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晋北重镇朔州到平鲁区,大致还有30公里的路程。沿大运公路前行,天与地都被灰黑色的东西所笼罩。公路两旁的丘陵山地间,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煤矿和选煤厂。一辆接一辆的运煤“巨无霸”卡车呼啸而过,刮起一股股呛鼻子的煤灰。
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朔州市主要煤炭生产都集中在平鲁区,“这些年,煤炭给平鲁带来了财富,但也把整个环境给毁了”。
发生瓦斯爆炸的细水煤矿距平鲁区委、区政府仅5公里之遥。记者赶到细水煤矿时,矿井旁的办公区依然完好,一尊“拓荒牛”雕塑仍然昂首屹立,墙上的“安全生产规则”清清楚楚。虽然矿难发生过去已经20多天,但矿井上的瓦砾和惨状依然触目惊心。遍地是砖块、石块和水泥碎块;巨大的绞车房被炸得只剩下扭曲变形的钢铁骨架;巨大的矿架倾倒在一旁,一座二层小楼被掀掉了大半,整个矿井已经面目全非。倾斜而下的矿井被崩塌的瓦砾封死,站在矿井口边的瓦砾上,可以听到井下哗哗的流水声。
细水矿难暴露出来的问题涉及“以包代管”的地方煤炭管理模式、被各方利益消解的安全监察制度。此外,利益驱动下的无限度超产是矿难背后更直接的原因。
平鲁区一位对煤炭生产很熟悉的资深人士告诉《商务周刊》,平鲁区号称全国第一产煤大县,煤炭行业是全区的支柱产业,以2002年为例,煤炭收入就占到了全区财政收入的75%以上。尤其随着近两年能源紧缺,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利益驱动导致大量的小煤矿出现。
细水煤矿就是一个年产只有15万吨的小煤矿。根据平鲁区煤炭工业局官方的统计,全区最多的时候,煤矿达到了115座,近年关井压产后,减少到了67座,但其中国有矿只有8座,其他都是乡镇承包煤矿。
近两年煤炭市场好转,使得不论国有矿还是乡镇矿都在超限开采。“在利益面前,很少有人再关心安全问题。”那位人士说。
细水煤矿设计能力是年产15万吨。矿主王应被拘后交代,今年细水矿追求的目标是年产40多万吨。据悉,为追产量,细水矿在井下同时布置了6个工作面,大巷开皮带运输机2部,开刮板采煤机2部。按业内人士估计,这样的生产规模年产量可达60多万吨,相当于产能设计的4倍。技术专家分析,像细水煤矿这样的条件,通风简单,如此超产开采,极易造成瓦斯积聚。
超限生产不单单只在平鲁区存在。公开的资料显示,2004年,山西全省产煤超过4.9亿吨,同比增加4224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完成2.25亿吨,同比增加3189万吨;地方县以上煤矿完成8536万吨,同比增加926万吨;乡镇煤矿完成1.8亿吨,同比增加109万吨。2004年,山西省完成煤炭出省销量3.5亿吨,同比增加5817万吨,增幅为19.57%。
“通过平鲁,你可以看到中国能源生产和能源管理的分散、混乱与无序。”山西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坦言,“管理缺位、带血的‘黑金’、污染的环境,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后能源部时代的山西
3月13日,细水矿难发生前几天,国务院安委会煤矿安全第二检查组一行7人先后完成了对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和晋煤集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从3月1日就开始的这一大检查发现,超产的不仅是细水煤矿,上述大型煤炭企业2004年超产情况同样严重。其中同煤集团超产700万吨,山西焦煤集团超产470万吨,阳泉煤业集团超产780万吨,晋煤集团超产473万吨。
这些企业在2005年的生产计划中,也都表现出了相当严重的超产倾向。2005年,大同煤炭集团计划生产煤炭4425万吨,相当于计划超产871万吨;山西焦煤集团计划生产5105万吨,相当于超产27万吨;阳煤集团计划生产2747万吨,超产737万吨;晋煤集团计划生产2830万吨,超产860万吨。
