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新能源社区 » 太阳能电池九成出口 为国外输出“绿色”同时为别人的环境打工

小麻籽

小麻籽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2486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8-10-04

最后登录时间: 2009-11-12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太阳能电池九成出口 为国外输出“绿色”同时为别人的环境打工

小麻籽  发表于 2009/7/29 0:17:57      1834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太阳能是众所周知的清洁能源。但多数人或许不知道,按照目前国内的生产工艺,每生产1千瓦的光伏组件,一般需要消耗4000千瓦时左右的电力。“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制造基地,但我国太阳能电池近95%的产能用于出口,这意味着我们消耗大量的能源为国外输出‘绿色’,为别人的环境打工。”南京中盛光电集团副总经理佘海峰说。

  记者采访发现,要扭转我国光伏产业“环保输出者”的尴尬局面,关键是推动太阳能国内市场的发展,政府要从能源战略高度出发,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家庭使用太阳能,推动光伏发电并网,把清洁能源留在国内。

  “逐日产业”的高耗能隐忧

  太阳能光伏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迅速发展,2006年,中国大陆在全球太阳能市场占有率达到15%,在日本、德国之后位列世界第三。

  然而,太阳能这一“绿色能源”背后,却包含着不折不扣的高耗能环节。据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秘书长魏启东教授介绍,光伏产业主要包括晶硅制备、硅片生产、电池制造及组件封装四个环节,其中高纯度硅提炼、多晶硅铸锭和单晶硅拉棒环节极度耗电。

  据了解,每生产1千瓦的光伏组件,国外先进的耗电指标为725千瓦时,平均在1275千瓦时,而国内由于生产规模小、工艺落后、管理粗放,一般需要3275至5450千瓦时,是国外的3至4倍。

  江苏扬州顺大半导体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根单晶硅棒要在炉中加工30多个小时,2006年公司耗电达3000万度。无锡惠联高佳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丁永铭表示,现在工厂每天用电1万度,二期工程上马以后每天用电量将达到5万度。

  佘海峰表示,从工业硅提炼成高纯度硅的过程中还会产生氯化氢、氯气等有毒有害物质,如果回收工艺不成熟,存在重大环境隐患。

  佘海峰说,“目前相当部分晶硅制备产能布局在资源、环境容量都非常紧张的长三角地区,也值得商榷。”

  警惕一拥而上产生“绿色泡沫”

  短短两三年内,国内无数资本逐利进入光伏产业。然而,全球市场的增长速度并不能消化我国呈几何式增长的产能,要警惕一哄而上产生“绿色泡沫”。

  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能已接近2000兆瓦,而2005年全球太阳能电池产量还不足1800兆瓦。业界普遍预测,未来数年全球太阳能市场增量每年维持在30%左右,而我国的产能却成倍增长,预计2010年将超过4500兆瓦。

  佘海峰说:“很多企业盲目扩张,根本不关心下游市场变化。现在中国同行之间已经开始了价格战,一些厂家亏本销售,出口到北美市场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卖到3.3美元/瓦,实际上成本应该在3.6美元左右。”

  由于竞争激烈,加上上游硅材料价格暴涨,我国太阳能电池生产毛利率迅速从20%左右降到不足10%。产能扩张不仅存在于电池制造环节,还有向上游延伸的趋势。

  由于供不应求加上国际炒家的炒作,太阳能硅原料价格从2002年的每公斤20多美元暴涨到目前的230至300美元,利润率超过100%。这使得众多国内企业开始蜂拥进入最上游的晶硅制备。但目前该领域技术基本被美、日等国的公司封锁,国内尚不成熟,不少企业到处挖人“拼凑”技术,工艺粗糙、质量堪虞。据统计,发达国家提纯每千克多晶硅成本约为20美元,而我国企业平均成本高达50至60美元。

  目前,江苏省已经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明确停止新的晶硅项目上马,但在国家层面,亟须出台相应的产业指导政策,对晶硅制备项目及早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控制规模,并执行严格的环保准入,避免遍地开花,重复建设。

  专家认为,前两年光伏业的“财富效应”是赶上了2004年德国政府调整能源政策的“政策市”,当时德国加大了对太阳能发电的投资补贴和电价补贴,带来了太阳能电池市场“井喷”。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德国市场开始疲软,随着欧洲各国产能提升、市场供需平衡,对中国光伏产业的依赖程度将大大降低。

  业内人士还呼吁,我国应尽快出台光伏产业规划,改变太阳能产业“行业大、企业小”的局面。当前,我国多数太阳能企业规模很小,甚至只有几十人,很多经营者都不是专业出身,不具备技术和管理能力。更有个别不良企业偷工减料,导致产品质量问题,这将影响中国光伏业在国际上的良好声誉。我国应尽快出台光伏产业质量和技术标准,建立标准检测中心,特别要重视出口产品的质量检验工作。

  应用为本:把“阳光”留在国内

  目前国际原油价格已突破每桶100美元,而全球变暖下中国也将承担更大的碳减排压力,我国发展新能源产业刻不容缓。太阳能本身具有清洁、永续、安全等特点,要扭转我国光伏产业“环保打工者”的尴尬,根本出路在于发展国内应用市场,政府应尽快出台太阳能发电扶持政策,把“绿色”留在国内。

  魏启东教授认为,光伏发电不受地域限制,寿命长达25年且维护简单,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其研究和应用,给予很大的政策优惠。一种是采用高额的上网电价,高出的部分由全网分摊。如德国《新能源法》规定,以每千瓦时0.5欧元收购居民发出的太阳能电,而市民使用常规电价仅0.12欧元,这促使德国2004年光伏市场增长达235%,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

  另一种是采取对光伏电站进行一次性投资补贴的办法,如日本1993年提出“新阳光计划”,对居民住宅用屋顶光伏发电及公共设施用光伏发电,一次性补助造价的1/2;美国的《能源政策法》规定,企业用太阳能和地热发电的投资可永久享受10%的抵税优惠。

  测算表明,在我国西藏、新疆、青海、内蒙古等光照条件较好的地区,一年半至两年半就能回收补偿生产太阳能电池所消耗的电力,在江浙等地也只需4年。目前我国太阳能发电主要用于解决不通电地区用电问题,应该率先在经济发达、资源环境约束较大的东部地区推广公共场所及家庭使用。

  魏启东表示,太阳能发电并网在技术上已没有任何障碍,电网公司应按照《可再生能源法》全额收购示范项目的上网电量,并明确电价补贴。江苏通过每度火电收取1厘钱设立的“可再生能源补贴基金”,2006年达到2亿元,如果每度火电分摊1分就有20亿元,可以解决电价补贴问题。

  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则建议,我国可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推行光伏屋顶计划,给予一次性投资补贴,鼓励开发商在高档小区安装光伏屋顶。我国建筑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左右,居全国各类能耗之首。按现有建筑建设规模和增速,到2020年全国仅空调制冷用电就将达到相当于10个三峡电站的满负荷电力。如果全国有1%的建筑使用太阳能光伏系统,每年可节电13亿度。

  佘海峰认为,在当前商用和民用推广尚有难度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首先强制高耗能行业使用太阳能等一定比例的绿色电力,重点在路灯照明、公共建设和高档建筑、交通通讯等领域推广太阳能。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