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还没有看过《嵌入式内功.葵花宝典》,那么在阅读本这篇推荐的文章之前有必要先去看看吧,你会有新的体会的。
ADSP-21535Blackfin是美国AD公司和Intel公司于2001年底联合推出的一款定点DSP,RISC指令结构,运作高效,具有十分优异的性能。该DSP具有300MHz的主频,2个40bit的MAC(乘加器)和2个32bit的ALU(算术逻辑单元),4个8bit的视频处理单元,16个地址寻址单元。该DSP内部集成了308KB的RAM,并具有丰富的外部接口,如PCI、USB、SPI、同步和异步串口等。同时,芯片内部设计了看门狗和多种定时器,充分满足软件工程稳定性的设计要求。值得一提的是,21535可以动态地控制电压输入,调整运行频率,减少芯片功耗,十分适用于移动产品的设计。
2002年底,AD公司在中国开始大规模推广Blackfin系列的DSP,21535成为该系列的旗舰产品。由于该DSP推出时间不长,相关文献几乎没有报道;而且,在许多接口性能方面,AD公司也没有对其给出准确的指标。根据通常的设计经验可知,新产品通常在某些方面没有达到设计要求。笔者所设计的高速通信板数据交换速度必须达20MWord/s以上,因此对该DSP的高速通信必须进行准确仔细的评估和设计。
ADSP-21535的内存访问支持I/O方式、内存映射和多种DMA方式,其中MemDMA(MemorytomemoryDMA)方式是最快的一种并行通信方式。因此,笔者在设计时选择了MemDMA作为高速通信方式。由于21535支持多种内存,因此在设计MemDMA时,必须对21535的内存管理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1ADSP-21535的内存管理
21535的内存管理十分强大。它把存储器视为一个统一的4GB的地址空间,使用32位地址。所有的资源,包括内部存储器、外部存储器、PCI地址空间和I/O控制寄存器,都具有独立的地址空间。此地址空间的各部分存储器按照分级结构排列,以提供较高的性能价格比。一些快速、低延迟的存储器(如L1)的位置接近处理器核心,而低成本低性能的存储器远离核心。芯片内部的308KBRAM中,其中L1(一级缓存)52KB,L2(二级缓存)256KB;外部地址访问空间可以高达768MB,通过EBIU(ExternalBusInterfaceUnit,外部总线接口单元)进行管理。EBIU支持多种内存,如SDRAM、SRAM、ROM、EPROM、FLASH、FIFO等。内存地址的具体配置空间如图1所示。
L1作为DSP的一级缓存,可以与DSP的内核一样,运行在300Mbps的高速上。它分为三部分:16KB的InstructionRam(指令存储器)、,两块16KB的DataRam(数据存储器)、4KB的ScratchpadRam(中间结果缓存)。指令存储器既可以作为SRAM,也可以配置为4路联合设置的Cache。数据存储器能够配置成双路联合设置的Cache或者SRAM;中间结果缓存只能作为SRAM使用。指令缓存和数据缓存都可以通过DMA方式灌入数据,但是对于中间结果缓存这种方式不能使用。
L2作为DSP的二级缓存,是一个统一的指令和数据存储器,能够根据系统设计要求同时存放代码和数据。L2具有DSP核心同样的带宽,但是延迟时间较长,访问L2单个独立的地址时系统需要经过7个周期的延时,这时它的访问速度在42.8Mbps左右。所以如果程序比较大,必须在L2中编写程序时,通常将L1配置为L2的Cache,这样,速度可以大大加快。
21535支持的片外存储器种类很多,值得一提的是它的SDRAM控制器。21535集成的SDRAM控制器能够以fSCLK(系统时钟,为核心时钟的若干分频)的速度,与多达4个Bank的工业标准SDRAM或者DIMM接口。每个Bank可以配置为16MB~128MB的存储器,符合PC133SDRAM的标准。
存储器的DMA控制器提供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它能够在内部L1/L2存储器和外部存储器(包括PCI存储空间)之间执行代码或者数据的块传输。
2 DMA寄存器的配置
为了描述MemDMA序列,DMA控制器使用一套名为描述子块(Descriptor)的参数。当需要后继的DMA序列时,这些描述子块被链接起来。这样,一个DMA序列完成时能够自动初始化下一个序列,并将其启动。如果不需启动下一个序列,只要将其指向一个内容为0的地址空间即可。如果下一次链接指向原描述子块,则DMA完成后暂停。为访问整个ADSP-21535的地址空间,源地址和目的地址描述子块采用了全32位地址的基指针。两个描述子块均为5个字的连续空间,需要注意的是该连续空间必须定义在L2范围内。描述子块内包含的内容如图2所示。
MemDMA规定,描述子块所在的首地址必须传入相关的寄存器。描述子块首地址的高16位装入DMA_DBP寄存器(DMADescriptorBasePointerRegister,DMA描述子块基地址寄存器)内。由于该寄存器严格限定必须在0xF000~0xF003,这就限定了源和目的地址描述子块只能定义在L2存储器内,并且高16位地址相同。
描述子块首地址的低16位放在两个寄存器中,源地址描述子块低16位装入MDS_DND寄存器(SourceMemoryDMA Next DescriptorPointerRegister,DMA源地址下一个描述子块寄存器),而目的地址描述子块低16位装入MDD_DND寄存器(DestinationMemoryDMA Next DescriptorPointerRegister,DMA目的地址下一个描述子块寄存器)。其说明如图3所示。
在描述子块的地址传入相应寄存器后,后面的四项先配置,然后设置第一项。也就是对管理DMA启动参数的寄存器进行参数配置。两个配置寄存器的详细内容如图4所示。例如当目的地址寄存器为0x8003,源地址寄存器为0x8001时,传输的数据总长=DMA传输的长度×字。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时传输以16位(字长)传输,但DMA的带宽是32位,剩下的带宽资源将被浪费。8位传输时,带宽资源利用率更低。
