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和讨论Qt/Embedded的主流版本3.x系列的底层实现技术;结合2.x版本系列和3.x版本系列,在两种不同的硬件平台(Intel PXA255开发系统与笔者自行设计的Motorola MC9328 MX1开发系统)上的移植过程,讨论Qt/Embedded的底层设备接口与应用移植技术。
关键词:
Qt/Embedded 嵌入式 Linux framebuffer 驱动接口
引言
随着嵌入式Linux应用的不断发展,嵌入式处理器运算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嵌入式设备开始采用较为复杂的GUI系统,手持设备中的GUI系统发展得非常迅速。传统的GUI系统,如Microwindows等,由于项目规模较小、功能较为薄弱,缺乏等三方软件开发的支持等诸多原因,在比较高级的手持或移动终端设备(如PDA、Smart-Phone、车载导航系统)中应用较少。
Qt/Embedded是著名的Qt库开发商Trolltech公司开发的面向嵌入式系统的Qt版本,开发人员多为KDE项目的核心开发人员。许多基于Qt的X Window程序可以非常方便地移植到Qt/Embedded上,与X11版本的Qt在最大程度上接口兼容,延续了在X上的强大功能,在底层彻底摒弃了X lib,仅采用framebuffer作为底层图形接口。Qt/Embedded类库完全采用C++封装。丰富的控件资源和较好的可移植性是Qt/Embedded最为优秀的一方面,使用X下的开发工具Qt Designer可以直接开发基于Qt/Embedded的UI(用户操作接口)界面。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软件公司也开始采用Qt/Embedded开发嵌入式Linux下的应用软件。其中非常著名的Qt Palmtop Environment(Qtopia)早期是一个第三方的开源项目,并已经成功应用于多款高档PDA。Trolltech公司针对Smart-Phone中的应用需求,于2004年5月底发布了Qtopia的Phone版本。
1 Qt/Embedded的实现技术基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