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靠旗杆一侧为带黑边的白色等腰三角形,正中一颗红色五角星,星内有一只津巴布韦鸟,白色象征和平,五角星代表国家和民族的良好愿望,津巴布韦鸟是该国特有的标志,也是津巴布韦和非洲国家古老文明的象征;右侧为七道平行横条,黑色居中,向上下两边依次均为红、黄、绿色。黑色代表占人口多数的黑人,红色象征人民为争取独立而洒的鲜血,黄色象征矿产资源,绿色代表国家的农业。
【国徽】 图案中间为盾徽。盾面上部是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津巴布韦广阔的水域;下部的图案为举世闻名的文化遗址“石头城”(津巴布韦在班图语中是“石屋”或“石头城”的意思),这是非洲古老文明的象征。盾徽上端是五角星和津巴布韦鸟及基座,寓意同国旗。鸟的基座旁有锄头等图案,盾形下方的山坡上有玉米、棉花图案,象征该国丰富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盾徽两侧各有一只津巴布韦羚羊,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团结、自由、劳动”。
【面积】390580平方公里。
【人口】1289万,人口增长率0.6%(2002年至2015年预计平均,资料来源:2005年经济季评)。黑人占人口的97.6%,主要有绍纳族(占79%)和恩德贝莱族(占17%)。白人占0.5%,亚洲人约占0.41%。官方语言为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40%的人口信奉原始宗教,58%的人信奉基督教,1%信奉伊斯兰教。
【首都】 哈拉雷(Harare),人口144万(2005年经济季评)。9~11月气温为16~32℃,4~8月气温为7~21℃。
【国家元首】 总统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Robert Gabriel Mugabe),1987年12月就任,1990年3月、1996年3月和2002年3月连任。
【重要节日】 独立日:4月18日;英雄日:8月11日;团结日:12月22日。
【简况】 非洲东南部内陆国。东邻莫桑比克,南接南非,西和西北与博茨瓦纳、赞比亚毗邻。属热带草原气候,年均气温22℃,10月温度最高,达32℃,7月温度最低,约13~17℃。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3世纪,卡伦加人建立莫诺莫塔帕王国,15世纪初王国达到鼎盛时期。1890年沦为英国南非公司殖民地,1895年定名为南罗得西亚。1923年,英国政府接管该地,给予“自治领”地位。1953年,英国将南罗得西亚、北罗得西亚(今赞比亚)和尼亚萨兰(今马拉维)合组为“中非联邦”。1963年底“联邦”解体。1964年,南罗得西亚白人右翼势力组成以伊恩·史密斯为首的政府,并于1965年11月宣布独立。20世纪60年代,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和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简称民盟)先后成立,领导人民进行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武装斗争。1979年,津巴布韦各派在英国主持下召开伦敦制宪会议。1980年2月底举行议会选举,穆加贝领导的民盟获胜。同年4月18日独立,定国名为津巴布韦共和国。
【政治】2004年,津政局总体稳定。民盟致力于打击腐败,推行新经济政策,一举赢得当年全部5次议会补缺选举,在议会席位达到68个。为赢得2005年初的议会选举,民盟与最大反对党争取民主变革运动(民革运)均积极备选。民盟强调和平竞选,推进选举制度改革;民革运则整合反对派力量,争取在选举中有所作为。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79年12月在英国主持下由津巴布韦各主要党派在伦敦兰开斯特大厦举行的制宪会议上制订,独立时开始生效。后经数次修改。1990年6月通过第10号宪法修正案,彻底废除关于不得对宪法中某些特别条款作改动的一切限制。宪法规定津实行总统内阁制,议会为一院制。
【议会】 国民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本届议会于2000年6月选举产生,任期5年。共有150个议席,其中120名议员由普选产生,8名省长为当然议员,10名议员由酋长委员会推举,12名议员由总统直接任命。经几次补选后,在120名民选议员中,民盟占68席,民革运占51席,独立人士占1席。议长埃默森·穆南加格瓦(Emmerson Mnangagwa,民盟),2000年7月就任。
