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电力自动化社区 » 人为因素致中国式“电荒”

ababab

ababab   |   当前状态:在线

总积分:5826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11-05-06

最后登录时间: 2023-08-16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人为因素致中国式“电荒”

ababab  发表于 2011/10/7 10:13:41      1370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电荒"一词近些年几乎演变成了"狼来了"的故事,"电荒"一次次地来,但却并没见谁被"电荒"这只狼咬死,倒是煤电两大行业的"口水仗"打得越发热闹,还有越来越多的"局外人"也参与其中的大讨论,各说各的理,各举各的招。煤价涨了,电价也调了,但"电荒"还是不期而至,不仅有"来自北方的狼",还成为游走于南方各省的"大灰狼"。最近3个月内已经发生两次"电荒",这次"狼又来了"。
  中电联近期发布的《全国电力供需与经济运行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1年上半年)》指出,2011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比"十一五"后期紧张,局部地区的电力供需紧张情况将比上年涉及的范围更广,缺口有所扩大。中电联预计,下半年全国大部地区供电缺口合计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
  眼下有一个新名词叫做"水煤双缺",指的就是不光因为南方大旱导致水电匮乏,同时火电也出现紧张局面。紧张到什么程度,就连产煤大省山西都开始拉闸限电,限电时间已经20多天。有报道称山西省8月中旬后陆续发生非计划停运,平均停运容量超过1000万千瓦,最大总停机容量接近1100万千瓦,同时山西13家火电厂联名上书,表示煤价过高,电厂亏损严重,煤炭库存下降,买不起煤。"电荒"的严重程度真令人咂舌!
  那么我国现在到底是缺煤还是缺电?还是煤、电双缺?
  据了解,全国现在的装机容量已经接近10亿千瓦,去年我国有9.6亿千瓦装机容量,最大负荷也不过6.5亿千瓦。今年全部负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突破6.5亿千瓦,也就是说,在装机容量远大于负荷量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大面积电荒。但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次的"电荒"与过去因投资不足、缺少装机导致的"硬缺电"不同,近年来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持续偏低,显示出全国发电装机依然充足甚至过剩。因此业内有关专家分析指出,新一轮"电荒"进一步凸显电力价格管制策略逐步减效,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无法完成煤电交易、产销流程与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引起的人为因素停机。
  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是发电装机供应能力的主要指标,发电设备利用小时超过5000小时往往伴随"电荒"出现。但是有关数据表明,自2008年至今,我国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始终在4500~4700之间徘徊,这只能说明发电装机比较充裕,本轮"电荒"显然不是供应能力问题,而是供应机制传导不畅导致的问题。尽管中电联预计下半年全国大部地区供电缺口合计将达3000万千瓦左右,但也仅占全国装机9.7亿千瓦的3%左右。由此判断,当前电力行业现状不具备演变为全国性"硬缺电"的基础。
  那么是缺煤吗?我们的煤炭总产量一直在增长,为何反而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呢?多数人认同的看法是首先是煤炭供应机制市场化的程度不足,其次是电力改革裹足不前,铁路运输部门垄断地位导致改革不到位,运力不足。说到底是体制改革滞后导致的多重因素造成了"电荒"。
  其实,不管是煤炭还是电力行业都存在竞争不足的问题。政策亏损减去经营亏损等于企业的垄断利润,电力企业和煤炭概莫能外。如果不能从机制上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话,大面积电力紧张、电煤紧缺的局面就会不可避免地一波接一波地上演,长此以往,"狼"如果来得太多了,我们的经济发展、民众生活、社会和谐难免不被"咬伤"。
  实践已经证明,如果仅凭单一的价格联动,而不同步配套进行税收、补贴政策、行业监管等全方位的改革,显然不能从根本解决中国式"电荒"。必须从公共管理的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思考,对现行电力能源管理制度进行更加深刻的变革。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