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控机中DCS是受计算机影响最大、反应最快的一种。DCS主要发展趋势为: (1)DCS向综合方向发展,由于标准化数据通信链路和网络的发展,将各种单(多)回路调节器、PLC、工业PC、NC等工控设备构成大系统、以满足工厂自动化要求,并适应开放化的大趋势。 (2)DCS向智能化方向发展,由于数据库系统、推理机能等的发展,尤其是知识库系统(KEB)和专家系统(ES)的应用,如自学习控制、远距离诊断、自寻优等,人工智能会在DCS各级实现。和FF现场总线类似,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智能设备、如智能I/O智能PID控制、智能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智能人机接口、可编程调节器相继出现。 (3)DCS工业PC化,由IPC组成DCS成为一大趋势,PC作为DCS的操作站或节点机已经很普遍,PC-PLC、PC-STD、PC-NC等就是PC-DCS先驱,IPC成为DCS的硬件平台。 (4)DCS专业化,DCS为更适合各相应领域的应用,就要进一步了解这个专业的工艺和应用要求,以逐步形成如核电DCS,变电站DCS、玻璃DCS、水泥DCS等。 现在DCS生产厂家的新产品具有以下特点:系统开放、管控一体化及已有带先进控制软件。DCS生产厂家也从事FCS的研发、生产和应用工作。 1.2 数控装置 80年代以来,为适应FMC、FMS、CAM、CIMS的发展需要,数控装置采用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提高了柔性,功能和效率。 (1)PC化:由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高度发展,PC硬件结构做得很小,CPU的运行速度越来越高,存储容量很大。PC机大批量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可靠性不断提高。PC机的开放性,Windows的应用,更多的技术人员的应用和软件开发,使PC机的软件极为丰富。PC机功能已经很强,CAD/CAM的软件已由小型机,工作站移植到PC机,三维图形显示及工艺数据已经在PC机上建立。因此,PC机已成为开发CNC系统的重要的资源与途径。 (2)交流伺服化:交流伺服系统恒功率范围已做到1:4,速度范围可达到:1:1000,基本与直流伺服相当。交流伺服体积小,价格低,可靠性高,应用越来越广 泛。 (3)高功能的数控系统向综合自动化方向发展:为适应FMS、CIMS、无人化工厂的要求,发展与机器人、自动化小车、自动诊断跟踪监视系统等的相联合;发展控制与管理集成系统,已成为国际上数控系统的方向。 (4)方便使用:改善人机接口,简化编程、操作面板使用符号键,尽量采用对话方式等,以方便用户使用。 (5)柔性化和系统化:目前数控系统均采用模块结构,其功能覆盖面大,从三轴两联动的机床到多达24轴以上的柔性加工单元。自80年代以来,以数控机床为主的各类柔性生产系统应运而生。按其规格、自动化程度和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柔性制造单元、柔性制造系统、柔性流水线、独立制造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和智能制造系统等。 (6)小型化:由于半导体电路高度集成化、封装三维化、电路板插三维化、使NC装置进一步小型化,在NC装置的操作单元用TFT(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器、触摸屏取代CRT,厚度仅为CRT的1/4等。 (7)高速化:所谓三高是指高的主轴转速、高的快速移动速度和高的换刀速度。为实现高速加工,主轴必须高速化,AC主轴马达最高速为180000转/分;最高进给速度120米/分;换刀速度1s;加速度2g。 (8)高效化:实现高效加工,缩短非切削时间和加工周期的关键是提高PMC(可编程机床控制器)的处理器,随着处理内容复杂化,PMC的编程语言成了问题,虽然C语言和PASCAL已经实用化,但为置换梯形图语言,还需要使用顺控流程图(SFC)那样的视图用语言。 (9)高精度:提高加工精度,高分辨率旋转编码器必不可少。为在超精密加工领域能实现0.001微米的精度,必须开发超高分辨率的编码,0.0001微米最小设定单位的NC装置。为在加工中即使负荷变动伺服系统的特性也保持不变,还需采用控制和鲁棒(R0bust)控制。在伺服系统的控制中,用高速微处理器,采用基于现代控制论前馈控制、二自由度控制、学习控制等。其数字控制系统的跟踪误差不超过2微米。 |
-
-
-
-
szzunzheng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180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时间: 2009-10-12
-
-
szzunzheng 发表于 2007/9/25 12:38:13
引用 szzunzheng 2007/9/25 12:38:13 发表于2楼的内容
-
-
引用 therun 2007/10/27 16:53:51 发表于3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