【政府】 实行总统内阁制,内阁成员由总统任命。具有议员资格才能入阁。本届政府于2002年8月成立,经几次改组,至2004年2月,主要内阁成员如下:副总统约瑟夫·姆西卡(Joseph Msika),副总统乔伊斯·穆菊茹(Joyce Mujuru),总统办公室土地、土改和重新安置特别事务部长约翰·恩科莫(John Nkomo),总统办公室反腐败和反垄断特别事务部长迪戴姆斯·穆塔萨(Didymus Mutasa),国防部长悉尼·塞克拉玛依(Sydney Sekeramayi),外交部长斯坦·穆登盖(Stan Mudenge),代理财政部长赫伯塔·穆雷瓦(Herbert Murerwa),内政部长坎博·莫哈迪(Kembo Mohadi),司法、法律和议会事务部长帕特里克·奇纳马萨(Patrick Chinamasa),农业和农村发展部长约瑟夫·马蒂(Joseph Made),教育、体育和文化部长埃尼斯·奇格韦德里(Aeneas Chigwedere),高等和继续教育部长赫伯特·穆雷瓦(Herbert Murerwa),能源和电力发展部长朱拉伊·莫约(July Moyo),工业和国际贸易部长塞缪尔·穆本盖圭(Samuel Mumbengegwi),卫生和儿童福利部长戴维·帕雷亚特瓦(David Parirenyatwa),地方政府、公共工程和全国住房部长伊格内修斯·乔姆波(Ignatius Chombo),环境和旅游部长弗朗西斯·奈马(Francis Nhema),矿产和矿业发展部长阿莫斯·米迪(Amos Midzi),公职人员、劳工和社会福利部长保罗·曼格瓦纳(Paul Mangwana),水资源和基础设施发展部长暂时空缺,运输和邮电部长克里斯托弗·姆绍威(Christopher Mushohwe),中小企业发展部长西坦比索·恩尤尼(Sithembiso Nyoni),青年发展、妇女和就业创造部长安普鲁斯·穆廷伊利(Ambrose Mutinhiri),不管部长埃利奥特·马尼卡(Elliot Manyika),总统办公室负责国家安全事务国务部长尼古拉斯·戈奇(Nicholas Goche),总统办公室负责新闻和宣传事务国务部长暂时空缺,国营和半国营企业事务国务部长鲁加里·巩博(Rugare Gumbo),科学技术发展事务国务部长奥利维亚·穆奇纳(Olivia Muchena),政策实施国务部长韦伯斯特·沙姆(Webster Shamu),本地化和经济授权国务部长乔赛亚·通加米来(Josiah Tungamirai),土改计划事务国务部长弗洛拉·布卡(Flora Bhuka)。
【行政区划】2004年2月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由8个省增加到10个省,各省的名称分别为:马尼卡兰(Manicaland)、东马绍纳兰(Mashonaland East)、中马绍纳兰(Mashonaland Central)、西马绍纳兰(Mashonaland West)、马旬戈(Masvingo)、北马塔贝莱兰(Matabeleland North)、南马塔贝莱兰(Matabeleland South)、中部(Midlands)、哈拉雷(Harare Province)和布拉瓦约(Bulawaya Province)。
【司法机构】法院体制分四级: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地方法院和初级法院、最高法院是终审上诉法庭。首席大法官戈弗雷·奇德约斯库(Godfrey Chidyausiku),2001年8月就职。总检察长帕特里克·奇纳马萨(Patrick Chinamasa)。
【政党】实行多党制。主要政党有:
(1)津巴布韦非洲民族联盟 (爱国阵线)(Zimbabwe African National Union-Patriotic Front):执政党,简称民盟,由原穆加贝领导的民盟和恩科莫领导的津巴布韦非洲人民联盟于1989年合并组成,约有300万党员。党的宗旨是“依据我们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实际,建立和保持一个社会主义社会”。2004年12月,民盟举行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穆加贝蝉联总裁兼第一书记,姆西卡连任副总裁兼第二书记,乔伊斯·穆菊茹(女)当选副总裁兼第二书记,约翰·恩科莫连任全国主席。
