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周刊本期封面图
iPod、Wii、PSP、Kindle这些轻巧的手持终端似乎可以让人把整个世界都带在身上,它们颠覆了所在行业的游戏规则,同时颠覆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文|CBN 记者 杨樱 赵慧 薛华
相信你现在已经对这样的生活方式习以为常:在上班的路上随意将iPod放在衣兜里或是夹在衣服上,听音乐的同时拿出Kindle,看看昨晚睡前没读完的小说结尾,或者用PSP来谋杀时间;晚上下班回家,三五个好友共同相约,展开一场肩并肩的战斗,仅仅1000点的成就分数已经足够把白天工作的不愉快忘得一干二净。花钱如流水?没关系,还可以用iPhone的小软件来记账;深夜的时候则要更新一下博客,开心网偷偷菜,然后到豆瓣上秀一下刚刚看完的一部电影。
但是就在几年前,人们还不得不以这种方式生活:宝贝一样揣着一只索尼Walkman,家里唱片和书籍一直堆到天花板;想玩游戏?那就不得不忍受游戏厅的乌烟瘴气;看书需要去图书馆提前占座;19点是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大事的时间,20点则意味着最热门的电视剧只用了几年的时间,读书、玩游戏、欣赏音乐和电影,以及与他人交流,人类精神生活的这些领域所惯常遵循的方式就被颠覆了。主导这些颠覆的,是伴随互联网和计算机的革命而崛起的新兴公司推出的产品,我们将之称为精神领域的颠覆性产品。它们为颠覆而生,甫一面世即为其所处的行业带来革命性的改变。
这些产品和它们依附的后台内容资源系统以颠覆者特有的咄咄逼人姿态,对人类的精神文化资源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大整合。iPod和网上音乐商店iTunes让每一首歌曲都变得唾手可得,一个Kindle电子阅读器可以连接23万本图书,通过它花费9.99美元就可以读到最热门的小说,订阅杂志、报纸甚至热门博客也变得轻而易举;从俄罗斯方块到帮助糖尿病人监控胰岛素含量的医用软件,iPhone上3.5万个应用程序几乎可以满足你所有想象。
一些更深刻的改变也已经或者正在发生。IPTV机顶盒的不断普及,会让一家普通的电视制作公司,甚至一位有足够幽默感的网络作者成为堪比老牌电视台的超级制作者。谷歌的搜索引擎让信息搜集变得易如反掌,并让“学习能力”有了新的内涵;同样由这家公司热情倡导的云计算则告诉我们,所有能连上网的设备都可以变得智能—网络上物美价廉的计算机组足够让你找到所需的资源与服务。
于是,不经意间,人们发现,街角的那间常年在门口放台音响播放流行音乐的唱片店消失了,隔壁的游戏厅也已经换成了手机体验店,书店也渐次关门大吉。随着它们的消失,唱片公司的日子不好过了,现在它们必须看苹果公司的脸色;出版社的命运与唱片公司如出一辙,只不过它们要攀附的是亚马逊这样的公司;一家手机厂商要求与运营商共享利润,在过去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一旦云计算成为大规模的现实,传统硬件制造商就要面临生死考验。
这甚至可以让我们畅想未来世界的模样:那是一个更加简洁和环保的世界,人类不用再砍树造纸印书,不用再为生产实体唱片而生产难以降解的化学材料,各种商店不用再占用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似乎再也不可能感到无聊,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款电子产品在手,你就可以做你想做的任何事,获得任何你想要获得的信息。
我们搜集了它们中的一些代表性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相信,将它们集中在一起展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处于不断变革当中的世界。也许以后我们会经常想起书本的油墨香味儿,想起唱片架和书架带来的充实感,想起游戏机房的喧嚣声。但是怀旧从来不能使世界逆转,我们还是去好好拥抱新的生活方式吧。
iPod音乐播放器
没有确切证据表明iPod是苹果公司最耀眼的产品,但苹果自2002年以后、2009年之前的所有季报都能告诉质疑者谁是利润的最大功臣以及谁带动了其他产品的销售。无数人为iPod倾倒,哪怕它兼容性很差。购买iPod的动机五花八门,除了心悦诚服地为其工业设计买单之外,一气呵成的正版音乐购买体验最为打动人心。把iTunes和iPod捆绑的天才做法让苹果公司财源滚滚,也让iPod touch用户在星巴克店里轻而易举便能抓取正在播放的音乐列表。iPod并不是最早出现的数字音乐播放器,却是最能让CD店老板考虑存亡问题的产品。这些塑料硬壳包裹的光盘很快就被束之高阁,还有人用CD机吗?0.99美元让正版音乐看起来不那么高高在上,iTunes因此得以横扫85%的合法音乐下载市场。唱片公司原以为iTunes救了它们,但很快它们便发现只有依附于苹果公司才能生存。一切中介都消失了,只需要一个iPod。有人说,iPhone再加把劲的话,也能有同样优秀的表现。不过,有谁会将499美元的iPhone绑在手臂上去跑步呢?
