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嵌入式系统 » 广东省电子信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actlong

actlong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180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6-03-22

最后登录时间: 2018-05-11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广东省电子信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actlong  发表于 2006/5/17 13:36:54      1390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电子信息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是我省三大新兴支柱产业之一。2005-2010年将是我省电子信息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我省要紧抓机遇,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信息工业体系,实现从电子大省向电子强省的跃升。根据省委常委会议关于将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成行业规划并制订相关政策的决定和省政府工作部署,制定《广东省电子信息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发展现状
(一)产业持续调整增长,电子大省地位得到加强。我省的电子信息工业调整发展,2003年全省电子信息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932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7.6%,比上省同期增长43.2%,占全国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的37.5%;工业增加值1341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3.5%,占我国电子信息工业增加值的38.5%。从1991至2003年,我省电子信息业产值连续十三年居全国第一,年平均增长约35.7%。
(二)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配套体系不断完善。我省的电子信息工业基本形成了以行业龙头企业为中心,大批中波企业配套支撑的产业格局。2004年度全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中我省有26家,销售收超过100亿元的16家百强企业中我省有7家。重点产品形成了比较集中的生产基地,主要有以东莞等市为中心的计算机制造基地,以深圳等市为中心的通信设备制造基地,以深圳、惠州、中山等市为中心的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基地等,围绕生产基地,各类产品的配套体系不断完善,最具性的如计算机整机的零部件配套率达95%。
(三)外向型特点显著,出口能力增强。我省电子信息工业相当大一部分产品面向国际市场,形成了很强的出口能力。2003年我省电子信息产品出口产品产值3713亿元,同比增长35.8%,增幅比全省工业出口幅高8.5个百分点,占全省工业出口产品产值的41.8%,占全国电子信息工业出口总额的比重约为31.6%。
(四)坚持市场导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初期,我省借助区位优势,紧抓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按照市场的要求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为电子信息工业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根据市场发展的需要,对产业结构不断进行调整。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向高技术、高品质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企业结构也逐步得到优化,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三资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突出,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明显,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二、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国际发展环境
1、全球产业复苏,亚太增势强劲。2000年下半年全球经济疲软,尤其是美国经济发展速度明显趋缓,导致了2001年世界电子信息工业整体下滑,幅度达到10%以上。目前全球电子信息工业已经开始走出低谷,呈现恢复性增长,以计算机和通信产品为代表的投资类产品比重不断上升,作为上游产业的半导体和软件产业,其2003年全球产值分别增长了10.4%和4%,在全球的信息产品市场上,美、日、西欧依然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亚太国家增势强劲,2002年,除美 、日处的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电子信息产品产值在全球产值中的比重已经上升为25.7%。
2、产业国际分工势明显,产业梯次转移速度加快。电子信息工业具有广泛的国际分工,具有全球性采购、生产和经销的发展趋势。全球电子信息工业体系大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以掌握技术标准和核心技术为标志,主要有美、日、欧等国;第二层次以制造和研发为重点,拥有部分关键技术和产品,主要有韩国、我国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第三层次以加工、组装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标准,主要是我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当前全球电子信息工业转移的速度正在明显加快,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主要从事系统集成和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与销售,正在进一步把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生产及部分产品的研发大量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
3、竞争领域日趋集中,跨国公司主导产业产业发展方向。全球电子信息工业竞争核心逐步趋向技术化,关键技术和关键产品的创新不仅能够保证企业获得超额利润,更能树立企业的行业领袖地位。同时,竞争领域也趋于集中化,主要集中在软件和集成电路领域。此外,跨国企业迅速发展,凭借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和资金优势,已经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进入2000年500世界强的35家电子信息产品企业全部是跨国公司,其营业收达10426亿美元,占全球电子信息工业的85%以上。
4、技术更新换代加快,数字化产品渐成主流。电子信息工业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高创新性的高更新率是其发展的重要特点,电子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技术互相融合,不断形成新的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产品门类。当前,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信息产品的共享,数字化、智能化和以多媒体终端、信息家电为代表的3C(Computer、Consumer、communicatiom)技术融合的产品逐渐成为电子信息产品发展的主流,极大的扩展了市场空间,也成为电子信息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
(二)国内发展环境