(2)争取民主变革运动(Movement for Democratic Change):最大反对党,简称民革运,脱胎于津最大工会组织津巴布韦工会大会(Zimbabwe Congress of Trade Unions),1999年9月11日在哈拉雷成立。2000年1月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章和政纲,选举工会大会秘书长摩根·茨万吉拉伊(Morgan Tsvangirai)为总裁,工会大会主席吉本森·森班达(Gibson Sibanda)为副总裁。民革运强调“政治变革和经济振兴”, 在2000年6月举行的津第5届议会大选中夺得57个议席。2001年,民革运候选人先后当选马旬戈、布拉瓦约等市市长。在2002年3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中,其候选人茨万吉拉伊获得42%的选票,民革运候选人当选哈拉雷市市长。目前,民革运在议会拥有51个议席。
【重要人物】罗伯特·加布里埃尔·穆加贝:总统、民盟总裁。1924年2月生于哈拉雷附近库塔马的农民家庭,绍纳族塞祖鲁人。1942年起从事教育工作,同时继续接受高等教育。1951年毕业于南非黑尔堡大学并获文学士学位,随后通过函授先后获巴苏陀兰大学教育学士和伦敦大学经济学、法学和行政管理学学士学位。1960年投身政治活动,先后担任民族民主党和人盟的宣传书记。1963年同西托莱等人创建民盟,并任总书记。1964年8月被捕入狱,1974年11月获释。1975年初去莫桑比克领导津武装斗争,1977年当选民盟总裁。1976年10月和1979年9月率团出席关于津独立问题的日内瓦谈判和伦敦制宪会议。1980年4月津独立后任总理。1984年8月、1989年12月、1994年9月、1999年12月和2004年12月连任民盟总裁兼第一书记。1987年12月任首任执行总统,1990年3月、1996年3月和2002年3月总统选举后连任。曾于1980年、1981年、1985年、1987年、1993年和1999年访华。已婚,有3个子女。爱好音乐和体育。约瑟夫·姆西卡:副总统、民盟副总裁兼第二书记。1923年生,属绍纳族。早年积极参与独立斗争,是津著名解放运动领导人之一。20世纪50年代曾参加非洲人国民大会党和津民族民主党。1962年加入津人盟,任青年书记。1964年起被捕入狱达10年之久。1976年被任命为人盟副主席兼总书记,并在赞比亚营地接受游击战训练。1979年参加兰开斯特大厦制宪会议,是宪法谈判津方代表团主要成员之一。1980年津独立后任自然资源和水利发展部长。支持人盟主席恩科莫和民盟主席穆加贝谈判实现两党合并,并致力于维护合并后民盟(爱阵)的团结。1989~1999年任民盟全国主席(党内第四号人物)。在1999年的民盟“三大”上当选为民盟副总裁兼第二书记,2004年在民盟“四大”上连任。自1999年12月起任副总统。1999年6月率民盟代表团访华。乔伊斯·穆菊茹:副总统,民盟副总裁兼第二书记,1955年生于中马绍纳兰省,泽祖鲁族。1973年离开中学参加津解放斗争,当时起名图拉伊·罗帕(意为“洒热血”)。曾击落过一架武装直升机。1974年到赞比亚,在津非洲民族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任医疗助理和政治训导员。1975年至1977年间历任副司令、政委、司令等职。1977年3月当选民盟中央委员,历任妇女事务书记、政治事务书记、政治局委员等。1989年12月起任民盟教育书记。2004年12月在民盟“四大”上当选民盟副总裁兼第二书记。自1980年津独立后即担任内阁部长,历任青年、体育和娱乐部长,穆加贝总理办公室国务部长,社会与合作社发展和妇女事务部长,中马绍纳兰省省长,新闻邮电部长,农村发展和水资源部长,代理国防部长,水资源和基础设施发展部部长等职。2004年12月就任副总统。上世纪70年代曾以津民盟中央委员身份访华。1985年8月随穆加贝总理访华。2001年6月以代理国防部长身份访华。已婚,有4个子女。
【经济】 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较好,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为世界第三大烟草出口国。私有企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0%。20世纪80年代平均经济增长3%。1991年开始实施经济结构调整五年计划,1998年启动第二阶段经济社会改革计划。1999年起津经济走入低谷。2004年,政府推行“新经济政策”,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宏观经济形势有所改善。全年经济增长在-5%左右,通胀率由年初的622.8%降至年底的132.7%,外汇流入显著增加,旅游业逐渐恢复,粮食产量增加。主要支柱产业中,矿业增长11.6%,农业下降3.3%,制造业下降8.5%。
