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具体故障原因及处理方法见下表1——1。
表1——1 高压电机绕组故障部位、原因及处理方法
故 障 部 位 | 故 障 原 因 | 处 理 方 法 |
层间绝缘击穿 | 1、层间垫条材质不好,厚度较薄 2、层间垫付条垫偏,尺寸不合适(如太窄、长度不够) 3、线圈松动使层间垫条磨损 | 1、改用酚醛环氧树脂板,厚度由原来的0.5~1mm改为2mm 2、要求下料尺寸正确,操作细心,严格按工艺进行 3、为防止线圈松动,可整形浸漆处理 |
匝间绝缘击穿 | 1、线圈松动使层间垫条磨损 2、线圈制作过程中匝间绝缘遭受损失 3、匝间绝缘厚度不够或结构不合理 | 1、改用“三合一”粉云母片 2、严格按工艺规程进行 3、根据每匝电压大小,正确选择匝间绝缘厚度或绝缘结构 |
绕组接地故障 | 1、电机长期过载,绝缘老化变质引起绝缘对地击穿 2、电线雷击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击穿绝缘 3、同步电动机突然断开励磁线圈时,产生高电压击穿线圈的对地绝缘 4、由于导电粉尘使爬电距离缩小,产生对地击穿或闪络 5、通风沟垫片,指形齿压板开焊或铆钉松弛,铁心叠压不紧,齿部颤动以及弯曲的齿压板刮磨线圈绝缘,导致绕组接地故障 6、步电动机励磁线圈绝缘老化收缩,经常颤动,在电机频繁启、制动下使绝缘损伤对地击穿 7、由于线圈短路烧焦绝缘,造成对地故障 | 1、调整负载或更换容量合适的电机,绝缘老化时需更新绝缘 2、增添或检查防雷保护装置 3、增添或检查过电压保护装置 4、定期清扫绝缘,增设防尘密封装置 5、详细检查各部分焊接状态、变形情况,经校正和点焊牢,保证垫片、齿压板等固定良好。铁芯叠压不紧时,需按铁芯修理工艺进行修理 6、更换绝缘或采取加固线圈办法(如清洗后进行浸漆等) 7、检查短路原因,采取防止措施 |
绕组断路故障 | 1、线圈端部因遭受机械力和电磁力而颤动,使导线焊接点开焊 2、焊接工艺不当,焊接点过热造成开焊 3、导线材质不好,有夹层、脱皮等缺陷 | 1、检查焊接点,重新补焊,并采取线圈的固定措施 2、按焊接工艺进行 3、更换合格导线,将故障导线段切除,焊接合格导线 |
绕组短路故障 | 1、线路过电压 2、绕组绝缘老化 3、绕组绝缘缝隙内堆积粉尘过多 4、遭受机械力和电磁力后的绝缘产生裂纹或遭受损伤 | 1、调整过电压保护值 2、更换新绝缘 3、清扫或洗涤绝缘 4、洗涤后,浸1~2遍绝缘漆 |
定子线圈绝缘磨损及电腐蚀 | 1、由于采用热固性环氧粉云母带结构,热膨胀小,使线圈与槽壁间隙过大 2、槽楔松动 3、线圈外形尺寸公差不当 4、防晕漆失效 5、绝缘粘满油垢、粉尘 | 1、浸1032#漆,使间隙内填满绝缘漆,在热态下有弹力 2、重新调整槽楔紧度 3、应使线圈外形尺寸公差比铁槽小0.3mm以下 4、起出线圈,重新涂防晕半导体漆 5、清扫或洗涤绝缘上的尘垢 |
泄露电流大 | 1、电机受潮 2、绝缘表面粘满油泥、粉尘 3、绝缘老化 | 1、清扫后,电阻绕组干燥 2、清扫或洗涤绕组绝缘 3、更换新绕组 |
介质损耗角增大 | 1、线圈遭受损伤,使绝缘内部产生较多气隙 2、绝缘受潮 3、绝缘处理不当 4、绝缘老化 | 1、采取真空浸渍处理 2、烘干,烘干前需清扫电机 3、改进绝缘处理方法 4、更新新绝缘 |
线圈与端箍之间磨损击穿 | 1、线圈松动 2、端箍固定不牢 3、绝缘粘满灰尘 | 1、整体浸漆,处理松动 2、采用无纬带绑扎,用环氧胶粘牢 3、清洗绝缘 |
线圈端部绝缘遭受机械损伤 | 1、转子装配和拆卸时碰伤端部绝缘 2、局部修理或更换线圈时,将附近的线圈损伤 | 1、应按工艺规程进行,局部碰伤可用环氧胶修复 2、检查故障情况,可以局部修理或更换局部线圈 |
槽楔松动 | 1、槽楔材料老化收缩 2、楔下垫条老化松动跑出 3、槽楔尺寸与铁槽配合不当 4、槽楔太长,固定不牢 5、槽楔装配工艺不当 | 1、更换新槽楔 2、打出槽楔,更换较厚的楔下垫条,再打入槽楔,涂环氧胶 3、槽楔尺寸应比铁槽宽度小0.2mm 4、将长槽楔锯成短槽楔,分段打入槽内 5、按正确的工艺规程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