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CE休憩园 » 他导演了工行涨停(转载)

paipai

paipai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1614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6-03-11

最后登录时间: 2008-08-20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他导演了工行涨停(转载)

paipai  发表于 2007/1/6 18:41:50      912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2006年年底,股指仿佛被工行、中行等大盘指标股给绑架了一样,随着工行、中行的不断创新高,沪综指在短短一个月之内从2100点涨到了2700点以上,尤其令人疯狂的是,工行、中行等股市巨无霸居然一次又一次被封到涨停,它们成千上万亿的庞大市值规模,居然在炒家的哄抬下,犹如一只小盘股被不断拉高。
  
    整个元旦期间,市场都在分析猜测:到底是谁导演了工行、中行的大涨?
  
    就在众说纷纭之际,2006年最后一天即12月31日,国内四家著名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云集杭州, 在三台山的某个农家饭庄里与X先生茶叙,向后者套取对2007年行情的看法。
  
    促使他们聚拢到一起的理由很简单:正是X先生策划导演了工行、中行在2006年岁末的炫目表演。
  
    2007年元旦,同样在三台山的这个农家饭庄,记者有幸和X先生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
  
    聊着聊着,他从提包里拿出了工行的操盘计划书。简简单单一张纸,描画了工行这一个月来的走势,但工行的实际走势大大超乎了他的计划。
  
    至此,石破天惊!
    现在大盘多少点?
    时间回到2006年12月18日。
  
    当天,受巨无霸工行上涨5.56%影响,沪综指创出了2300点的历史新高。国内某知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C先生致电X先生,征求他对大盘的看法。
  
    “C总,现在大盘多少点?”X先生劈头就问。
  
    电话那端一阵沉默。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用得着搞得那么神秘吗?C先生老实回答:“2300点呀。”
  
    “错!”X先生用近乎呵斥的声音打断了C先生的回答,“对中国银行来说,现在才1300点。”
  
    又是一阵沉默。
  
    “现在大盘是创新高了,但中国银行还停留在1300点的位置,这不是你们绝好的机会吗?”X先生循循善诱。
  
    “不会吧,这么大的盘子,能涨得动吗?”C先生有点被戏弄的感觉。要不是知道X先生的能耐,他恐怕早已挂断电话了。
  
    X先生是杭州某私募基金人士,股龄比中国股市的历史还稍微长一点。远的不说,去年8月,他就成功炒作了中国国航。中国国航在上市前就不被看好,上市之后更是跌破了发行价,可X先生“慧眼识金”,在短短三个月之内把它从最低2.74元炒到了将近5元!
  
    随着国航一路上涨,各种看好国航的声音也逐渐增多。但这一切都在X先生的计划之内。这愈发使圈内人士对他很佩服。
  
    “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中国最大的航空公司,股价跌破发行价,上市公司肯定很着急(国航为此还专门承诺,如股票上市后跌破发行价,将从二级市场增持不少于6亿股),承销商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金公司也肯定觉得没面子,管理层也会觉得没面子,不然以后大盘股还怎么发?”X先生以自谦中略带自夸的口吻向记者描述,“不是我能力强,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件对大家都有利的事情而已。”
  
    据悉,之后北辰实业上市,股价从3.5元左右涨到9元多,背后也有X先生的影子。
  
    “那个什么林园(一位自称从8000元炒到5亿的股市民间高手),才赚了那么点钱,我比他身价多多了都没跳出来……”他不肯透露自己的身价,也不愿说出2006年的战果。
    如果听我的话买工行……
    2006年12月18日谈话之后一个星期,基金公司似乎终于恍然大悟了。2006年12月25日,西方圣诞节,港股休市,保险第一股中国人寿A股公布18.88元的发行价,按发行后的市盈率计算高达97.8倍!工行A股股价突然有如神助,在当天上午收盘之前被一举拉到了涨停,并牢牢封到下午收盘!中国银行也一度被拉到涨停板,终盘收报4.30元,涨幅达7.5%。工行68亿多的流通盘,居然被“轻易”封住了涨停,沪综指则“轻松”突破了2400点,最高达到2452点。市场为之沸腾了。
  
    “工行3块多的时候,我就提醒他们(基金)大胆买工行、中行了,可他们就是不听,反倒要我去买他们套牢的股票。”X先生笑着说,“想给我吃药,我才不会来上当。你看他们买的那些股票,现在什么价位?最后还都不是来认同我的观点,抢着买我的股票?哈哈……”
  