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46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03年):359美元。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003年):-13.2%。
货币名称:津巴布韦元(Zimbabwe Dollar)。
汇率(2003年):1美元=727.9津元。
通货膨胀率(2004年12月):132.7%。
失业率(2002年6月):70%。
(资料来源:2005年3月经济季评)
【资源】自然资源丰富,有煤、铬、铁、石棉、金、银、锂、铌、铅、锌、锡、铀、铜、镍等。煤蕴藏量约270亿吨。铁蕴藏量约2.5亿吨。铬和石棉的储量均很大。水力资源贫乏。工业用林面积11.5万公顷。
【工矿业】工业门类主要有金属和金属加工(占总产值25%)、食品加工(15%)、石油化工(13%)、饮料和卷烟(11%)、纺织(10%)、服装(8%)、造纸和印刷(6%)等。工业从业人口约占总劳力的15%,矿业从业人口约占4.5%。近年制造业持续衰退,企业设备利用率下降。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世纪70年代的25%下降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15%。采矿业由于通货膨胀率过高导致成本增加,主要矿产品产量均有较大下降。近几年主要矿产品产量:
1999 2000 2001
金(千盎司) 872 708 297(1-6月)
镍(千吨,下同) 10 6 3(1-6月)
煤 4977 3986 451 1
石棉 88 152 119
铬矿石 654 668 723
铂(千克) 390 504 183(1-4月)
(资料来源:2005年经济季评年度报告)
【农牧业】主要生产玉米、烟草、棉花、花卉等,畜牧业以养牛为主。耕地面积3328万公顷,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7%。2002年后,受烟草出口价格降低和土地改革等因素影响,烟草产量大幅下降,2003年为8万吨,2004年仅为6万吨。政府虽然大力扶植烟草种植业,但收效甚微,预计2005年烟草产量不会高于10万吨。近几年主要农业产品销售量(单位:万吨):
1998/1999 1999/2000 2000/2001
玉米 27.9 44.5 38.8
蔗糖 57.0 57.0 —
棉花 28.6 27.2 35.4
烟草 21.6 19.2 22.4
茶叶 1.5 1.9 —
(资料来源:2005年经济季评年度报告)
【旅游业】旅游业曾发展较快,20世纪90年代接待游客人数一度年均增长20%,同期旅游收入增加25%。1999年接待游客240万人次,收入达100亿津元,成为津主要创汇部门。津劳动力总数中有4.5%从事旅游业,另有4%从事与此相关行业。全国有70多家星级旅馆。最著名的风景点为维多利亚瀑布,还有26个国家公园和野生动物保护区。2003年上半年,赴津旅游人数约109万,比上年同期增加47%,收入3700万美元,同比增加50%。
【交通运输】以铁路、公路和航空为主,海运主要通过南非的德班港(距哈拉雷1700公里)和莫桑比克的贝拉港(距哈拉雷600公里)。铁路通往南非、莫桑比克、赞比亚和博茨瓦纳。
铁路:总长4300公里,其中哈拉雷至达布卡(DABUKA)的300公里为电气化铁路。2000/2001年度客运量133万人次,货运量884万吨。
公路:总长8.5万公里,其中1.9万公里为国家级公路,1.5万公里为沥青路面。1996年约有大小汽车40万~50万辆。
空运:津巴布韦航空公司有波音767、737等客机10架,经营至周边国家以及伦敦、法兰克福、悉尼、北京等十多条国际及国内航线。有3个国际机场,分别为哈拉雷、布拉瓦约和维多利亚瀑布机场。航空客运量42.3万人次(2000年),货运量8.85万吨(1993年)。
【财政金融】近几年财政收支状况如下(单位:亿津元):
2002 2003 2004(预算)
收入 2655 11410 69000
支出 4012 14420 87400
赤字 1357 3010 18400
(资料来源:津巴布韦财政部财政预算报告)
2003年,外汇储备(含黄金)为1.31亿美元,拖欠到期外债15亿美元,外债总额达34亿美元。
