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2002年DCS市场销售收入为23~26亿元人民币
我国DCS产量比2001年增长了20% 。由于国产DCS的快速发展,使DCS的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因此销售额的增长没有产量增长率高。但总体上,国产系统和进口系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加入WTO后,DCS的进口量猛增。2002年以DCS的名称报关的系统达到1509套,价值15372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46.5%,对国内的DCS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DCS的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已经接近总额的30%,项目数已经接近50%。
以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浙大中控为代表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S供应商都是在大学或科研院所创办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在体制上都实行了股份制或合资形式,有较好的运行机制。大体上在1998年左右开始推出自行研制开发的DCS,依靠自身产品的质量、功能,良好的服务以及低廉的价格,逐步取得用户的信任,打开了市场。2001年以前,每年的增长率都将近100%,近两年增长率也达到60%~70%。它们的出现打破了DCS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而且,迫使国外产品降低价格,为国家和广大用户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以火电站控制系统为例,80年代1台三十万千瓦机组的DCS要支付几百万美元,而现在同样的费用可以装备3~4台,而且功能更加完善。目前国产DCS已经越过了只与国外系统打价格战的阶段,随着DCS和IA技术的发展,国产DCS也都已经更新了好几代,并且开始在系统功能、应用软件、开放性等方面与国外系统进行竞争,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可观的业绩。
3.在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中DCS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大型工程的DCS基本上还是由国外系统垄断,而在中、小工程和某些市场细分中,国产DCS已经占有优势。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使用DCS已经十分普遍,不但大型、中型工程项目采用,不少小型项目也开始采用。
石化是DCS使用比较早和普遍的领域。根据2001年的数据,石化领域采购DCS的金额占总金额的13.6%。该领域的几乎全部大型工程都是采用国外系统。除了DCS本身的硬软件外,中石化系统还大量采购美国Honeywell等公司的优化软件,以提高生产效率。最近,由BSF、美国壳牌等跨国集团在中国兴建或合建的大型石化工程,据报道也都是全部采用国外系统。在石化领域的DCS中Honeywell公司、日本横河电机株式会社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化工领域也是DCS的主要应用领域,大约占总金额的20.3%。从1981年引进第一套日本横河的DCS到2000年,共使用了国内外系统1378套。在化工领域国产DCS已经取得较大的业绩。浙大中控的DCS每年在化工领域的项目数达到250套左右,该公司所开发的优化软件已经在现场应用,得到用户的肯定。浙江威盛公司在炭黑、小聚酯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很高,每年向这些领域提供近50套系统。但该领域销售额最高的目前还是日本横河,其次是浙大中控、Honeywell、Emerson以及北京和利时等公司。
火电站是DCS的大用户,每年占DCS市场总额的34.9%(含核电和热电系统)。现在除60万千瓦机组和部分30万千瓦新建机组外,30万千瓦改造机组和30万千瓦以下的所有机组已经大量采用国产DCS。原电力部根据当时情况在大型机组中只准使用8家国外产品的规定,已在2002年取消。在“西电东送”工程中,北京和利时与新华在新建30万千瓦机组招标中双双中标。2002年11月新华在妈湾电厂新建30万千瓦(5#机组)已经成功投运,国内首次实现了机、炉、电及公用设备控制系统一体化。与妈湾电厂前两期工程采用Beilay的Info-90系统以及ABB的Procontrol-P系统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北京和利时公司在火电站的中小机组自控系统领域中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做出了卓越的成绩。目前从销售额统计,市场领先的是ABB、新华与和利时,其次是Invensys和Siemens公司。
冶金领域近几年随着本领域技术的发展以及由于该行业自身对控制技术的特殊要求,DCS的使用量正在逐步减少,被PLC系统所替代。目前DCS的金额大约占总金额的12%。ABB和Siemens在冶金领域名列前茅。
食品行业以酿酒行业使用最多,Siemens由于与丹麦一家啤酒厂合作开发了一套专用系统,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其次为Honeywell。
