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塑料外壳式断路器(MCCB配电保护型)
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研制投产的是仿苏(A3100)的DZ1系列产品(40年代中期水平)。60年代末期,针对DZ1体积过大、短路分断能力偏小等缺陷,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形成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产品DZ10系列。80年代初又开发了第二代的DZ20系列。与此同时,上海华通开关厂、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分别从美国西屋公司、日本寺崎电气公司引进具有80年代初水平技术,生产了H系列和TO、TG、TL等系列。进入90年代,又推出了CM1系列(常熟开关厂)、TM30系列(天津低压电器公司)、TG系列的BD、BF型及JXM2型(嘉兴电控厂)、HSM1系列(杭州之江开关厂)、S系列(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杭州之江开关厂、上海华通开关厂等组成的OTT集团)等新型塑壳式断路器。
20世纪60~70年代,小规格电流的塑壳断路器有DZ5-10、DZ2-20、DZ5-25、DZ5-50、DZ15-50、DZ15-63等,它们的短路分断能力分别为1~3kA(以上型号至今还未淘汰
1楼
0
0
回复
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次研制投产的是仿苏(A3100)的DZ1系列产品(40年代中期水平)。60年代末期,针对DZ1体积过大、短路分断能力偏小等缺陷,对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进,形成了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代产品DZ10系列。80年代初又开发了第二代的DZ20系列。与此同时,上海华通开关厂、嘉兴电气控制设备厂,分别从美国西屋公司、日本寺崎电气公司引进具有80年代初水平技术,生产了H系列和TO、TG、TL等系列。进入90年代,又推出了CM1系列(常熟开关厂)、TM30系列(天津低压电器公司)、TG系列的BD、BF型及JXM2型(嘉兴电控厂)、HSM1系列(杭州之江开关厂)、S系列(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杭州之江开关厂、上海华通开关厂等组成的OTT集团)等新型塑壳式断路器。
20世纪60~70年代,小规格电流的塑壳断路器有DZ5-10、DZ2-20、DZ5-25、DZ5-50、DZ15-50、DZ15-63等,它们的短路分断能力分别为1~3kA(以上型号至今还未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