1、信息化步伐加速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一战略的实施,我国的信息化步伐将进一步加速,越来越多的信息技术将应用于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开展信息化应用,这些都将为电子信息工业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据专家估计,到2005年,车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约2万亿元,我国信息产业(包括通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超过7%,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2、“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的兴起促进产业竞争与合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长江三角洲和京津环渤海地区迅速崛起。“长三角”在科技创新能力、价值规律数量和质量、金融服务、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优势,吸引大量跨国公司投资,发展执着强劲,已初步建成了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企业集群以集成电路产业基地。“环渤海”地区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创新能力强,正在建设软件产业基地,发展潜力巨大。目前,长江三角洲、渤海湾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在资金、价值规律、技术等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同时又积极合作,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工业集聚地。
3、我省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轩型。我省正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由“外源性”经济为主向“内源性”与“外源性”经济协调发展转变。电子信息工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必须按照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增强行业创新能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和大公司战略,在继续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的同时,积极推动产业,提高“内源性”经济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我省工业结构开始向重型化发展,2003年上装卸,我省重工业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首次超过轻工业。电子信息工业要为全省工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撑,要生产大量的机电一体化和信息化装备,要为企业信息化提供装备和技术。
三、我省电子信息工业发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关键技术受制于人。我省电子信息工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健零部件、重要材料和专用设备基本依赖进口,特别是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无法形成完整的产业 高效的产业协同效应。2003年,我省集成电路及微电子组件进口达312亿片,价值202亿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长31.7%和45.4%,而集成电路销售总收只占全国总收入的208%,与长三角地区(64.2%)和京津环渤海湾地区(30.5%相关甚远)。在全国销售收过亿元的12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中,我省只占1家。核心技术的缺乏导致产品附加值低,效力减弱,制约了行业效益的提高。与国际同等业相比,美国硅谷、台湾新竹和我省东莞IT业的利润率占销售的比率分别为25%、15%和5%。
(二)产业结构优势不突出。我省电子信息工业主要集中在传统整机和中低端零部件的大规模加工、组装上,在成套生产设备、新型换代整机、软件和服务、集成电路和光电元器件等高附加值的产品领域较为薄弱。国际品牌企业数量少,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产品利润率低,戌实力薄弱,长期仪在加工、组装的阶段,对外依存度高,企业根值性弱。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布局求雷同,产品同质化程度,低水平重复建设较多,产业集群的形式已经具备,但缺乏有效治理,凝聚产业的核心如信息、价值规律、服务等尚未形成强大的集聚作用,产业集群规模和效应尚需增强。
(三)产业发展环境需完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内各省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在发展观念和政策优势上已经与我省没有落差,我省原有的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和丧失,同时生产成本也在逐渐上升,管理和服务有待进一步完善。另一方面,我少睥社会环境、文化建设和科技教育事业较为薄弱,特色文化建设力度不够,文化底蕴不足,科学教育总体水平落后于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要求,科研机构和研究型大学数量偏少,教育和再教育体系不完善,人才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难以支撑电子信息工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加快电子信息工业结构调整步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掌握部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标准,拥有若干个广东本土的世界级企业,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持续创新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将我省建设成为世界重要的电子信息生产和研发基地。
二、发展目标
2005-2010年我省电子信息工业持续调整发展,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裨性进展,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加强,掌握部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或标准,拥有若干个广东本土的世界级企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持续创新体系,形成了国际接轨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带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基础性战略产业。
至2005年,全省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达到9200亿元。投资类、消费类和基础元器件类三大类产品产值的比例为45:35:20;微电子、软件和新型元器件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导产品;省级以上重点企业的产值占全省行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5%。科技进步对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60%,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0%,初步建成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和机制。
至2010年,全省电子信息工业总产值达到22500亿元,年平均增长约21%。微电子、软件和新型元器件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主导产品,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持续创新体系和电子信息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及市场服务体系。2006年电子信息工业将成为我省每一个年工业产值超过万亿元的产业。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