造纸行业的DCS多与主设备一起进口,芬兰的Mesto是一家造纸设备供应商,同时又有自己的DCS,其他如ABB,Honeywell、横河等在造纸行业都有丰富经验,所以几乎为国外系统垄断。特别是水份定量控制系统,国内尚未掌握这项技术。
1楼
0
0
回复
我国DCS产量比2001年增长了20% 。由于国产DCS的快速发展,使DCS的平均价格有所下降,因此销售额的增长没有产量增长率高。但总体上,国产系统和进口系统都得到很大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加入WTO后,DCS的进口量猛增。2002年以DCS的名称报关的系统达到1509套,价值15372万美元,比2001年增长46.5%,对国内的DCS市场产生一定的冲击。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品牌DCS的市场占有率,销售收入已经接近总额的30%,项目数已经接近50%。
以新华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浙大中控为代表的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DCS供应商都是在大学或科研院所创办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才资源比较丰富。在体制上都实行了股份制或合资形式,有较好的运行机制。大体上在1998年左右开始推出自行研制开发的DCS,依靠自身产品的质量、功能,良好的服务以及低廉的价格,逐步取得用户的信任,打开了市场。2001年以前,每年的增长率都将近100%,近两年增长率也达到60%~70%。它们的出现打破了DCS被国外产品垄断的局面,而且,迫使国外产品降低价格,为国家和广大用户节约了大量的资金。以火电站控制系统为例,80年代1台三十万千瓦机组的DCS要支付几百万美元,而现在同样的费用可以装备3~4台,而且功能更加完善。目前国产DCS已经越过了只与国外系统打价格战的阶段,随着DCS和IA技术的发展,国产DCS也都已经更新了好几代,并且开始在系统功能、应用软件、开放性等方面与国外系统进行竞争,在某些领域取得了可观的业绩。
3.在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中DCS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大型工程的DCS基本上还是由国外系统垄断,而在中、小工程和某些市场细分中,国产DCS已经占有优势。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使用DCS已经十分普遍,不但大型、中型工程项目采用,不少小型项目也开始采用。
石化是DCS使用比较早和普遍的领域。根据2001年的数据,石化领域采购DCS的金额占总金额的13.6%。该领域的几乎全部大型工程都是采用国外系统。除了DCS本身的硬软件外,中石化系统还大量采购美国Honeywell等公司的优化软件,以提高生产效率。最近,由BSF、美国壳牌等跨国集团在中国兴建或合建的大型石化工程,据报道也都是全部采用国外系统。在石化领域的DCS中Honeywell公司、日本横河电机株式会社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化工领域也是DCS的主要应用领域,大约占总金额的20.3%。从1981年引进第一套日本横河的DCS到2000年,共使用了国内外系统1378套。在化工领域国产DCS已经取得较大的业绩。浙大中控的DCS每年在化工领域的项目数达到250套左右,该公司所开发的优化软件已经在现场应用,得到用户的肯定。浙江威盛公司在炭黑、小聚酯等领域市场占有率很高,每年向这些领域提供近50套系统。但该领域销售额最高的目前还是日本横河,其次是浙大中控、Honeywell、Emerson以及北京和利时等公司。
火电站是DCS的大用户,每年占DCS市场总额的34.9%(含核电和热电系统)。现在除60万千瓦机组和部分30万千瓦新建机组外,30万千瓦改造机组和30万千瓦以下的所有机组已经大量采用国产DCS。原电力部根据当时情况在大型机组中只准使用8家国外产品的规定,已在2002年取消。在“西电东送”工程中,北京和利时与新华在新建30万千瓦机组招标中双双中标。2002年11月新华在妈湾电厂新建30万千瓦(5#机组)已经成功投运,国内首次实现了机、炉、电及公用设备控制系统一体化。与妈湾电厂前两期工程采用Beilay的Info-90系统以及ABB的Procontrol-P系统相比,有显著的优势。北京和利时公司在火电站的中小机组自控系统领域中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做出了卓越的成绩。目前从销售额统计,市场领先的是ABB、新华与和利时,其次是Invensys和Siemens公司。
冶金领域近几年随着本领域技术的发展以及由于该行业自身对控制技术的特殊要求,DCS的使用量正在逐步减少,被PLC系统所替代。目前DCS的金额大约占总金额的12%。ABB和Siemens在冶金领域名列前茅。
食品行业以酿酒行业使用最多,Siemens由于与丹麦一家啤酒厂合作开发了一套专用系统,在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其次为Honeywell。
造纸行业的DCS多与主设备一起进口,芬兰的Mesto是一家造纸设备供应商,同时又有自己的DCS,其他如ABB,Honeywell、横河等在造纸行业都有丰富经验,所以几乎为国外系统垄断。特别是水份定量控制系统,国内尚未掌握这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