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wantleave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302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8-07-11
最后登录时间: 2008-10-09
-
职称论文发表的商业化模式早该终结
iwantleave 发表于 2008/10/9 14:13:56 609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海南省近日出台《中小学、中职教师教育教学论文代表作鉴定实施办法》,论文发表不再作为教师评职称的硬性条件(详见今日本报23版国内新闻)。
无论以论文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做法合理与否,但在职称论文早已沦为一个“商业游戏”的现实下,让这个并无多少学术价值、而和媒体的软广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职称论文发表模式终结,仍然体现进步。
人所共知的是,职称论文不少是从网上或者用其他手段东拼西凑泡制的,不能代表中小学教师对工作经验的研究和对教学规律的探索。许多人泡制论文的初衷就意在职称,而非学术,因此,这些所谓的论文有多少学术价值,只有天知道。
而发表这些论文不过是一种生意,就和企业向报纸买些广告版面一样,许多报纸和杂志就是以此生存和获利的,只要论文的作者交钱基本上就能发表,没有什么底线和难度。有些媒体为了获利,想方设法和职称评审机构联系,只要这些机构点头认可论文评定职称的价值,媒体就会大大获利。在现实中,发表职称论文的生意真是出奇的好,许多稿件都要排队数月或数年之久才有机会发表。有些人为了早发表,还要向编辑请客送礼。
我所知道的一家省级报纸原先只有一个叫“论丛”版面发表论文
,因为每周只有一期,一篇千字论文就得花数千元版面费,比广告费还高,而且版面供不应求。为了缓解论文发表的压力,满足“市场”需求,报纸方面又和教育行政部门及职称管理机构联系,开办了“教育”版,但就是新开了版面,排队发论文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多少,等待发表的论文仍然像皇帝待召的妃子一样,源源不断地在排队。
这就是职称论文的现实。所谓职称论文,早就沦为学术腐败的催化剂,成为一些媒体和机构获利的工具。评职称的目的是肯定教师和其他行业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所达到的等级,但在中国,由于管理疏松和部门利益化的存在,这种学术腐败或者“商业游戏”就是一个利益链条——老师们假装写论文,然后买版面发表,评了职称得到工资福利方面的更好待遇,而媒体则以此自肥,获得巨额利益。从表面来看这真是互利互惠,达到了多赢的结局,但从另一方面,这种虚假的学术氛围正在败坏社会风气,让“术学”大行其道,拉平了真才实学者和不学无术者的差距,让社会失去了正当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论文本来代表学术价值,但买版面发表的论文,只有商业价值和自欺欺人的价值。这种现象不光在教育领域里存在,在其他领域里何尝不是如此?那么,就打碎论文的商业价值而言,海南省的做法无疑是个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