【对外贸易】1991年开始推行贸易自由化后,外贸有较大幅度增长。但近年来,因经济形势恶化,外贸也深受影响。主要出口烟草、黄金、铁合金,主要进口机械、工业制成品和化工产品。约与27个国家或地区有贸易关系。南非为最大贸易伙伴。近几年进出口贸易额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估算)
出口额(离岸价) 15.75 13.98 12.25
进口额(到岸价) 17.92 19.23 16.27
差额 -2.17 -5.25 -4.02
(资料来源:2005年经济季评年度报告)
【外国资本】独立时在津外资约25亿津元,(按当时比价,约合40亿美元),占全国资本总额的62.5%。独立后10年,政府在实际做法上限制外资。1991年实行经济调改后采取措施吸引外资。外资约占全部资本的四分之一,其中英国居首位,约有400家在津英资公司,资本约4亿英镑。南非居第二位。1999年由于高通胀、高利率等因素,流入外资225亿津元,远低于1998年的603亿津元。2000年流入的外资只有22.9亿津元,较上年减少了89%。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仅为500万美元。2002年,由于津经济形势恶化,津资本流动由1995年的净流入5.02亿美元发展为净流出3.47亿美元。
【外国援助】1980年至2000年,津获外援情况:世界银行13亿美元,日本和德国各7亿美元,英国4.75亿英镑,非洲开发银行和非洲开发基金4.73亿美元。2000年,欧盟向津小型项目赠款1900万欧元。2001年,津接受外国官方发展援助1.59亿美元。2002年起,国际金融机构和西方主要国家停止向津提供除粮援外的其他援助。
【人民生活】1995年2月,津政府推出“扶贫行动计划”,月收入在400津元以下者享受免费医疗和教育资助。近年来,工资上涨幅度远低于通货膨胀率,导致实际工资下降。1999年通胀率为58.5%,较工资平均涨幅高出20个百分点,2000年,实际工资降到1996年的水准,正式就业岗位急剧减至125万个,为1995年以来最低点。2000年津中央统计局公布,76%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饮用健康水人口比例为83%,其中城市人口达100%,农村人口为73%。卫生设施总体普及率62%,其中城市普及率71%,农村57%。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当年公布的174个国家“人文发展指数”报告中,津居第130位。2001年,电话普及率为5部/100人,因特网普及率为1%。2003年财政预算中,卫生福利支出占总支出的12.7%,在各部门中居第三位。人均健康支出由1991年的24美元降至14美元。全国共有各类医院244个,诊所1378个,病床2.1万张,医生1980人,护士近2万人,另有注册传统土医约1万人。由于成年人口艾滋病感染率不断攀升,人均寿命由1990年的61岁降到2002年的39岁。49岁以下人口艾滋病感染人数为230万,其中14岁以下感染者24万,15岁至49岁人口感染率为33.7%,14岁以下艾滋病孤儿7 8.2万。
【军事】津国防军于1980年建立,是由原民盟、人盟游击队和白人政权军队整编而成。实行志愿兵役制,1987年虽颁布了征兵法,但未完全执行。国防部长马哈奇1999年1月就津国防政策发表讲话时称:“津将始终坚持不侵略政策,但保留对地区内国家间冲突及根据双边或国际条约对国家内部冲突作出反应的权利。”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委员会。总统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津国防军下设陆军和空军两个军种。总兵力4万人,其中陆军3.5万人,空军5000人。现国防军司令奇温加(Chiwenga)上将,陆军司令菲利普·西班达(Philip Sibanda)中将,空军司令佩伦斯·希里(Perence Shiri)中将。
2004年度财政预算中国防和安全开支超过1万亿津元,列预算支出的第三位。
【教育】实行中小学低收费普及教育。2004年度财政预算中,教育支出列第二位,超过1万亿津元。1996~2002年,小学入学率年平均80%。2000年,津成人识字率为89%,其中男性为93%,女性为85%。15所中等师范学院共有学生16000人。技术、职业培训学校12所,有学生15000人。有3所大学,约有12000名大学生,津巴布韦大学是津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始建于1953年。1996年有学生7854人,教师600人,其中三分之一为外籍教师。
