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繁荣是属于世界的,倘若在5年前对外国人说出这句话,一定少有人信。但是在中国加入WTO 5年后由外国人说出这句话,我们骄傲之余也难免警醒。
华尔街日报在批评中国在金融和电信领域开放频频设障的同时,也中肯地评价了中国5年的入世表现,认为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比亚洲的另两个经济大国日本和印度要大得多。以零售业为例,当沃尔玛在中国开设第66家分店的时候,其在印度市场依然一筹莫展。
五年前国人满怀无线憧憬等待多哈的那一声响锤,以为从此可以不再收到贸易壁垒的烦扰,受到WTO组织成员的关心和庇护。可能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忘却了当初的心情,对于日益频繁的农产品战,钢材战,小商品战,纺织品战,汽车零部件战等贸易争端越来越麻木起来。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中国的出口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单月高达238亿美元的顺差记录让发达国家不遗余力地鼓吹人民币升值。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认为,要想平衡贸易顺差,人民币至少要累计升值15%(目前已经升值4.7%)。而对于我国规模高达1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言,15%的升值即意味着1500亿美元的损失。升值后中国脆弱的出口产业能否经得起考验,谁都不能准确的预测。
入世5年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除了医疗,教育,养老改革的失败,交通日益拥堵,房价越控制越贵,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似乎就是用人民币出境游时能感受到瞬间的阔绰与轻松。对于基础工业而言,仿佛是与先进的技术离的越近差的就越远。曾经在多国展会上遇见一位外国企业的产品经理对我说,他实在搞不懂,为什么连一个变频器中国都做不好。
担心归担心,抱怨归抱怨,历史总是要发展的,入世的承诺也不是白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