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及其技术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DAS)。锅炉汽轮机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机组及其辅机顺序控制系统(CSC)、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及机组热工保护系统等。单机容量300Mw以下的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火力发电机组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4830—1984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
DL/T655一1998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6一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7一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8一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9一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86)水电生字第93号关于颁发《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的通知
电安生【1994】227号关于修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部分条款的通知和“热力机械工作票制度的补充规定”
ISA—571.04—1985《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环境条件:大气污染物》(《Environmentalconditionsforprocessmeasurementandcontrolsystem:airbornecontainment》)
3分散控制系统外部条件
3.1分散控制系统的环境
3.1.1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空气质量
a)控制室及电子设备室空气中微粒浓度应达到表1中的二级标准。
表1空气微粒标准
微粒尺寸浓度
分类级别
1级2级3级
>1mm<1000<5000<10000
100um—1000um<500<3000<5000
1um—100um<70<200<350
<1um<70<200<350
注:此标准引用美国仪表协会标准ISA—S71.04《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环境条件:大气污染物》
b)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内机柜滤网应定期清洗和更换。
c)机柜内电缆孔洞应封堵。
d)空气流通不仅要考虑补充新鲜空气,而且要维持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处于微正压(25.4Pa~50.8Pa),减少粉尘进入。
e)工作人员进入电子设备间内应着装干净。
f)每年对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一次测试。
3.1.2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温度和湿度…
a)电子设备间的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8℃~24℃,温度变化率应小于或等于5℃/h。
b)相对湿度宜保持在45%~70%(对近海电厂,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5%~45%),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结露。冬季相对湿度不能维持在此范围内时,最低值应以不产生静电为宜;当空调设备发生故障时,应严密监视室温不超过制造厂允许值。
3.1.3分散控制系统远程设备环境
分散控制系统现场布置的远程设备环境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3.1.4电磁干扰
a)机组运行时,在电子设备室内不宜使用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如移动电话、对讲机等)。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机柜门关闭,距机柜2m以外使用)。
b)机组运行时,严禁在电子设备间使用电焊机、冲击钻等强电磁干扰设备。
3.1.5装修材料
控制室和电子设备室内装修材料除按设计规范选用外,还应考虑防静电、防滑吸光的要求。
3.2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及接地
3.2.1供电系统
3.2.1.1不间断电源(UPS)
a)分散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时,应由UPS供电。对于未设冗余UPS备用电源的情况,当UPS故障时,允许短时直接取自保安电源作为备用电源。每路进线应分别接在不同供电的母线段上。
b)UPS二次侧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接人新的负载。最大负荷情况下,UPS容量应有20%~30%余量。
c)UPS供电主要技术指标:
电压波动<10%额定电压
频率范围50Hz±0.5Hz
波形失真≤5%
备用电源切投时间<5ms
电压稳定度稳态时≤±5%,动态时≤±10%
频率稳定度稳态时≤±1%,动态过程≤±10%
UPS应有过电流、过电压、输入浪涌保护功能,并有故障切换报警显示。
3.2.1.2电源隔离及电源分配
运行机组应检查以下内容:
a)正常运行时,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应由UPS提供,不能直接由厂用电提供;
b)UPS输出侧不允许接地时,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进行隔离,以便隔离变压器二次侧接地;
c)每次检修时,均要检查UPS输出侧电源分配盘电源开关或保险等;
d)供电线径取决于DCS系统负载,地线线径应与供电线径相同。
