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教程与手册 » 新型防爆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jshfq

jshfq   |   当前状态:在线

总积分:17995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7-08-06

最后登录时间: 2013-11-04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新型防爆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jshfq  发表于 2008/4/29 17:32:00      744 查看 1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新型防爆材料的研究及应用

 
    随着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易燃易爆工作场地大量涌现,诸如炼油厂、井下采矿、军工火药生产、弹药库、燃料库等。为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国家有关部门要求这些工作场地应采取严格防爆措施。然而在机械作业和设备维修中,由于摩擦撞击产生火花易引发恶性事故,成为安全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据观察,用普通工具维修设备或由于铲车、电瓶车铲齿冲击装卸物所发生的火花并不鲜见。因此防范措施亟待完善。为消除重大隐患,易燃易爆场合急需大量防爆合金零部件、卡具和维修工具等。 


    过去常用的防爆工具虽然具有优良的防爆性能,但价格昴贵,在熔炼过程中有毒,污染环境十分严重,因此使用范围受到很大限制。同时国内没有这种合金生产厂家[1],所以我国的防爆工具主要靠进口或用其他材料代替。虽然国内曾有人用铝青铜或锡磷青铜制作防爆工具[1,2],但其性能不仅相差较多,而且为保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硬度,不得不加入一定量的产生火花元素铁(Fe)和贵重元素镍(Ni),因此降低了合金安全系数,增加了成本。近年来日本开发出了新型高强度防爆合金,在防爆合金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为此研究开发适合我国国情、原料立足国内、安全系数大、成本低廉的防爆合金材料就显得十分必要。


1 研究目标


    合金的机械性能要满足一般作业要求,具有安全可靠的防爆性能,一般摩擦、撞击无火花产生,符合Ⅱ类B级防爆标准。


    1.1 原材料选用


    以铜为基,采用国内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的铝、锰为主要添加元素,尽量少加或不加引起火花元素铁以及贵重金属镍等。


    1.2 主要元素对合金性能的影响


    铝是合金中主要的固溶强化元素。根据试验结果,合金的机械性能随铝量的变化规    律是,铝含量增加,合金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显著提高,而延伸率δ和冲击韧性aK明显下降。根据防爆合金材料要求,合金要有足够的铝含量,对锰含量高的铜合金,为保证在铸态下兼有高强度和韧性,铝量应控制在5%—9%的范围内。
    
    锰是合金的固溶强化元素,使合金的α相和β相的比例发生变化,反映在对合金的机械性能的影响上,表现为随着锰含量的增加,合金的强度σHRC均有提高,而延伸率δ、对面收缩率φ和冲击韧性aK均有下降趋势。同时当锰含量超过1.4%时,锰含量的变化对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已不明显。因此合金的锰含量应在≤1.4%为宜。
    
    铁可以有效地细化晶粒,加入量在2%时,可使合金凝固范围变窄并因具有形成柱状晶倾向而获得细晶组织,改善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但是过量的铁会使组织中出现大量的富铁化合物k相,将会降低合金的机械性能和耐磨性能。由于铁是产生火花的元素,加入铁过量将降低合金的防爆安全系数。因此铁含量应限制在<0.5%。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试验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因素水平见表1,实验方案,见表2。



点击看大图


    将试验方案中的9组试验分别测其抗拉强度、硬度和延伸率,以求筛选出最佳综合机械性能的防爆合金材料。其铸态机械性能和不同热处理状态对合金机械性能的影响,如图1(1#—9#合金)所示(图中所有合金热处理方案均为保温1h淬火)


