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媒体日前报道,中国新型钻地炸弹已经研制成功,可打穿15米的加固混凝土,而美国的GBU-28钻地炸弹只能打穿6米的加固混凝土。中国新型钻地炸弹全重达3.2吨,炸弹内装填了1吨高爆炸药,的确够恐怖。但是美国的GBU-28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就已经大显身手,而中国钻地炸弹从未投入实战。
GBU-28
GBU-28属于美国“宝石路”Ⅲ激光制导炸弹系列。弹体分为3大部分——— 制导舱、战斗部舱、尾舱。其中,制导舱主要由激光导引头、探测器、计算机等组成。它和尾舱中的控制尾翼一起,共同控制炸弹命中目标。GBU-28全重达2. 3吨,最大直径约440毫米,长约5.84米,炸弹内装填了306公斤高爆炸药。
GBU-28有智能化的引信。引信的核心部件是微型固态加速计。该加速计可随时将炸弹钻地过程中的有关数值与内装程序进行比较,以确定钻地深度。当炸弹碰到地下掩体时,会自动记录穿过的掩体层数,直到到达指定掩体层后才会爆炸。GBU-28能钻入地下6米深的加固混凝土建筑物或30米深的地下土层。
GBU-28是海湾战争的“早产儿”。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对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北的地下指挥所等坚固目标进行反复轰炸,但效果甚微。当时,美国还没有进行GBU-28的早期论证。直到“沙漠风暴”行动开始一周后,美国空军才匆匆向国内军工企业提出了研制钻地武器的设想。为此,美国国内研究单位和企业紧急动员,匆忙设计了一种特殊炸弹,这就是GBU-28。1991年2月27日,由一架F-111 战斗轰炸机向巴格达以北数公里的空军基地地下综合设施投掷了首批两枚GBU-2 8炸弹,其中一枚准确命中目标。从飞机拍摄的公开电视录像来看,在炸弹击中目标后大约6秒,从炸弹钻入点冒出大量浓烟。在对海湾战争10周年回顾采访中,新华社记者曾实地考察,发现GBU-28可以对地下掩体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曾使掩体内近千名平民死亡。
海湾战争期间,美国共生产了30枚这种炸弹。后来,美军还专门拨出1840万美元,计划对其进行改进,并制造161枚这种硬目标钻地炸弹。1995年,改进后的炸弹被正式命名为GBU-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