Kindle电子阅读器
虽然每个人都得花那么一两天来适应Kindle手感生涩的翻页按钮和生硬的电子朗读声(它还发不好“奥巴马”这个音),虽然Kindle DX相比Kindle 1并没有产生彩色电视与黑白电视那样革命式的改变,但显示屏16色灰阶的演进已经让图像显示自然了许多,支持旋转阅读的9.7英寸大屏幕也让消费者看到了亚马逊在技术上推动Kindle的决心,3500本书的存储量则进一步满足了海量阅读爱好者的雄心。但这款在外形设计上已经越来越向苹果产品靠拢的电子阅读器显然还有更大的改进空间,起码应该实现彩色触摸屏和蓝牙功能,而且不能让它的消费者等太久。现在359美元的价格足以让犹豫不决的消费者持续观望,因此发展除了阅读以外的功能是大势所趋,否则智能手机迟早会取而代之。如果价格亲民到足以让Kindle成为人手一台的装备,而亚马逊又抢先一步建立强大的数字版权库的话,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届时,这个薄薄一片的小玩意让阅读者一步跨到作者面前,而印刷工人和书店老板都得面临饭碗破碎的悲惨事实。正如所有革新一样,一些人爱之深,一些人恨之切,剩下的则在懵懂中没有选择地加入了使用者的队伍。
Wii
全家人围在电视机前玩游戏的年月又回来了,在用一根腕绳拴住了频频攻击电视的手柄之后,Wii现在只关注一件事:留住这些非核心玩家。这个瘦小的白盒子轻易就改变了整个行业的风向,在微软和索尼终于跟上任天堂、陆续设计体感手柄之后,游戏厂商意识到这是个前景无限的新领地,它们开始考虑在既有作品阵容加入体感特性,或是开发新体感游戏—毕竟,仅在2008财年,Wii Sports就在全球卖出4570万套。眼见玩家们如此疯狂,体感已然逐渐从边缘走向主流。这难道还不够颠覆经典的枷锁吗?感谢Wii抛弃了复杂的电线;另外,赛车游戏时疯狂摆动身体终于可以不被嘲笑了。十年前,体感操作只是出现在科幻片的宇宙飞船上,现在我们一点都不羡慕那个酷酷的船长。这个月初,微软在自家游戏机Xbox360上甚至抛弃了手柄。虽然任天堂说那是它们挑剩的技术,但这仍可以被看作Wii带来的革命的延续。也许未来的游戏模式,将无限接近于我们平时的动作和习惯。生活就是游戏—抛弃手柄只是个开始。
原先我们只是以为这是游戏狂人们将游戏机从客厅带到地铁里,当同一节地铁车厢里出现3台以上PSP时,这些沉迷在自我世界里的主人们显然已经不仅仅在玩游戏。这台配置越来越高的游戏掌机并非所有功能都被其购买者完全利用,更多人只是把它当作时尚视频播放器或者电子书(高性价比的Kindle替代品?)不过这又如何呢?我们接受它了。即便今后人们只是拿着PSP拍照或者干脆用它发短信、打电话,说实在的,也不会再是什么令人惊讶的事。它只会让相关影音产品制作商心头掠过稍许难过:为什么看起来,PSP总是比它们的产品洋气一点?
不过这显然是有理由的。作为被索尼定位为“21世纪的WALKMAN”的重量级产品,索尼对PSP抱有莫大期望。任天堂在此之后也让旗下DS掌机具备了更多功能,虽然在功能上它并不如PSP,但是双屏操控和同样众多的游戏支持,使其成为最近10年来全球销量最高的掌机产品。而索尼最新款PSP GO取消UMD光驱、增加16G内存等举措,使其终于成为一台真正的数字下载主机,在掌上娱乐领域将直接面对来自苹果的竞争。掌中世界又要热闹起来了。
云计算
为什么我们的电子信箱容量在不断增加?它们可能使用了“云”进行存储扩展—你的私人信息不知存储在这个世界上的哪个角落了。看吧,其实云就在身边。中小公司们第一次有机会和大公司平等享有全世界的资源—而且价格低廉,它们无需花费百万去购买IT设备所带来的生产力。没错,云计算会颠覆一些传统公司,比如硬件商,但是这个世界就是在颠覆中前进的,谁知道它们会不会像苹果、任天堂一样绝境逢生?