    由图1中各合金比较可知,经760℃保温,1h淬火的3号合金,其抗拉强度超过900MPa,硬度HRC


    均接近30,延伸率在7%—9%,综合机械性能优良,完全可满足工具对材质机械性能的要求。


    对上述合金进行金相分析可知,其组织为α相8%+β相15%+k相5%。在研究过程中,利用控制金相组织中各相比例来确定最佳机械性能,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由于防爆合金需要考核强度、硬度、延伸率等多项指标,因此采用多指标试验极差分析法对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分。为使评分方法尽可能合理,按指标重要程度给以不同的“加权”,权重定为100分。因考虑到合金抗拉强度占主要地位,其满分定为40分,而硬度和延伸率满分定为各30分。防爆合金试验指标按正交设计及结果统计表L9(34)评价,如表3所示。



点击看大图


■———强度/MPa×10   ◆———硬度/HRC   ▲———延伸率/%


图1  1-9号合金铸态机械性能和热处理状态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表3 试验的正交设计



点击看大图


    注:Yi1为δb/MPa×10;Yi2为HRC;Yi3为δ/%;Yi4为综合评分。
    
    综合评分数值的计算方法如下:
    
    强度δb/MPa×10   k1=85.7-25.6=60.1
    
    硬度HRC   k2=27.2-7.1=20.1
    
    延伸率/δ  k3=19.8-1.25=18.55
    
    利用下式计算aij(aij=分值/k值)
    
    ai1=40/60.1=0.67
    
    ai2=30/20.1=1.49
    
    ai3=30/18.55=1.62
    
    为使计算不出错,使各指标数值都有同一数量级,计算强度指标是同减=25,硬度指标同减7;延伸率指标同减1.2。
    
    按综合加权评分值Yi的计算公式:
    
    Yi=ai1Yi1+ai2Yi2+…+aijYij
    
    式中aij——系数;Yij——试验指标。
    
    下标ij表示第i号试验的第j个指标。
    
    Y1=0.67×28.2+1.49×7.4+1.62×5.8=39.3
    
    Y2=.67×16.3+1.49×17+1.62×0.05=36.3
    
    ……
    
    Y9=0.67×0.6+1.49×19.6+1.62×1=31.2
    
    试验结果的极差分析,如表4所示。
    

表4 极差分析结果


点击看大图

    
    从表4中各因素的极差值可见,影响防爆合金综合机械性能的主要因素顺序为D(R=19.5)、A(18.4)、C(18.2),而B因素影响最小。通过极差控制各因素水平,可有效控制合金性能。由极差值还可看出,影响综合机械性能的因素从主到次顺序为D→A→C→B。为选择各影响因素水平,图2显示了各因素水平对防爆合金材料机械性能的影响趋势。
    



图2 因素水平与机械性能

    
    由图2可知,应选最优因素水平序列A3、B1、C3、D3,即7% A1;1.25%  Mn;0.08% RE,其他元素总量为3%,并严格控制除稀土以外其他各元素的含量。按这种最优搭配方案,经模拟国标GB10686-89“铜合金工具防爆性能试验方法”旋转摩擦式试验装置测试,该水平的合金防爆安全系数大,不产生火花。合金抗拉强度均超过850MPa,硬度为HRC25—30,延伸率为5%—15%。用该合金生产弹药修配车间铲车铲齿及作业工具如起订器、橇棍等。该产品自1998年4月份由北京军区后勤部第七分部弹药仓库投入使用至今,机械性能一直符合要求,一般摩擦、撞击均无火花,并已安全作业两年有余。
    
4 结论
    
    (1)以铜为基添加5%—7% A1;1.25%—1.45% Mn;0.04%—0.08% RE,及Σ(Mo、Ti、Co)≤1%—3%的合金,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延伸率。经旋转摩擦式试验装置测试,无火花生成,具有优良的防爆性能。
    
    (2)该材料经适当热处理后(760℃),其综合机械性能可与铍青铜媲美,其防爆安全系数高,且生产成本只是防爆铍青铜的1/3。
    
    (3)用该合金制作的作业工具(铲车护齿、橇棍等),经两年的实践考核未出现任何问题,其性能稳定。
1楼 0 0 回复
总共 , 当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