下面,以一个具体的32位DMA例子说明上面的描述子块和多个寄存器的使用方法。
图4 DMA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配置寄存器
3 32位DMA的例程
R0.H =0x8009//DMA源配置字,设置为32位传输
R0.L =0x800//DMA长度
R1.L =0x2000//DMA源地址低16位
R1.H =0xf000//DMA源地址高16位,这里指向L2
R2.L =RAM_READ//DMA源描述子块首地址
低十六位,DMA读
R2.H =0x800b//DMA目的配置字,设置为32位传输
R3.L=0x0000//DMA目的地址低16位
R3.H=0xff90//DMA目的地址高16位,这里指向
L1数据存储器-Bank B
R4.L =RAM_WRITE//DMA目的描述子块首地址低
十六位,DMA写
P0.L =RAM_READ//将32位的源描述子块的地址
载入P0
P0.H = RAM_READ
P1.L =RAM_WRITE//将32位的目的描述子块的地
址载入P1
P1.H = RAM_WRITE
WP0+0x2 =R0//将DMA长度写入源描述块第
二个字中
P0+0x4 =R1//将DMA的32位源起始地址
写入源描述块第三第四个字中
WP0+0x8 =R2.L//将下一个源描述子块的地址
写入源描述块第五个字中
WP1+0x2 =R0//将DMA长度写入目的描述块
第二个字中
P1+0x4 =R3//将DMA的32位目的起始地址
写入目的描述块第三第四个字中
WP1+0x8 =R4//将下一个目的描述子块的地
址写入目的描述块第五个字中
WP0 =R0.H//将DMA源配置字写入源描述
块第一个字中
WP1 =R2.H//将DMA目的配置字写入目的
描述块第一个字中
R6 =P0//将P0的值同时存在R6内
P2.L =0x390A//将DMA源描述子块配置寄存
器的地址传给P2
P2.H = 0xFFC0
WP2 =R6.L//将DMA源描述子块所在地址
的低16位传给P2指向的地方P3.L= 0x4880 //将描述子块基地址寄存器的
地址传给P3
P3.H = 0xFFC0
WP3 =R6.H//将DMA源描述子块所在地址
的高16位传给基地址寄存器
P4.L = 0x380A
P4.H =0xFFC0//将DMA目的描述子块配置寄
存器的地址传给P4
R6 =P1//将P1的值转存到R6
WP4 =R6.L//将目的描述子块所在地址的
低16位传给配置目的地址寄存器
P5.L = 0x3902
P5.H =0xFFC0//将DMA源地址配置寄存器所
在地址传给P5
R6 = WP5
BITSETR60//设置R6的最低位为1,表示
准备启动读DMA
I0.L = 0x3802
I0.H =0xFFC0//将DMA目的地址配置寄存器
的地址传给I0
R7.L = WI0
BITSETR70//设置R7的最低位为1,表示
准备启动写DMA
WP5 =R6//将R6和R7的低16位写入
两个配置寄存器中,真正启动DMA
WI0 = R7.L
DMA_WAIT//等待DMA结束
R6 =WP1//根据写描述子块第一个字的
最高位判断描述子块的所有权
cc=bittstR615
IF cc JUMPDMA_WAIT//如果为1,表示还在DMA
状态,继续判断,等待
RTS
.align4//在L2空间范围内定义两个
描述子块,要求4个字节对齐
.BYTE2RAM_READ5
.align 4
.BYTE2RAM_WRITE5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DMA例程中,笔者使用了查询等待方式,但中间完全可以插入其他指令,例如DSP还可以同时作双乘加和两次32位取数。只要不访问正在DMA读写的地址区域,没有任何影响。这意味着,在系统DMA的同时,DSP可以同时进行其他操作,这一点对于提高DSP的效率至关重要。
4各种内存空间的DMA访问指标测试及分析
根据以上配置,笔者对ADSP-21535的DMA性能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测试。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21535的DMA实测数据
源地址 | 目的地址 | DMA长度(双字) | 周期数(个) | 速度(双字/秒) |
L2 | L1 | 4096 | 43615 | 28.2M |
L2 | SDRAM | 8192 | 54878 | 44.8M |
L2 | L2 | 8192 | 66737 | 36.8M |
L1 | L1 | 4096 | 64164 | 19.1M |
L1 | SDRAM | 4096 | 39891 | 30.8M |
L1 | L2 | 4096 | 52661 | 23.3M |
SDRAM | L1 | 4096 | 28625 | 42.9M |
SDRAM | SDRAM | 4096 | 65668 | 18.7M |
SDRAM | L2 | 8192 | 52314 | 46.9M |
注:测试环境-DSP核心时钟300MHz,系统时钟120MHz,SDRAM为PC133标准。样本采样:各15次
从表1中的实测数据可以看出,DMA的速度均在18.7M双字/秒以上,最高速度达46.9M双字/秒,可以满足工程中高速采集的需要。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DMA双向速度不对称,将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交换后,速度会发生变化;
(2)低速向高速区域传输时,要比反向传输快;
(3)同类区域DMA一般比区域之间DMA要慢。如L1DMA到L1,比L1DMA到L2和SDRAM都要慢一些。其它区域也有类似现象。
(4)高速区域DMA速度并不一定快,如L1区域DMA速度总体表现反而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