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CE休憩园 » 西方报纸上的中国青年人

sat

sat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198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5-11-24

最后登录时间: 2018-05-11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西方报纸上的中国青年人

sat  发表于 2006/3/16 9:15:03      1095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多年前,在西方人的眼里,中国年轻人苦读、生活简朴、崇尚西方文化、宣扬民主与自由和带有一点理想式的叛逆。如今,他们报道中的中国年轻人又是什么样子呢?《纽约时报》,《商业周刊》,《波士顿邮报》,《美国高等教育年鉴》……

《纽约时报》:在韩流中寻找他们

  从服装到发型,从音乐到电视剧,在过去的5年,韩国确定了许多中国人的品味。中国人称这种现象为“韩流”,比如,最近上演的《大长今》创下了收视率新高。但是韩国的“软实力”也波及到了物质领域,比如,三星手机和电视机令许多中国人趋之若鹜。


  有关首尔职业人的电影和戏剧,尽管它们不带明显的政治色彩,但展现了现代化社会的鲜明画面——崇尚个人享乐和消费主义。同时,这些作品强调了家庭关系,体现了强烈的儒家价值观,为整个亚洲做出了榜样——韩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保留了传统。

  美国肥皂剧《六人行》的韩国版为《三个男孩和三个女孩》与《三人行》;韩国的《结婚一族》则是《欲望都市》的姊妹篇,《结婚一族》讲述了3位30来岁的职业女性在首尔寻找爱情的故事,该肥皂剧在中国迅速流行。

  “我们在这些影片中看到了现代生活的脚步,”清华大学23岁的曲原(音)说,“美国剧也表现了同样的生活方式,他们喜欢交朋友、逛酒吧,拿着时髦的手机,驾着高性能的汽车,生活过得很‘小资’。但我们更容易接受韩国人的生活方式,因为在文化上我们更接近。我们感觉,几年后我们也能像韩国人一样生活。”

  她的同学胡康(音)说:“美国剧太现代了。”

  曲原接着胡康的话说:“他们是后现代主义。”胡康又说:“比如《欲望都市》,与我们背道而驰。”

  北京大学研究生金雅熙(音)说:“我们喜欢美国文化,但不能直接接受它。不像日本文化,我们接受韩国文化不会遭遇阻力。如果中国年青人崇尚日本文化,长辈们肯定会发怒。”

  专家们称,韩国已经成为西方文化的过滤器,韩国文化版本中表达的愤青情绪、反判精神和崇尚自由主义的信息更容易被中国年青人接纳。


《商业周刊》:跨国公司不想要“嫰小子”

  刚出大学校门的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并不是件很难理解的事,但在几年前,中国还是个例外。多年来,中国学生的大学毛入学率只有4%,毕业后,有足够的白领职位等着他们。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公立大学进行了快速扩张,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都在南方的新兴城市——珠海设立了分校;私立大学,民办的与中外合作办学都得到了长足发展。


  大学的急速扩张使得中国的大学毛入学率达到了17%,大学毕业生从2002年150万增加到2005年的340万,中国大学的发展就如火箭升天,培养大学生就如管道输送。但问题是,即使在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中国,她也不能向这么多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工作职位,中国政府又将面临一个新的生产力过剩问题。

  中国教育部鼓励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地方政府向“准”企业家们提供贷款,年青人还被鼓励到中西部,加入到传播繁荣的队伍当中,但到西部等偏僻地区对大多数毕业生而言并不是个权宜之计。读了大学,中国大学生们希望在北京、上海或深圳这类城市工作、赚钱,过舒适的生活。同时,中国知名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都在大城市,问题是,这些企业急需经验丰富的管理者的研究者,但他们却不会要刚毕业的“嫩小子”,即便他们需要毕业生,也是僧多粥少。

  更严重的是,中国政府可能无意中使问题更复杂了:扩大招生人数的一个原因是抑制高中毕业生过早进入劳动力市场这股潮流,对许多年青人而言,这一举措只是推迟了找工作的时间,却没有解决问题。

  当然,从长远来讲,扩大大学招生人数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提供一批高素质的工人对中国达到“世界一流国家”的地位至关重要。即使毛入学率达到了17%,中国也远远落后于工业化国家,他们的毛入学率都在40%以上。总的来看,降低上大学的门槛会提升劳动力的整体水平,比如广州,开始由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转为主要发展服务型产业。

  但就目前而言,当大学毕业生要找与专业相对应的工作时,他们一定会遭到更大的打击。


《波士顿邮报》:中国青年人不愿听美国的


  中国大学生来军杰(音)喜爱美国电影,梦想有一天到麻省理工学院深造,正努力地改善他的美式英语。但谈到美国政府批评中国人权,美国卖武器给台湾和达赖喇嘛访问华盛顿,问他对美国政府的看法时,来军杰说:“美国政府对中国不友好,我喜欢美国,但对美国政府不感冒,他们太逞强逼人。”

  来的态度显示,中国青年人对美国的态度已经发生根本的分裂。美国是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被称为“世界警察”,在许多的中国人眼里,美国是唯一一个能够阻止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


  中国青年人成群地涌向肯德基和麦当劳,深深地被美国篮球职业联赛吸引,是美国留学生的主要生源,这些表明美国的大众文化已稳步地进驻中国。但许嘀泄嗄耆送骱廾拦瞬迨痔ㄍ濉⒚骋缀妥诮套杂晌侍馍嫌胫泄鞫浴?/FONT>


《美国高等教育年鉴》:中国“小皇帝”很难适应大学生活


  2005年1~7月,北京大学生自杀事件共计17例,2005年9月,广东省某大学的一名新生从7层楼上跳下,之前,他曾向同学们抱怨大学生活质量差,大学饭菜不能入口,甚至称他自己不会洗衣服。

  进入一流大学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今日的中国大学生要面对更多的难以承受的压力。他们是中国推行计划生育的产物,在家受到家人的保护、溺爱,上大学后面对与想象相差甚远的大学校园:冰冷的宿舍,难吃的饭菜和不完善的洗衣设备。他们艰难地体验自立,又发现生理、汲取知识的自由受到限制,但很少有大学生利用大学的咨询机构。这使得大学生们日益与现行的体制相抗争,同时,心理问题和自杀现象呈上升趋势。他们所处的环境与在“由摇篮到坟墓的铁饭碗”的体制下生长的父辈们有很大的差异,承受的压力是父辈们闻所未闻的;当然,他们也享受着前人未曾拥有过的自由。


  北京大学心理学家樊昕(音)认为,今日的大学生是社会变迁的牺牲品,父母望子成龙,向他们施加过多的压力。父母常告诫孩子,如果学习用功就能进一所好大学,毕业后能找到一份好工作,那样就能赚很多的钱。

  据樊昕推测,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