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教程与手册 » 中国早点之京城偶寄

dqfxm2003

dqfxm2003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3995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5-10-21

最后登录时间: 2011-01-14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中国早点之京城偶寄

dqfxm2003  发表于 2006/3/25 10:41:50      1509 查看 2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中国俄罗斯年”本周在北京开幕。开幕式隔天,远在新加坡的父亲在电话上振奋地告诉我,中央电视台的现场直播,他整晚守在电视机前看到最后。俄罗斯的芭蕾舞、难言其美的油画,还有演出结束时毫无例外地演唱起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刹那间,那歌曲的旋律也在我耳际响起。父亲没再说下去,电话的有限时空承担不住他与俄罗斯艺术相聚的喜悦。有一种想像在被唤起,是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对于父亲这个年纪的新加坡华校生而言,可能也是青春的某种代号。

  我从没到过俄罗斯。念书时课本里关于苏俄的内容也非常有限。对俄罗斯文艺的好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影响。记忆中,俄罗斯文学是一排排老旧泛黄的中文书,在父亲的书柜里,和其他的中国出版物并列。当时,家里还有柴可夫斯基交响乐的录音带,中国版的。在这样的摆设里长大,我总感觉俄罗斯文艺和中国文艺是联在一起的。

  现在想起来,这都是50年代中苏关系如胶似漆种下的果。新中国成立时,选择模仿苏联的政治体制、科技、工业等“硬实力”,同时大量引入苏俄文学、戏剧、音乐等等“软力量”。

  曾经,有一代中国人浸在博大精深的俄罗斯文化海洋中长大,致使他们今后不论看到好莱坞大片怎么把苏联与KGB等同,对俄罗斯总不会有恶感。随着中国文化传播到海外,有一部分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又透过华文接近俄罗斯文化。中国对俄罗斯文化的传播应该记上一功。

  那个时代,俄罗斯文学与艺术,给了大家许多启示、幸福和快乐。

  本周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在北京是一等一的大新闻。虽然普京过去几年来几次访问,但这次意义与过去不同。普京带来90人庞大访问团,要全方位加强与中国的合作,提升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举办中国俄罗斯年的目的,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说,是要强化与更新两国青年对彼此的了解。据说,这有利于使中俄这两个崛起的超级大国,从目前仅止于互有所需的表面关系,发展出更稳定健康的深层关系。

  俄罗斯年以经典的苏俄音乐、舞蹈与美术开场。苏俄“软力量”被用做增进两国民间互信与好感的工具。

  问题是,苏俄文化的“软力量”似乎与美式“软力量”不同。以精神的探索为核心,呈献小人物的无奈,挖掘人类无可逃避的性格弱点,惋惜“美的被毁灭”的苏俄艺术,能不能和当前世界主流的,以效率、速度、个人自由为核心的美式“软力量”抗衡呢?

  当年的中国人和海外华人吮吸苏俄文学,和当年中苏意识形态的一致性有关,也和当年的气氛有关。今天的世界则不是一个意识形态的世界,而是功利、务实的世界。

  北京响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想起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想到一个曾经出现如此伟大文学艺术的民族。作为艺术经典,伟大的苏俄文学将永远为文人所迷恋,但它是否发挥曾经的普遍影响?或者说,那种时代本身也化成了俄罗斯文艺最美的特质——一个美丽的回忆。

1楼 0 0 回复
总共 , 当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