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刺激钛白粉下游的发展,酝酿了钛白巨大的需求。
2010年,受益于中国在2009年推出的两年投资总额达四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及国家促进建材下乡、汽车消费的举措,刺激了与钛白粉(http://www.qctaibaifen.com/)密切相关的下游产业回暖,据慧聪网统计资料显示:就2010年情况来看,涂料与塑料分别占钛白粉消费量的44%与33%,2010年,中国为世界最大的涂料生产国,涂料产量为966.6万吨,同比增长23%。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塑料制品产量达5830万吨,同比增长21%。下游的强劲增长带动了中国钛白粉行业的快速发展。
2、国外钛白粉项目的关停,造成中国钛白粉出口激增,刺激了新产能的扩张。
受全球金融危机和环保政策的双重影响,国外部分钛白粉厂关停,海外差能的缩减,造成在国际市场供不应求,国外钛白粉采购商就来中国大量采购,刺激了中国钛白粉的投产与扩能。在此情况下2010年,统计的63家企业新增产能一共为24万吨。其中,山东东佳4万吨,河南佰利联5万吨,四川龙蟒4万吨,济南裕兴技改扩产至10万吨。广东云浮惠云钛白粉有限公司新增5000吨,攀枝花天伦化工新增2万吨,湖北武汉方圆新增2万吨。此外,还有一些在建或拟建的扩产项目。产能的扩张进一步加剧了中国钛白粉行业的市场竞争。
技术的差异与落后注定了国内钛白粉价格大跳水
相对于国内钛白粉厂家所经历从开年一路数次调价、屡屡上涨,到8月一路下行的“过山车”的尴尬局面。国外钛白粉1-9月价格涨幅总体超过30%,截止到10月,以杜邦为代表的供应商报价始终维持在29000—31000元/吨的高位,并无出现大幅下调的趋势。而相比之下,国内钛白粉主流供应商多维持在18000月/吨的报价。面对钛白粉国外品牌价格坚挺,而国产一路走低的局面,一位华东地区的钛白粉生产企业负责人向慧聪涂料网记者分析了原因:就生产技术来讲,国外六成以上的钛白粉生产企业采用氯化法流程,而在中国,仅一家企业采用氯化法流程,其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比例还不到2%。中国大部分钛白粉来自于硫酸法流程。在某些高端、特种的涂料和塑料制品多采用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而事实也证明,其性能在白度、耐候等多项性能上远远优于硫酸法生产的钛白粉。技术的差异与落后也就注定了国内氯化法生产的钛白粉价格不能避免大跳水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