如果没有发生3月19日的矿难,或许这些煤炭企业的超产计划将得以顺利实施。但美梦由于细水矿难的发生被嘎然而止。3月22日,全国再次掀起安全整顿风暴,山西4000多家煤矿只有672家正常生产,大部分煤矿停产整顿。
在供求紧张的刺激之下,煤价面临上涨压力。“今年煤炭肯定还要紧张。”4月1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助理巡视员侯文锦刚刚从北京参加完世界能源大会回到太原,他的另外一个职务是山西省煤炭销售办公室副主任。他注意到,山西省今年一、二月份煤炭调出量是每天1.35万个车皮,到4月份这一数字只有1.1万。“山西省面临双重压力,”他说,“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为全国提供煤炭,保证生产,在现实条件下,这是个两难。”
这种两难的造成,有其历史原因。作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宏英长期研究山西省煤炭经济和中国能源问题。他介绍说,1978年,中央在山西开始建设国家能源基地,当时因为国家能源非常紧张,为鼓励山西多挖煤,提出了“国家修路,山西挖煤”、 “有水快流”的指导思想,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虽然缓解了能源压力,但也造成煤矿构成十分复杂,并一直影响至今。
1993年,国家能源部撤销,煤炭生产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山西省5大重点煤矿也下放给省里。“这对山西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王宏英也注意到,“有水快流”的思路更加泛滥,大矿小矿一起上,造成矿点多,规模小,管理难度非常大,在1998年以前,最多的时候山西有1万多个大小煤矿。
由于煤矿下放到地方,政府从管理到资金都缺位,有些乡镇煤矿干脆转包给了不具备条件的个人,在安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国家应该用非常高的税收来控制煤炭.....这种宝贵的不可再生性资源!!!!比如:每吨100---150元及以上税收也不为过!用这部分税收去鼓励开发使用可生产性能源,如:水电、太阳能、风能等!!!!!
1楼
0
0
回复
出租车司机告诉记者,朔州市主要煤炭生产都集中在平鲁区,“这些年,煤炭给平鲁带来了财富,但也把整个环境给毁了”。
发生瓦斯爆炸的细水煤矿距平鲁区委、区政府仅5公里之遥。记者赶到细水煤矿时,矿井旁的办公区依然完好,一尊“拓荒牛”雕塑仍然昂首屹立,墙上的“安全生产规则”清清楚楚。虽然矿难发生过去已经20多天,但矿井上的瓦砾和惨状依然触目惊心。遍地是砖块、石块和水泥碎块;巨大的绞车房被炸得只剩下扭曲变形的钢铁骨架;巨大的矿架倾倒在一旁,一座二层小楼被掀掉了大半,整个矿井已经面目全非。倾斜而下的矿井被崩塌的瓦砾封死,站在矿井口边的瓦砾上,可以听到井下哗哗的流水声。
细水矿难暴露出来的问题涉及“以包代管”的地方煤炭管理模式、被各方利益消解的安全监察制度。此外,利益驱动下的无限度超产是矿难背后更直接的原因。
平鲁区一位对煤炭生产很熟悉的资深人士告诉《商务周刊》,平鲁区号称全国第一产煤大县,煤炭行业是全区的支柱产业,以2002年为例,煤炭收入就占到了全区财政收入的75%以上。尤其随着近两年能源紧缺,煤炭价格大幅度上涨,利益驱动导致大量的小煤矿出现。
细水煤矿就是一个年产只有15万吨的小煤矿。根据平鲁区煤炭工业局官方的统计,全区最多的时候,煤矿达到了115座,近年关井压产后,减少到了67座,但其中国有矿只有8座,其他都是乡镇承包煤矿。
近两年煤炭市场好转,使得不论国有矿还是乡镇矿都在超限开采。“在利益面前,很少有人再关心安全问题。”那位人士说。
细水煤矿设计能力是年产15万吨。矿主王应被拘后交代,今年细水矿追求的目标是年产40多万吨。据悉,为追产量,细水矿在井下同时布置了6个工作面,大巷开皮带运输机2部,开刮板采煤机2部。按业内人士估计,这样的生产规模年产量可达60多万吨,相当于产能设计的4倍。技术专家分析,像细水煤矿这样的条件,通风简单,如此超产开采,极易造成瓦斯积聚。
