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传感器 » 如何治愈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硬伤

jnzhlf

jnzhlf   |   当前状态:在线

总积分:2642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6-12-25

最后登录时间: 2012-12-29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如何治愈中国仪器仪表工业硬伤

jnzhlf  发表于 2008/12/28 21:22:17      646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面对全球科技、经济、社会的持续高速发展形势。经受发达国家严重的经济技术垄断、倾销和冲击,我国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确实面临严酷的形势。内部发展带来的压力加上外部竞争施加的冲击,都是不可回避的挑战。中国不得不正视各方面的问题,以“只争朝夕”的决心迎接挑战并从而获得快速、全面发展的机遇。
  回顾仪器仪表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时至今日,仪器仪表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并且正从传统的化学成分分析、物理量检测、产品质量测控等传统应用领域,向生物医学、生物工程、生态环境等非传统应用领域扩展。同时,随着新世纪高分子化学、分子生物学、生命科学、环境监测与控制等高新科技与产业的发展,仪器仪表的应用领域还将获得更为迅速的拓展。可以说,现代科技的进步,正在引领仪器仪表业走向“神潭”。
  仪器仪表,高技术产业化的“助手”
  世界近20年来,微电子、计算机、精密机械、特种加工等高新技术获得史无前例的迅猛发展。这一背景和形势,不断地向仪器仪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速度更快、灵敏度更高、稳定性更强、检测微损甚至无损;同时,也为仪器仪表科技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并成了仪器仪表进一步发展的物质、知识和技术基础。
  科技带动仪器仪表的根本性变革。由于包括纳米级的精密机械研究成果、分子层次的现代化学研究成果、基因层次的生物学研究成果以及高精密超性能特种功能材料等在内的一大批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竞相问世,如今,中国的仪器仪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新成果,不仅成了现代仪器仪表及其产业赖以生存的土壤、基础、支撑与动力,而且还正在迅速改变着仪器仪表的工作原理与本质特征,并使其具备和拥有了传统仪器仪表根本无法企及与实现的全新功能。
  现场总线成为全球自动化的焦点。在诸多高新科技成果中,伴随现场总线的问世,中国的过程测控仪表历程出现了重大转折。现场总线是指用于现场智能化仪表与控制室之间的一种开发、全数字化、双向、多站的通信系统。它的产生,既是广大用户的实际需求和制造厂商间技术竞争的结果,也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相结合的产物。现场总线的出现,为仪器仪表的更新换代、产品升级,以及实现进一步的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低消耗等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发展空间。
  由此应该说,“十五”期间,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保持产销适度增长的态势,乃理所应当,其出口也会大幅增涨。然而,这背后却存在一种失衡:一方面低档产品仍处于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市场需求量不会有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技术先进的微型化、数字化等高档产品却供不应求,进口量会明显增长。所以,对此“失衡”状态,中国不得不重新审视。
  档次堪忧,产业体制使然
  事实上,目前我国仪器仪表产品大多属中低档水平。生产现状难如人意,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公司占有国内市场60%以上。虽然技术指标同国外同类产品比较差距不大,但稳定性和可靠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成为国产仪器仪表的“硬伤”。而之所以如此,仪表业的产业机制是最终根结。
  认识落后于形势发展。20世纪后期世界科技、产业、军事等领域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新态势,而仪器仪表科技及产业在其中所具有的重大作用更被世界发展的事实所证明。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科技、经济、文化落后,加上习惯思维的影响,把现代仪器仪表当作通用机电产品的传统观点仍大有市场,不少人还是跟不上世界科技高速发展潮流,还是把仪器仪表看成与螺钉螺母、五金工具或通用机电设备一样“缺不了,但也没什么了不得,自己能生产就生产,大不了花点钱进口”的普通商品。
  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力度不足。这是观念陈旧、认识落后的必然结果。在大批有识之士的急迫呼吁之下,应该说中国对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发展的重视和支持程度已有了明显改善,但仍只是初步变化,在政策、方针、资金等方面的具体落实仍然没有大手笔的具体措施,修修补补、慢吞吞是不能振兴我国仪器仪表事业的。据调查,前些年立项的174项科学仪器研制项目总经费只有3482万元,其中国家和部委只占10%以下,80%以上的经费靠各单位自筹解决。这些项目的承担者绝大部分为大学、研究所,企业承担的只占6.1%。经费少、国家支持力度小,必然形成“无米之炊”和成果难以产业化推广应用的结局。
  科技队伍零碎,作用无从发挥。我国仪器仪表科技队伍虽为数不少,但分散在各部门。“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低层次重复现象缕见不鲜,各地区,尤其在“条条”管理体制下各自为政,门户隔阂太大。使得“战斗力”无法增强,团队精神和攻坚作用无法发挥。而现代仪器仪表科技是跨学科综合尖端科技,小门小户、单打独斗是成不了大气候的。
  运营观念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建国以来,我国确实建立了不少仪器仪表企业,在中低档科学仪器生产方面已能部分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但面对入贸冲击,面对世界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的高科技化、高效率发展潮流以及相应而来的进口仪器仪表的倾销,我国企业体制便逐渐暴露出不适应世界的发展形势,包括企业管理机制转变、企业科技开发力量增强、市场营销、服务观念更新、产品质量保证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都已明显暴露出许多病疾。
  也正因此,全国仪器仪表市场外货占有率高达50%以上,高档仪器仪表几乎全部靠进口,至于可用于保障国计民生、国家安全的关键性高新仪器仪表,人家禁运,我国只有望洋兴叹了。
  治愈“硬伤”,要从“软件”入手
  面对世界仪器仪表科技和产业的高水平快速发展趋势,我国确实自叹不如。但中国绝不能限于此,入贸的冲击已经越来越大,只有治愈“硬伤”,中国的仪器仪表业才能拥有未来。
  以市场为导向,拓宽领域。无论是认识落后于形势发展,还是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入力度不足,其实归根到底,都源自一个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落后。所以要在市场经济中稳操胜券,首先,就必须确立以市场为导向,拓宽领域的指导方针。以市场为导向,突出抓好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和精密测试仪器。在优先发展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的仪器仪表的同时,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拓宽其服务领域,培养新市场、开拓新市场,增强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
  优化结构,进行体制创新。中国的仪器仪表行业存在着严重的中、高档产品失衡问题。只有优化其结构,进行体制创新,才能扭转这一局面。对此,要本着“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抓大放小”的原则,大力推进仪器仪表行业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加快改革改组,优化结构的步伐。对需要做大的,通过重组,联合做大一批;能够救活的,通过实施债转股等措施救活一批;应该淘汰的,通过破产、关闭淘汰一批;适合放开的,通过多种形式把中小企业放开搞活一批。
  发挥优势,开展技术创新。必须“以我为主”,主攻关键技术和产品,产、学、研结合,尽快建立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发挥优势,集中力量主攻中国科技水平相对的强项,有可能与国外抗衡的产品,发展我国有自主版权的拳头品牌。把行业科技工作的重点转向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分工合作打好以国产系统为主的攻坚战,有计划地构建标志产业群,以引导、带动、促进和支撑全行业高科技发展和改造传统产品。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