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工业无线 » 传输高稳定原子钟信号的光纤模拟通信系统

junhong07

junhong07   |   当前状态:在线

总积分:7915  2024年可用积分:1

注册时间: 2008-01-15

最后登录时间: 2019-06-23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传输高稳定原子钟信号的光纤模拟通信系统

junhong07  发表于 2009/10/2 19:22:41      1988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1 引言

  由于微波通信极易受天气影响(如大雾、风沙),某微波通信站提出利用光纤通信技术来改造微波通信系统,把最重要的系统时钟信号一高稳定的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通过光纤通信系统传输。一般有两种实现方式:数字传输方式和模拟传输方式。采用数字传输方式,高速D/A和A/D转换器价格高,PCM调制占用的带宽较宽,因此系统成本较高;而采用模拟传输方式,要求系统的载噪比高,非线性失真小,但系统成本较低。所以模拟传输方式比较可取。

  2 光纤模拟通信系统

  2.1 技术指标

  采用光纤模拟通信系统传输高稳定的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需满足具体的技术指标要求如表1所示。频率稳定度有时域和频域两种表征方式。表1中的10 ms短期频率稳定度是时域频率稳定度,它用信号频率f的相对频偏在一定采样时间r内的平均值的方差表示。一般采用无间隙双采样方差σr(τ),即 Allan方差的方根值作为时域频率稳定度的统一表征量。实际测量只能是有限的测量次数m,它的估值表达式为: 

估值表达式

技术指标要求

  一般按采样时间τ的长短区分长期稳定度和短期稳定度。10 ms短期频率稳定度的采样时间τ为10 ms。

  根据实际测试情况,采用普通光纤模拟通信设备传输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由于设备载噪比一般小于60 dB,非线性失真较大,光纤传输后原子钟的10 ms短期频率稳定度达不到技术指标要求,因此需研制专用光纤模拟通信设备。

  2.2 系统原理

  光纤模拟通信系统通常由光发送机、光接收机以及光纤信道3部分组成。光发送机主要实现模拟电信号的输入,模拟调制激光器,电光转换后送人光纤。光接收机实现从光纤接收光信号,经光电转换,放大滤波后恢复模拟为电信号输出。光纤信道是光信号传输的介质载体,可远程传输光信号。

  2.2.1 专用设备原理框图

  专用光纤模拟通信设备包括专用光发送机和专用光接收机。其原理框图分别如图1,图2所示。此外,专用光发送机和专用光接收机中所用到的供电电源均采用专门设计的低噪线性稳压电源。

原理框图

  2.2.2 频率稳定性分析

  实现模拟光纤系统,主要考虑参数有:载噪比、带宽和传输系统中的非线性引起的信号失真。因此,这也是影响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10 ms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主要原因。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是高稳定信号,10 ms短期频率稳定度达2x10-10,经模拟线性传输其基频频率不变,但受系统各种噪声干扰,光器件的非线性失真及光纤线路上的反射、色散等因素影响,时钟频率信号相位改变,且产生谐波分量,最终导致时钟信号频率稳定度降低。因此,在光纤模拟通信系统中,影响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lO ms短期频率稳定度的主要因素有:激光发射模块中光源的稳定性、激光调制的非线性及电路噪声;PIN光探测模块中的非线性和噪声;光纤连接器接头的光反射;光纤的色散;电子电路的非线性、噪声及电磁干扰;输入输出的电信号由于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反射。

  当然,光纤的折射率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但这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对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的10 ms短期频率稳定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2.3 专用设备电路设计

  为尽量减少光纤模拟通信系统在传输高稳定原子钟5 MHz正弦信号过程中对其产生的劣化,应选用稳定可靠,非线性失真小,低噪声的光器件和集成电路,并在专用光纤模拟通信设备的电路设计中注意电子电路的非线性、噪声及电磁干扰,从而尽量提高系统的载噪比和线性度。专用光发送机电路设计的重点是激光发射模块电路。图3为激光发射模块电路原理框图。

激光发射模块电路原理框图

  激光发射模块电路的主要特点为:光源的中心波长为1 310 nm,输出光功率大于4 mW,光谱宽度小于0_3 nm,边模抑制比大于30 dB,载噪比大于50 dB,二阶失真小于-61 dBc。三阶失真小于-65 dBc,平坦度为±1 dB,带宽为45~750 MHz,光纤耦合反射小,还有预失真补偿、APC功率控制和ATC温度控制(带制冷器TEC)等辅助电路,减少激光发射模块电路的非线性失真,降低噪声,稳定工作。

  而专用光接收机的电路设计的重点是设计原子钟信号的放大、滤波和恢复电路,图4为专用光接收机电路原理图。

专用光接收机电路原理图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