3.2.2分散控制系统接地
3.2.2.1DCS接地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电缆铜芯截面应满足制造厂的规定。
b)应保证DCS系统满足“一点接地”的要求,整个接地系统最终只有一点接到接地地网上;并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c)DCS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要求单端接地,信号端不接地,屏蔽线应直接接在机柜地线上;信号端接地,屏蔽线应在信号端接地。
d)DCS单独设置接地网时,专用接地网周围不允许有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DCS不设置专用接地网而利用全厂公用接地网时,DCS的接地极(体)也应远离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体)。
3.2.2.2DCS系统接地系统检查与测试
对DCS接地系统检查,宜在机组大修时进行,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
b)地线与地极连接点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点无断裂。虚焊、腐蚀;机柜间地线可采用螺栓固定方式,要求垫片、螺栓紧固,无锈蚀。
c)接地地极无松动,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
d)从机柜到电气的整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地电阻要求。
e)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应符合单端接地要求。
不同型式的DCS系统对接地要求不同,测试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具体测试方法和内容应按DCS系统制造商或相应的有关规定进行。
3.3仪表控制气源质量
3.3.1仪控气源质量标准
仪控气源质量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a)气源中微粒直径≤3um。
b)工作压力下的露点低于当地最低环境温度10℃。
c)正常工作条件下,油或烃含量不能>10mg/m3(不包括不凝结部分)。
3.3.2保证仪控气源质量标准所采取的措施
保证仪控气源质量标准措施如下:
a)仪控气源母管及控制用气支管应采用不锈钢管,至仪表设备的支管应采用紫铜管、不锈钢管或尼龙管。
b)应定期清理或更换过滤器的滤网。
c)气源自动再生干燥装置应定期检查,干燥介质应定期更换。
d)在气源储气罐和管路低凹处应有自动疏水器,并应保证灵活可靠。
e)气源压力应能自动保持在0.7MPa~0.8MPa范围,仪控气源报警保护功能应正常。
f)应检查确认,当压缩空气机全部停用时,储气罐有10min~15min保证仪控设备正常工作的储气容量。
g)定期检查气源系统和仪控设备的泄漏。
h)仪控气源不得用于它用,当用杂用气源作为后备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i)气动设备前的减压过滤装置应定期检查维修。,
j)气源管路途径高温到低温,室内到室外时,应对低温侧管路进行保温。
k)布置于环境温度低于零度的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等处的气动控制装置应加设保温间和伴热,以免结露、结冰,引起设备拒动或误动。
l)仪控气源质量应在每年入冬前进行一次测试。
m)应保证仪控气源管路、阀门的标志准确、齐全。
1楼
0
0
回复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及其技术管理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300Mw及以上采用分散控制系统(DCS)的火力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功能包括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DAS)。锅炉汽轮机模拟量控制系统(MCS)、机组及其辅机顺序控制系统(CSC)、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及机组热工保护系统等。单机容量300Mw以下的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的火力发电机组也可参照执行。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4830—1984工业自动化仪表气源压力范围和质量
DL/T655一1998火力发电厂锅炉炉膛安全监控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6一1998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7一1998火力发电厂模拟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8一1998火力发电厂顺序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DL/T659一1998火力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在线验收测试规程
(86)水电生字第93号关于颁发《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检修运行规程(试行)》的通知
电安生【1994】227号关于修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部分条款的通知和“热力机械工作票制度的补充规定”
ISA—571.04—1985《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环境条件:大气污染物》(《Environmentalconditionsforprocessmeasurementandcontrolsystem:airbornecontainment》)
3分散控制系统外部条件
3.1分散控制系统的环境
3.1.1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空气质量
a)控制室及电子设备室空气中微粒浓度应达到表1中的二级标准。
表1空气微粒标准
微粒尺寸浓度
分类级别
1级2级3级
>1mm<1000<5000<10000
