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率先提出著名的摩尔定律:同样价格的电子产品性能,时隔18个月—24个月后会翻倍。
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
半个世纪以来,半导体行业飞速发展,在半导体(IC)工业界也涌现了很多实力雄厚的企业。而这条揭示信息技术进步的定律却依然有效,甚至有人认为它的影响力还将持续到2020年……可万万没想到,摩尔定律竟是这样来的!
餐桌上诞生的“摩尔定律”
职场上有三大成功的潜规则,首先你要行,还要有人认为你行,这个时候你不行也得行!(芯易网注)在半导体(IC)行业也一样,英特尔三大创始人里面,摩尔并不是技术能力最强的,但却是行业里面名气最大的;恰好摩尔本身也是一个能力还行的人,再加上有一个很行的人(Carver Mead)的吹捧,著名的“摩尔定律”自然名声大噪。
事情是酱紫的,摩尔和当时还是加州理工的教授米德(Carver Mead)一起吃饭,摩尔在向米德吹嘘的时候,无意中提到“集成电路会在每18个月内提升一倍的集成度。”这一观点;于是米德便把它收录在其1980年的一篇学术论文里面,这便成为日后半导体(IC)行业的金科玉律—“摩尔定律”。
“摩尔定律”的走红让摩尔喜出望外,他万万没想到自己随口说的一句话,竟然还成了定律。而米德吹捧摩尔定律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一方面自己和摩尔是加州理工大的师兄弟、好哥们;另一方面他想向当时已经是大公司的英特尔套(pian)点经费。
“摩尔”对半导体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事实证明,“摩尔定律”对于半导体(IC)行业依然有效。自1958年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发明第一个双极性晶体管到现如今动辄十几亿个晶体管的处理器芯片,短短60年间半导体产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飞快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各种集成电路、半导体不断改进、升级,而价格也一降再降,让这个目前人类最尖端的成果“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恰好印证了摩尔定律这一经验法则的长久不衰。
摩尔定律
随着制程的发展,IC芯片的制造成本也因为单位面积数量的提升以及所需的面积缩小而降低;所以如果制程的发展速度过慢,IC芯片制作的成本必然高居不下。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如果一味把所有资源用着发展新制程,一旦研发失败公司必然满意幸免。
摩尔发现半导体晶体管制程发展的速度对于一个半导体厂商至关重要,摩尔推断出当时市场上成功的半导体厂商的制程进化速度大约是每年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量翻倍,于是接“摩尔定律”告诫半导体厂商们:发展芯片和制程需要在成本和风险中折中,这也是半导体(IC)行业未来的发展道路。
“摩尔定律”的神奇还能延续多久?
“摩尔定律”背后的终极推动力其实是经济因素,而晶体管的性能会随着尺寸的缩小而有改善,所以在半导体工艺制程中,芯片的性能也会以几何式的速度增长,带动电子产品的性能跨越式的发展。就像2007年我们还在为电脑双核CPU的推出而兴奋,今天的手机已经是八核。“摩尔定律”给我们带来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经济的发展。
如今,“摩尔定律”不再是一条规律那么简单,而是被业界视为半导体(IC)行业的发展蓝图,以及半导体芯片市场商业模型的基石。“它更像物理定律,而非简单的经济定律”,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