【新闻出版】《先驱报》为津最大日报,发行量16.5万份。该报主要反映政府观点,政府拥有该报50%的股份。《星期日邮报》发行18万份。《黎明周报》为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报纸,主要面向农村,发行量8万份。《记事报》主要反映恩德贝莱族人的观点。《金融公报》在津白人中颇有影响,时常对政府持批评态度,发行量2.4万份。《津巴布韦独立报》为周报,对政府持批评态度,发行量2万份。《津巴布韦新闻》和《人民之声》周刊为津执政党民盟(爱国阵线)的月刊。非时事政治性杂志主要有《展示》(月销量5万份)和《地平线》(月销量4万份)。
津巴布韦全非通讯社(ZIANA):成立于1981年10月。为津官方通讯社,现有工作人员57人,其中记者15人。
津巴布韦广播公司(ZBC):1933年成立,为政府所有。分电台和电视台两部分。电台有4个台,即英语台、非洲台、音乐台和教育台,分别以英语、绍纳语和恩德贝莱语播出;除教育台只在周一到周五每天从10~22时播出外,其余各台每天播出时间为5~24时。电视台建于1960年,有两个频道,均为彩色节目,每天15~23时播放。电视一台面向全国,播出新闻、综艺节目;电视二台原为教育台,现已商业化,改名娱乐台(Joy TV)。
【对外关系】奉行积极的不结盟政策。推行睦邻友好方针,努力稳定周边环境。以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国家关系为外交重点,同时大力推行“东向”政策,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关系,开拓市场和寻求新的经贸伙伴,减少对西方依赖。在“民主、人权”等问题上与西方国家存在严重分歧。近年来与西方国家关系紧张。积极参与地区和国际事务,主张改革联合国,振兴不结盟运动。现为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东南非共同市场成员国。截至1999年底,已与98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对当前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关于安理会改革:认为扩大安理会应符合地区平衡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占联合国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在主权平等和非歧视的基础上进行。安理会成员应扩大至26个,其中非洲应占2个常任理事国席位,并拥有否决权。
关于经济全球化:认为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总体上有利于西方国家,它们在国际经贸组织中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包括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依赖日益加深,这只会加强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利益。非洲国家在这种不公平的国际环境中受害犹深,需要加强团结。
关于民主与人权:主张各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维护和发展本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反对西方将其价值观和民主、人权标准强加于人,反对将民主、人权问题与经济援助挂钩,反对借民主、人权问题为借口干涉别国内政。
关于不结盟运动:认为尽管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但不结盟运动并未过时,不仅不应削弱,而且应当加强;主张加强不结盟运动组织机构,使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增进南南团结、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等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关于非洲问题:主张国际社会应给予非洲更多关注,帮助非盟加强预防和解决冲突机制,为非洲热点问题的解决采取实质性措施;对发达国家逐年减少对非发展援助表示担忧,呼吁发达国家与非洲建立平等合作伙伴关系,加大对非援助和投资;要求国际金融机构协调立场,减免非洲日益严重的债务,敦促联合国机构设立切实可行的项目,帮助非洲摆脱贫困。
关于打击恐怖主义:强烈谴责恐怖主义行径,但反对借反恐推行扩张主义。
