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电机与运动控制 » 伺服控制理论亟待突破

解脱527

解脱527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877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7-09-03

最后登录时间: 2009-11-12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伺服控制理论亟待突破

解脱527  发表于 2007/9/8 12:23:32      1211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一些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开始出现融合和交叉。关于伺服电机与步进电机的区别,主要在于步进电机属于机械同步,操控方式为开回路设计,所以会失步的现象,尤其在较重的负载抗力下更是明显。交流伺服可以取代较大功率的步进电机,但是在非常轻载及小功率的场合,步进电机则更适合。变频器和伺服电机相比,一是在定位运动方面,变频器一般不具备精确定位功能,二是在调速运动方面,伺服具备相应速度快,速度波动小的优点。因此在纺机,印机等行业中,变频器正大量地被伺服所取代。当然,变频器相对于伺服来说则更具价格优势。

新一代AC 伺服除了基本性能提升外, 如何增加产品附加价值是未来趋势之一。新一代AC 伺服提供高速串流通讯,使得驱动器与电机的配线得以简单化及高效化。另外,电机的小型化也是趋势之一。现在400W电机的体积将有可能成为今后750W电机的规格,所以同样尺寸的电机往上增一级功率, 这对使用者是有助益的。

全数字化的伺服电机产品将原有的硬件伺服控制变成了软件伺服控制,从而使在伺服系统中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先进算法成为可能。高速DSP 使得现代控制理论在伺服驱动器得以完美实现。现在伺服技术已不被受限于硬件条件,而是学术理论的不足。如何向更高端的适应性控制发展,从而提高伺服智能性成为研究热点。台达AC 伺服首先采用PDFF 的强健控制(robust control)架构,提供步阶命令的快速上升且无超越量的输出曲线,这是传统PI 架构做不到。PDFF在学术理论上一直被热烈探讨,它使得AC 伺服控制技术具备了柔性。另外,台达伺服在低转速的控制技术方面完成了突破性进展。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