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传感器 » 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展望

skbolo

skbolo   |   当前状态:在线

总积分:2158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5-08-08

最后登录时间: 2015-01-22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展望

skbolo  发表于 2006/5/4 10:53:20    精华  1935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在本世纪最后10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国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尽管经历过挫折和重重困难,但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可以预见,进入21世纪,我国火电厂自动化技术应用很可能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个预测是基于:(1)世界高科技飞速发展,世界进入信息时代;(2)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日趋完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我国电力市场将真正形成。作者在1997年10月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5届自动化学术讨论会上发表的论文《迈向2000年的火电厂自动化水平》,以及电规总院向原电力工业部上报的《关于建设2000年新一代燃煤示范(试点)电厂的请示》中的附件之一:《2000年电厂仪表和控制(I&C)系统设计原则》中,从工程观点出发,提出了21世纪初期火电厂自动化应用技术设想和2000年示范电厂自动化系统设计原则。在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的领导下,在各大区设计院以及各有关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对2000年燃煤示范电厂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原则逐步完善和落实,也使火电厂自动化未来10 a展望更具现实性和指导性。 1.1 火电厂将进入信息网络化时代   未来21世纪的最初10 a,火电厂必将随着不可抗拒的潮流加速进入信息网络时代,火电厂乃至电力系统和电力企业集团将形成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信息网络。特别要指出,在全厂信息网络结构优化过程中,在技术上百家争鸣,研讨优化方案时,还要注意克服头脑中由于专业分工造成的偏见、局部间利益的摩擦,以及管理体制造成的束缚。经过2 a的研究和工程审查实践,初步形成了下图所示的全厂信息网络结构的方案,说明如下。 1.1.1 厂级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系统(简称厂级自动化系统)   由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upervisory information system in plant level,简写SIS)和厂级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in plant level,简写MIS)组成。SIS主要处理全厂实时数据,完成厂级生产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厂级故障诊断和分析,厂级性能计算、分析和经济负荷调度等;MIS主要为全厂运营、生产和行政的管理工作服务,主要完成设备和维修管理、生产经营管理(包括电力市场报价子系统)、财务管理等。SIS和MIS可以是设置在一个网络中的2个功能,共用计算单元和数据服务器,也可以如图1所示,SIS网与MIS网用网关(G)或其它接口分隔成2个网,分别设置相应的计算单元和数据服务器,以提高SIS网的安全性。 图1 火电厂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信息网络   电力集团企业MIS和电网运营系统与火电厂的厂级MIS相连,而电网调度系统则通过发电端的远程发送单元(RTU)与网内火电厂的的厂级SIS相连,进行1级或2级调度,也可采用传统方法连接到网络站监控系统。随着光缆在各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敷设,有可能不再需要RTU,而可以由专用Intranet网实现上述通信。  厂级SIS+MIS系统,对内是实现厂级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系统,对外是电网运营和调度系统,以及电力企业集团MIS在发电厂侧的支持系统,因此,一般情况下无需独立于厂级MIS再另搞一套发电厂报价系统(GBS)。 1.1.2 辅助车间监控系统   一个火电厂有10几个辅助车间,国外已有通过网络集中到1个控制室进行集中控制的做法。过去国内都是一个辅助车间内由PLC和上位机构成一个网络,在车间控制室内控制。目前趋向于采用适度集中控制的方案,例如全厂形成煤、灰、水3个网络、3个监控点,待今后条件成熟时再减少控制点。辅助车间网络通过网关连接到上层网——厂级SIS网,不推荐连接到单元机组DCS网,再将信息引到SIS网的做法,因为这样增加了DCS负荷,降低了单元机组监控可靠性,很难处理单元机组公用车间运行管理不同的矛盾,而且单元机组对大量辅助车间信息也没有需要。至于2个单元机组公用的厂用电系统和循环水泵房,则可设置公用DCS网,按如图1方式与单元机组DCS相连接,实现每台单元机组DCS对它的监控。 1.1.3 网络站监控系统   网络站监控计算机系统本质上是厂级SIS网下一级的一个车间级监控系统,有人建议把网络站监控计算机系统和SIS合用一个信息网络,这是不妥的,因为它们是2个不同性质的网络,合用会降低网络站控制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使不同任务的值班人员(全厂总工和网络站值班员)在同一网络的终端上工作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必须说明,图示的网络结构还有待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进一步完善,或根据情况作必要的修正。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