100um—1000um<500<3000<5000
1um—100um<70<200<350
<1um<70<200<350
注:此标准引用美国仪表协会标准ISA—S71.04《过程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环境条件:大气污染物》
b)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内机柜滤网应定期清洗和更换。
c)机柜内电缆孔洞应封堵。
d)空气流通不仅要考虑补充新鲜空气,而且要维持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处于微正压(25.4Pa~50.8Pa),减少粉尘进入。
e)工作人员进入电子设备间内应着装干净。
f)每年对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一次测试。
3.1.2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的温度和湿度…
a)电子设备间的环境温度宜保持在18℃~24℃,温度变化率应小于或等于5℃/h。
b)相对湿度宜保持在45%~70%(对近海电厂,相对湿度宜控制在35%~45%),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结露。冬季相对湿度不能维持在此范围内时,最低值应以不产生静电为宜;当空调设备发生故障时,应严密监视室温不超过制造厂允许值。
3.1.3分散控制系统远程设备环境
分散控制系统现场布置的远程设备环境的空气质量、温度、湿度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3.1.4电磁干扰
a)机组运行时,在电子设备室内不宜使用产生电磁干扰的设备(如移动电话、对讲机等)。遇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时,应按制造厂规定进行(机柜门关闭,距机柜2m以外使用)。
b)机组运行时,严禁在电子设备间使用电焊机、冲击钻等强电磁干扰设备。
3.1.5装修材料
控制室和电子设备室内装修材料除按设计规范选用外,还应考虑防静电、防滑吸光的要求。
3.2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及接地
3.2.1供电系统
3.2.1.1不间断电源(UPS)
a)分散控制系统正常运行时,应由UPS供电。对于未设冗余UPS备用电源的情况,当UPS故障时,允许短时直接取自保安电源作为备用电源。每路进线应分别接在不同供电的母线段上。
b)UPS二次侧不经批准不得随意接人新的负载。最大负荷情况下,UPS容量应有20%~30%余量。
c)UPS供电主要技术指标:
电压波动<10%额定电压
频率范围50Hz±0.5Hz
波形失真≤5%
备用电源切投时间<5ms
电压稳定度稳态时≤±5%,动态时≤±10%
频率稳定度稳态时≤±1%,动态过程≤±10%
UPS应有过电流、过电压、输入浪涌保护功能,并有故障切换报警显示。
3.2.1.2电源隔离及电源分配
运行机组应检查以下内容:
a)正常运行时,分散控制系统电源应由UPS提供,不能直接由厂用电提供;
b)UPS输出侧不允许接地时,应采用隔离变压器进行隔离,以便隔离变压器二次侧接地;
c)每次检修时,均要检查UPS输出侧电源分配盘电源开关或保险等;
d)供电线径取决于DCS系统负载,地线线径应与供电线径相同。
3.2.2分散控制系统接地
3.2.2.1DCS接地系统应满足下列要求
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电缆铜芯截面应满足制造厂的规定。
b)应保证DCS系统满足“一点接地”的要求,整个接地系统最终只有一点接到接地地网上;并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c)DCS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要求单端接地,信号端不接地,屏蔽线应直接接在机柜地线上;信号端接地,屏蔽线应在信号端接地。
d)DCS单独设置接地网时,专用接地网周围不允许有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DCS不设置专用接地网而利用全厂公用接地网时,DCS的接地极(体)也应远离大型电力设备的接地极(体)。
3.2.2.2DCS系统接地系统检查与测试
对DCS接地系统检查,宜在机组大修时进行,内容至少应包括以下项目:
a)DCS机柜外壳不允许与建筑物钢筋直接相连,机柜外壳、电源地,屏蔽地和逻辑地应分别接到机柜各地线上,并将各机柜相应地线连接后,再用两根铜芯电缆引至接地极(体)。
b)地线与地极连接点应采用焊接方式,焊接点无断裂。虚焊、腐蚀;机柜间地线可采用螺栓固定方式,要求垫片、螺栓紧固,无锈蚀。
c)接地地极无松动,接地电阻应符合要求。
d)从机柜到电气的整个接地系统接地电阻应符合接地电阻要求。
e)输入、输出信号屏蔽线应符合单端接地要求。
不同型式的DCS系统对接地要求不同,测试内容和方法也不相同,具体测试方法和内容应按DCS系统制造商或相应的有关规定进行。
3.3仪表控制气源质量
3.3.1仪控气源质量标准
仪控气源质量至少应满足如下要求:
a)气源中微粒直径≤3um。
b)工作压力下的露点低于当地最低环境温度10℃。
c)正常工作条件下,油或烃含量不能>10mg/m3(不包括不凝结部分)。
3.3.2保证仪控气源质量标准所采取的措施
保证仪控气源质量标准措施如下:
a)仪控气源母管及控制用气支管应采用不锈钢管,至仪表设备的支管应采用紫铜管、不锈钢管或尼龙管。
b)应定期清理或更换过滤器的滤网。
c)气源自动再生干燥装置应定期检查,干燥介质应定期更换。
d)在气源储气罐和管路低凹处应有自动疏水器,并应保证灵活可靠。
e)气源压力应能自动保持在0.7MPa~0.8MPa范围,仪控气源报警保护功能应正常。
f)应检查确认,当压缩空气机全部停用时,储气罐有10min~15min保证仪控设备正常工作的储气容量。
g)定期检查气源系统和仪控设备的泄漏。
h)仪控气源不得用于它用,当用杂用气源作为后备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i)气动设备前的减压过滤装置应定期检查维修。,
j)气源管路途径高温到低温,室内到室外时,应对低温侧管路进行保温。
k)布置于环境温度低于零度的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等处的气动控制装置应加设保温间和伴热,以免结露、结冰,引起设备拒动或误动。
l)仪控气源质量应在每年入冬前进行一次测试。
m)应保证仪控气源管路、阀门的标志准确、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