超限生产不单单只在平鲁区存在。公开的资料显示,2004年,山西全省产煤超过4.9亿吨,同比增加4224万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完成2.25亿吨,同比增加3189万吨;地方县以上煤矿完成8536万吨,同比增加926万吨;乡镇煤矿完成1.8亿吨,同比增加109万吨。2004年,山西省完成煤炭出省销量3.5亿吨,同比增加5817万吨,增幅为19.57%。
“通过平鲁,你可以看到中国能源生产和能源管理的分散、混乱与无序。”山西省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坦言,“管理缺位、带血的‘黑金’、污染的环境,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后能源部时代的山西
3月13日,细水矿难发生前几天,国务院安委会煤矿安全第二检查组一行7人先后完成了对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阳泉煤业集团和晋煤集团的安全生产大检查。
从3月1日就开始的这一大检查发现,超产的不仅是细水煤矿,上述大型煤炭企业2004年超产情况同样严重。其中同煤集团超产700万吨,山西焦煤集团超产470万吨,阳泉煤业集团超产780万吨,晋煤集团超产473万吨。
这些企业在2005年的生产计划中,也都表现出了相当严重的超产倾向。2005年,大同煤炭集团计划生产煤炭4425万吨,相当于计划超产871万吨;山西焦煤集团计划生产5105万吨,相当于超产27万吨;阳煤集团计划生产2747万吨,超产737万吨;晋煤集团计划生产2830万吨,超产860万吨。
如果没有发生3月19日的矿难,或许这些煤炭企业的超产计划将得以顺利实施。但美梦由于细水矿难的发生被嘎然而止。3月22日,全国再次掀起安全整顿风暴,山西4000多家煤矿只有672家正常生产,大部分煤矿停产整顿。
在供求紧张的刺激之下,煤价面临上涨压力。“今年煤炭肯定还要紧张。”4月15日,山西省煤炭工业局助理巡视员侯文锦刚刚从北京参加完世界能源大会回到太原,他的另外一个职务是山西省煤炭销售办公室副主任。他注意到,山西省今年一、二月份煤炭调出量是每天1.35万个车皮,到4月份这一数字只有1.1万。“山西省面临双重压力,”他说,“既要保证安全,又要为全国提供煤炭,保证生产,在现实条件下,这是个两难。”
这种两难的造成,有其历史原因。作为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宏英长期研究山西省煤炭经济和中国能源问题。他介绍说,1978年,中央在山西开始建设国家能源基地,当时因为国家能源非常紧张,为鼓励山西多挖煤,提出了“国家修路,山西挖煤”、 “有水快流”的指导思想,鼓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虽然缓解了能源压力,但也造成煤矿构成十分复杂,并一直影响至今。
1993年,国家能源部撤销,煤炭生产管理权下放到地方,山西省5大重点煤矿也下放给省里。“这对山西总的来说还是有一定好处的。”但王宏英也注意到,“有水快流”的思路更加泛滥,大矿小矿一起上,造成矿点多,规模小,管理难度非常大,在1998年以前,最多的时候山西有1万多个大小煤矿。
由于煤矿下放到地方,政府从管理到资金都缺位,有些乡镇煤矿干脆转包给了不具备条件的个人,在安全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就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国家应该用非常高的税收来控制煤炭.....这种宝贵的不可再生性资源!!!!比如:每吨100---150元及以上税收也不为过!用这部分税收去鼓励开发使用可生产性能源,如:水电、太阳能、风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