    12月29日200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工行创出新高顺利收报6.20元。如果从其11月2日3.25元的最低价开始计算,则短短2个月涨幅接近91%;中行从12月19日开始到12月29日,短短九个交易日累计涨幅接近40%。
  
    2006年12月31日,在跟四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交流的时候,X先生以近乎训斥的口吻对其中一位说,“你们500亿的规模,如果听我的建议,在工行3块多的时候买进,到现在看看,2个月不到,就变成1000亿了。”
  
    据介绍,在那四位基金公司高管中,有一位是新近被提拔为投资总监的。因为旗下基金表现不够出色,到年底没能进入前十强,他的前任被替换掉了。
  
    “你看看,你们那些研究员有没有帮你了解到工行、中行会涨?如果没有,那明年被替换掉的可能就是你了!”X先生甚至以十二生肖来形容他们研究员。“别跟我说什么石化行业今年会怎么样,我想知道的是中石化现在的价格还有没有上涨空间?能涨多少?我看你们今年把中石化、宝钢炒得这么高,明年怎么赚钱?”
  
    在他看来,国内基金基本上都跟在QFII后面亦步亦趋,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创造性”的投资思路。
  
    X先生慷慨陈词,狠批了基金公司一通。幸亏这几位基金公司高管都经历过大风大浪,又对X先生颇为熟悉,虽然被批得“一文不值”,倒也没人拂袖而去。
  
    当天晚上,X先生把他们安排在三台山附近的宾馆。第二天元旦,这些“一文不值”的基金公司高管在另一个场合,成了另一帮机构的座上宾。
    工行暴涨的背后……
    “干这一行,最重要的是两个字——‘悟性’。”X先生说,“一只股票,不是你想要它涨它就会涨,你必须要站在别人的立场来考虑,问自己别人在这个价位会怎么想,会有什么反应?”X先生表示,他做盘从来不怎么看盘,也不怎么在乎基本面。他的办公桌上永远都摊着一张白纸,目的是告诉自己,“一切都已成为历史,一切又都是新的。”
  
    聊着聊着,他从提包里拿出了炒作工行的计划书:薄薄的一页纸上,描画的是工行从上市到阶段高点的整个走势图,在每个价位上,均标注着市场会出现的何种反应。
  
    “随着股价的上涨,大众的心理是不一样的。”X先生指出,像工行股价在4元以下,怀疑它会涨的人会很多,等到突破4块,有些人就会动心,突破了5元,他们就会主动掏腰包,等涨到了6块,他们就会相信还会到8块……他就可以做到全身而退。
  
    在他的计划图上,工行的阶段性高点是7元多。
  
    但X先生也承认,他个人并没有那么大的实力把工行炒起来,这背后其实有股很强大的外资在利用H股和A股的价差来实现套利。
  
    据他介绍,工行有350多亿的H股,而流通的A股只有68亿。海外资金总共动用了500亿左右资金,一边在H股上建仓,一边竭力推高工行A股股价,以A股股价上涨来带动H股股价上涨,从而实现套利。
  
    昨日工行以5.45元的跌停价报收,但仍比H股股价高出10%左右;2006年12月29日工行A股股价创出6.79元最高价时,跟H股股价差距一度扩大到30%。中行等H股也存在这种情况。
  
    “连中国人寿港股3块多的发行价,都可以涨到24块,工商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银行,凭什么不可以从3块多涨起来呢?”X先生指出,他当时积极做多工行,就是笃定:工行自己、管理层、市场都希望工行能上涨,否则工行、国资委脸上会过不去;后面H股回归A股也没法顺利推进;投资者对夺回A股定价主导权的愿望也没法实现。而外资也恰好利用了国内的这股情绪。
  
    他说,在外资看来,当工行、中行涨到一定价位,市值足够大时,管理层或将被迫出来给他们“抬轿子”,不然股指大跌,管理层的努力又将白费,大盘股也没法发出去。
    记者手记:
  
    跟X先生聊完,我既兴奋又悲哀。兴奋的是,在股指创新高的背后,居然有这么大的题材,而且居然被我独家挖到。悲哀的是,受《大国崛起》影响的国人,随着股指一路创新高,自信心不断膨胀到要夺回A股定价权的地步,到头来反倒被精明的老外给算计。比如工行,市值压过花旗银行成为全球第一银行股又有何用?拿X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工行股价的上涨,并没有消除掉它的不良资产等问题,因此投资者该有自知之明。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