如今那些鼎鼎有名的巨头们都在云计算上投入大量精力。为了获得成功,他们需要赢得包括企业在内的大量信徒的支持。IBM正在致力于销售更多为云计算量身定制的硬件、软件和服务。Sun公司在被甲骨文收购之前,一直热衷于创建一个Sun平台,提供托管应用与服务,并打算由此获利。与此同时,微软正在另一个方向拼命—产品开发和客户研究。新时代就是这么生机勃勃,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生意。
自然用户界面
这项刚刚开始的炫酷技术看起来很不真实,因为它不禁让人想起《007系列》中那些高科技电脑装备,甚至那些与人自由交流的变形金刚们。但是看看是谁在开发—微软!还有比这更注重回报的公司么?
为了让我们看起来跟那些一边开车一边发号施令的帅哥一样帅,微软亚洲研究院正在艰苦努力,他们需要教电脑识别各种语言(方言能识别吗?比尔?盖茨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电脑操作方式将再次被颠覆,Web服务的海量信息则是支撑电脑搜索回复的关键因素。
想想吧,没有鼠标和键盘?或许得先适应一阵子。不过在屏幕上划来划去的感觉肯定错不了—之前苹果的iPhone已经充分让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
就在本月,微软公布了一段人机对话视频,一个姑娘与虚拟人物直接语音对话、散步、游戏,甚至传递纸张—那真的不是魔术吗!和六年前的人机对话演示相比,这个虚拟男孩已经变得更加聪明灵活。现在我们关心的是,这项拉风的技术,将如何颠覆现有的IT行业规则和大公司们的好日子;而微软,你还认为它未来是个只卖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的公司吗?
谷歌搜索引擎
Google已经开始以动词的形式出现—不明白?去Google一下吧。有些时候,它代表“在互联网上搜索”甚至“在实地环境里搜索”的意思,以至于谷歌官方不得不通过律师信强烈反对这种滥用它们公司名称的习惯,因为这可能导致Google变成一个通用商标名。但普通用户显然不在乎这种抗议,自从搜索引擎进入他们的生活,图书馆、成堆的资料薄、年鉴以及身边各种“知道分子”都淡出视野,与其孜孜不倦询问“这是什么”还不如花几秒钟Google一下,尤其在谷歌公司精练其数据库、提供相关搜索建议、在搜索结果中加入更多视频和图片以后。但它抓取新闻而一毛不拔的行为正在被众多媒体诟病,人们也开始担心这家公司对人类文化来说,是否太过强大。
下一步,谷歌公司试图把搜索引擎导入手机里,让移动中的人们也能随时随地“Google一下”,但这些都仅限于依靠现有的PC或者手机界面。李开复曾预言谷歌迟早实现语音搜索。既然现在语音识别和转化都在技术上已实现,那么“吩咐”谷歌搜一下也不会是太远的事了。
IPTV机顶盒
不要小看了这个几乎是被强制安装的小玩意儿,你现在看到的只是开始,你不知道它的未来。随时收看你喜欢的那段狒狒打架的视频?有1000套电视节目让你不知道从哪里看起?这些都是小case,它的影响可能超过你的想象。
当然,对产业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电视制作公司了,它们将迎来有史以来的超级黄金年代。电视台的播放平台功能不再像以往那么突出—这会给竞争者带来无数生意机会。你不用去面对强势的电视台或电视网,却同样可以让你的作品在电视屏幕上被人看到。
微软、西门子那些大牌IPTV平台提供商都对这个潜力市场充满了兴趣。不过这种变化才刚刚开始,仅仅是为了让使用自家技术的IPTV用户数在2008年6月超过200万,微软就已断断续续花了10年光景(此间当然包括在中国推行IPTV的“维纳斯计划”的夭折)—最后干脆就以游戏机Xbox360为硬件平台。现在它终于有些别扭地开始了和有线电视的竞争。盈利?也许还是靠广告—这种广告肯定更加精准,也因而更加有价值。不过怎么看那都是以后的事,现在先把用户增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