【同中国的关系】1980年4月18日建交,两国关系长期友好。
200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11月),国务委员陈至立(7月),副总参谋长钱树根上将(2月),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2月),烟草专卖局副局长何泽华(2月),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5月),中国文联副主席胡珍(5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凯(7月),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谢丽娟(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非洲委员会(非委会)中方委员吉佩定(9月),国家体育总局党组书记李志坚(9月),湖北省副省长任世茂(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韦家能(11月)等分别率团访问了津巴布韦。中共中央候补委员、重庆市委副书记姜异康(12月)作为中共代表应邀出席在哈拉雷举行的民盟四大。团中央国际联络部部长赵勇(7月)作为中国共青团代表参加民盟青年联盟四大。
津西马省省长尼尔森·萨姆康格(2月),国防军司令奇温加(3月),交通邮电部长姆绍威(5月),环境旅游部长奈马(6月),矿产和矿业发展部长阿莫斯·米迪(10月),工业和国际贸易部长穆本盖圭和中小企业发展部长恩尤尼(11月)访华。卫生和儿童福利部长帕雷亚特瓦出席在武汉举行的“人口与发展伙伴第九届理事会和人口发展国际论坛”(9月),教育体育文化部长奇格韦德里来上海出席“国际文化政策论坛第七届文化部长年会”(10月)。
2004年,中津贸易额为2.54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中国出口1.1306亿美元,进口1.4118亿美元。我主要从津进口烟草、棉花和铬铁、铜等产品,向津出口机电、化工、轻纺等产品。
中国驻津巴布韦大使:张宪一。馆址:30,Baines Avenue,Harare,Zimbabwe,P. O. Box 4749,Harare。电话:(263-4)794155,794160,794161,794959(传真)。商务处:730516(带传真),电传:700262。
津巴布韦驻华大使:克里斯托弗·哈蒂库里·穆茨万格瓦(CHRISTOPHER HATIKURI MUTSVANGWA)。馆址:北京朝阳区三里屯东3街7号。电话:65325381/2,传真:65325383。电传:22671 ZIMPK CN。
【同美国的关系】美曾为津的主要援助国之一。1992~1995年,美每年援津2000万美元左右,每年购津烟草1.2万吨。1997年津对美出口14.8亿津元,从美进口20.26亿津元。截至1997年底,美在津投资的企业有45家,总投资1.6亿美元,主要在制药、农业和通讯等领域。2001年5月,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访问南非时公开批评津对内政策,津政府对此深表遗憾,并谴责美国干涉其内政。8月,美国会参议院通过《津巴布韦民主和经济恢复法案》,其中包含多条制裁津的内容,津政府对此予以批评。2002年,美国对津领导人实行禁止入境等制裁,拒绝承认总统大选结果。2003年,美向津提供2000万美元紧急食品援助。3月,美宣布对穆加贝总统及津高官实行新的经济制裁,目前仍未解除。2005年1月,美新任国务卿赖斯在上任听证会上将津列为全球6个“暴政前哨国家”之一。津政府对此予以反对。
【同英国的关系】津英关系曾十分密切。英国是津主要贸易伙伴,并在津有大量投资。2001年,由于津政府推行快速土改触动英利益,两国关系交恶。2002年津大选后,英国指责民盟政府舞弊,加大对津制裁力度,延长对津制裁时间,目前仍未解除。2002年,英联邦决定中止津成员国资格一年。2003年12月,英联邦首脑会议决定继续中止津成员国资格,津政府宣布退出英联邦。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参与地区政治事务和经济合作。与莫桑比克签有友好条约和防务协定;与安哥拉、纳米比亚和刚果(金)关系密切,签有共同防务协定;与南非、赞比亚和马拉维等周边国家保持睦邻关系。
2004年,纳米比亚、马拉维、乌干达、莫桑比克等国总统访津,穆加贝总统访问了南非和赤道几内亚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