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水处理社区 » 分离膜行业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boligang

boligang   |   当前状态:在线

总积分:56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13-06-03

最后登录时间: 2013-06-03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分离膜行业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boligang  发表于 2013/6/3 10:44:21      684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把握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大力推进分离膜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替代进口,提高自给率,走上新型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振兴相结合。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中高档产品比重,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二是坚持解决当前问题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结合。标本兼治,按照重点跨越、引领未来的要求,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坚持技术改造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加大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力度,推动产业技术进步;强化技术改造;促进产业技术的系统化和集成化;加强关键和前沿技术研发,增强自主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四是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实施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二)总体发展目标

  在分离膜全领域形成完备的、规模化的膜与膜组器和膜壳配件生产技术与生产能力,膜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超低压、抗污染、抗氧化RO膜及海水淡化用高压RO膜实现产业化(生产8英寸及8英寸以上膜组件为主),产能达到1000万平方米/年,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RO膜应用进入水处理高端领域,国内市场占有率上升至25%~30%,并有出口;能自主设计、集成具有国际第三代、第四代水平的RO膜生产线。

  2.微孔滤膜(超滤和微滤膜),开发并实现多种方法和多种膜材料的制膜技术,研制高强度、高水通量、耐污染的UF、MF膜,产能达到4500万~5000万平方米/年。既要突出具有高性能、高性价比的产品的生产,也要注重低价超滤、微滤膜的产业化,以推动膜技术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3.电驱动膜形成100万~130万平方米/年的生产能力,开发生产多种离子交换膜和用于工业渗析工艺的均相膜,开发组器新技术:多隔室、多形式、模块化。

  氯碱工业用全氟离子膜实现规模化生产(20万平方米/年),并在10~15家氯碱厂进行可信度电解示范与推广,“十二五”后期替代进口膜率达60%;加快高性能新能源电池隔膜的产业化开发(包括质子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及钒电池等),实现批量规模化生产,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进一步提高气体分离膜(含渗透汽化膜和有机蒸汽透过膜)和组器的产能和产品性能,将国产膜器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到50%以上,实现二氧化碳分离膜的规模化生产和大规模应用。

  5.积极推进医用膜的开发和产业化,重点提高血液透析膜的性能,争取国产膜的产量达到360万~420万平方米/年,市场占有率提高至30%~35%。

  6.开发与膜过程配套的专用装备(如玻璃钢膜壳设备、机、泵、阀门、仪表等),促进膜产业链的形成。

  经过以上努力,到“十二五”末期,膜产业这个新兴的产业,实现千亿元的行业规模。

  大力推进膜技术在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推广,建设示范性膜法处理工程

  1.积极推广反渗透法海水和苦咸水淡化技术

  海水淡化工程逐步实现大型化,建立10万立方米/日的RO膜示范工程及与之相匹配的膜法(超滤、微滤)预处理工艺、系统,实现系统优化;单机产水规模达到1万~3万立方米/日,设备造价比目前降低30%;研发和优化国产压力容器、能量回收装置和高压泵等关键配套设备,使造水成本比目前降低20%左右。设计与建造20万~30万立方米/日的RO法海水淡化系统;新增RO法海水淡化能力100万~150万立方米/日,使我国成为国际上膜法海水淡化大国。重点支持膜材料和辅料的国产化;新制膜工艺的自主开发;膜组器工艺的优化;高性能配套机电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以及示范性工程的建设。形成3~4个RO膜和膜元件产业基地;在全国建成3~5个RO技术(结合热法海水淡化技术)示范城市和示范区,建成1~2个RO法工程研究中心和研究试验现场。

  建设20万~25万立方米/日规模的RO法苦咸水淡化系统和10万立方米/日规模的离子交换膜电渗析苦咸水淡化系统。

  2.在市政供水领域加快推进膜法处理技术,实现饮用水的高品质化,确保饮水安全

  自来水生产,在传统工艺后加入超滤(UF)或微滤(MF)终端处理工艺(必要时还须添加反渗透或纳滤),以获得高品质饮用水,保证2012年强制执行的饮用水卫生新标准106条的执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建立处理规模为50万~75万立方米/日的自来水膜法净化工程(包括NF、UF、MF法等);面向中小城镇的应用,建立10万~15万立方米/日的微污染水处理示范工程(包括RO、NF、MF、UF法等或其集成膜技术);关注UF法用于农村改水工程的可操作性,实现一定程度的推广(争取达到应推广量的10%~15%左右)。

  3.废水资源化(包括工业废水、市政污水的处理、再生水回用,也涉及产业废水的零排放、清洁生产)

  对多种工业废水,分别建立废水处理、再生水回用的5万~10万立方米/日级的示范工程;提高大规模应用中的工艺设计、系统配套和膜组器的水平,并促进基础材料、相关机电产品性能的进一步提高;增加膜品种和大幅度提高膜产量(高性能RO、NF、MF、UF膜和特种离子交换膜、均相离子交换膜、渗透汽化膜等);加强对工业废水处理直接回用的无机膜技术的推广;MBR等膜处理技术逐步推向市政污水的资源化。

  4.工业节能、节水与循环经济

  通过膜法处理技术,推动所有膜过程在生物制药、染料、化工与石化、钢铁、有机产品分离与浓缩、提纯,有用物质回收,及农产品加工领域的应用与产业化,促进生产工艺的革新,实现节能、节水和节约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开发各工业部门节能减排和工艺改造所需的专用膜;开发20~30项利用膜技术的、具有行业带动性的节能、节水和节约资源的新生产工艺。

  5.配套国家级大型工业装置的研发生产,大型工程的建设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加快建立膜产品与工程的标准体系和评价中心

  目前我国膜行业标准亟待完善,各种膜产品、膜组件质量参差不齐,使用户无所适从。在十二五期间,应加快建立膜产品与工程的标注体系和评价中心,尽快规范我国膜市场,从而推动我国膜产品的进一步应用。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