入世后俄罗斯2012物理测试仪器设备的需求概况
俄罗斯在2011年12月15日-17日举行的WTO部长级会议上,将正式批准俄罗斯的成员国身份,届时俄罗斯的市场准入和投资环境等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同时俄罗斯入世给扩大和深化中俄经贸合作将带来新的机遇。下文就俄罗斯入世对我国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对俄出口情况做简要分析。
一、俄罗斯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制造业的转轨
1991年年底,苏联宣告解体。苏联解体后,许多科学仪器工厂都倒闭了,众多加盟共和国中只有很少的国家保留了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业。目前独联体国家中只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这三个国家的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制造能力尚可,但是其制造规模远远达不到苏联时期的水平。
现阶段,俄罗斯克服了苏联解体给实验室制造业带来的危机,使本国的实验室制造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俄罗斯对物理测试仪器设备的需求量也在增加。近几年俄罗斯的市场容量从19亿美元增加到近30亿美元,今后几年每年还将以30%的速度增长。
当前的俄罗斯整体产业结构不均衡,像民用的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制造、轻纺、计算机等领域的生产能力及规模与航空航天、原子能利用的能力与规模相差巨大。
目前,俄罗斯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市场突出的特点是依赖于进口,国内的产量及生产技术满足不了俄罗斯国内对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需求的增长。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不足是俄罗斯面临的主要问题,所以旨在实施增加本国物理测试仪器设备产量的国家规划。但依照俄罗斯目前的现状,仍需大量进口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专家预测,俄罗斯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市场到2012年末,流转资金将会增长两倍。进口科学仪器的开支将会增长到3000亿卢布。
二、俄罗斯入世对我国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出口的影响
俄罗斯已与大部分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达到了双边准入协议,一些尚未商妥的必要法律文件正按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进行修改并将于2011年底进行新的磋商。
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穆尔最近指出,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必定会对俄罗斯社会经济生活各方面及国际贸易格局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中国企业发展与俄罗斯经贸合作提供新的机遇。
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将使俄罗斯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有利于中国企业扩大商品出口潜力。同时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市场环境的改善也有利于中国企业按国际惯例开展各项经贸活动。
目前,俄罗斯政府对本国的食品、农业、教育、纺织等领域的仪器设备给予积极支持的态度,同时俄罗斯入世也对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制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俄罗斯潜在的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购买力很强,2012年,俄罗斯将成为物理测试仪器设备进口需求量激增的国家之一。
三、面对俄入世我国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制造企业应采取的贸易战略
面对俄罗斯国内的目前情况,我国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应该从以下三点入手。
(一)、既不可观望等待,也不能急功近利。
俄罗斯经济从1999年开始复苏,市场购买力显著增强。我国的一些企业一直没有重视俄罗斯市场,对俄贸易的主力军一直是边境城市的贸易队伍。
2012年,我国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制造企业应当开始对俄进行一些实际考察,从满洲里等边境城市着手,脚踏实地,放眼长远,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努力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争取捷足先登。
俄罗斯的教育、农业、食品、纺织等领域的物理测试仪器设备不够发达,有很多机会可以利用,我国的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制造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出口,还可以合资生产经营,就地销售或出口第三国,还可以带动相关技术设备、商品和劳务的出口。
(三)、提高产品质量是根本,树立品牌意识。
我国的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不仅要在提高质量,扩展经营领域,树立品牌形象等方面下功夫,还要遵纪守法,规范经营,不断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增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中国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制造企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潜力。
(四)、扩大营销渠道,强化对俄贸易对接。
营销渠道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因此2012年我国企业更要抓住俄入世后的物理测试仪器设备 市场,目前俄罗斯的采购主要是以沈阳为轴心的东北市场,同时也依赖一些以边贸为主的贸易公司与俄罗斯“灰色清关”达成交易,近几年企业的营销渠道始终拘泥于边境贸易。
随着俄罗斯的入世,部分企业瞄准了俄罗斯物理测试仪器设备市场,国内一些零散的企业选择参加在俄罗斯举办的展会,进行贸易促进和市场研究,不断拓展自己的营销渠道,并且获得了不错的效果,给自身带来更广阔的市场。
目前一些展览公司也将目光聚集到俄罗斯,抓住俄罗斯入世的时机在俄办展,如即将举办的2012中国科学仪器博览会,抓住了俄罗斯入世的契机,把国内企业带到俄罗斯,以促进中俄双方的科学仪器市场和两国的科学技术交流,同时也给国内企业考察俄罗斯科学仪器市场提供了便捷。
总体来说,俄罗斯入世有利于中俄两国的双边贸易,目前俄政府正在整顿市场秩序,逐步取消不规范的商业经营模式。普京总统也强调俄方将采取积极措施,使更多的中国产品进入俄罗斯。这对改变在中俄两国贸易中多年来中方一直存在的巨额逆差、改善出口国别方向、拓展机遇、增强经济安全、提高效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