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电机与运动控制 » 关于住宅中强、弱电管线敷设的探讨

beihua

beihua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335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9-06-09

最后登录时间: 2010-08-31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关于住宅中强、弱电管线敷设的探讨

beihua  发表于 2010/8/27 11:29:04      2175 查看 0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摘要民用住宅建筑楼板内的预埋管线交叉重叠, 可能造成二次装修时损伤管线, 为了避免这种不良后果, 从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提出了民用建筑中强、弱电管线布置的改革, 并探讨了具体实施的措施。
        关键词           线管          管线           线槽
        现代住宅建筑的功能愈发齐全, 室内的电气线管由单一的照明(灯位、开关、插座) 发展到如今的电话、电视、网络、门禁(智能化小区管理) 等等, 容量之大, 范围之广, 是前所未有的。上述各系统的线管在施工过程中无论是毛坯房还是精装房,在除了厨房、厕所以外的各房间和厅的楼板层内都敷设了相互交叉、管径大小不等的预埋管, 由于线管预埋在混凝土现浇楼板内, 施工人员均按照两点之间直接敷设预埋管的敷设原则, 以减少弯头的数量, 这样无论在房间或厅内, 都不会形成横平竖直的状况。实际情况是从一个源头过来的线管, 再延续到几个方位的终端点, 会呈放射形布置, 如图1所示。
         一 个系统的线管布置, 若出现了放射形的状况, 那么在进行另一个系统的线管布置时, 则不可避免地出现线管的交叉重叠,在多个系统全部施工布置完毕后,每一层(除底层的地坪外) 都埋设着管口向上的各类插座、接口线管和管口向下的各种灯位或者吊扇的线管, 如图2 所示。
        从各种房型的强、弱电系统及终端接口的设计布置来看, 都体现了为住户的使用功能着想, 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 一步到位, 即使居住若干年后, 亦无须大的改动。从施工方面的操作来看, 均符合设计, 满足施工规范要求, 也是无可非议, 但问题是这样的楼板二次装修的普遍做法是在房间的地坪上铺设实木地板, 这就可能或多或少在固定地板搁栅、埋设木楔或涨管的过程中, 要将部分线管打破或打通, 造成的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为此, 笔者想就住宅内的强、弱电管线布置问题进行一些改革和探讨。
          1 从设计源头考虑改革
         a . 按照传统的线管布置方法, 将各类强、弱电线管的排列布置, 在设计阶段就统筹起来, 在多个源头并存的情况下, 尽量减少线管的交叉与重叠,考虑线管纵横方向的水平排列, 使其沿着房间的四周平行或重叠的走向布置, 然后将线管集中排列的所有方位, 作为该工序的竣工资料, 移交下道工序,作为施工、二次装修操作时的参考依据。
         b . 从强、弱电终端设置的方位及标高来看,其规律是除管口向下的灯位、吊扇位外, 其余的均设置在墙面上, 标高则大部分在+ 300 mm 处, 少量的标高在+ 500 mm 和+ 1 300 mm 处, 根据这样的布置特点是否可以考虑选用一种适合墙内安装的扁平型线槽, 基本上安排在+ 300 mm 处, 遇有+ 500 mm和+ 1 300 mm 处的终端电器, 可在线槽上作T 接,作线管引上, 以达到线路连通的目的。
         2 从施工方面的实施得到改善
         若按传统的施工图着手进行改革的话, 则首先在收齐强、弱电各系统的平面布置资料后, 将同一个平面(厅、房间或一个单元) 里所须设置的开关、插座及各类接口按设计意图全部综合起来, 将各个系统需要分别穿设、配置的线管统筹安排, 沿墙开始排列, 采用明配管要求的“横平竖直” 做法, 形成一个尽量平行、减少交叉、减少重叠的方案, 将排管的占用位置尽可能安排在房间的四周, 最终敷设完毕后的管线如图3 所示。
         在线管所途经的位置, 实地弹线标注出占地总宽度的尺寸即可。这样, 在二次装修铺设实木地板对砼地坪钻凿孔洞时, 适当控制住“危险地带” 的方位, 管线被打破或打通就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了。
         3 管线敷设改革的材料支持
         a . 线槽的材料及规格。如果在材料提供上能有一种带中间隔离的强、弱电共用PVC 线槽, 其断面如图4 所示。线槽高度(H) 控制在不大于20 mm,这是考虑到最受制约的混凝土墙体结构, 混凝土墙体内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标准尺寸为15 mm, 墙面粉刷厚度一般为10 mm。若能有一种厚度不超过20 mm 的商品线槽, 就可以解决暗配线管施工带来的交叉重叠问题。另一个拟定尺寸( B ), 则只要不
大于现时通用的86 型面板电器(外形尺寸为86 mm× 86 mm) 宽度即可。那么如果线槽的隔离板处在线槽的中心, 则每个通道截面有大约16 mm (H) ×36 mm (B) 这样一个接近500 mm2 的空间, 是能满足现有强、弱电线路共槽敷设要求的。至于线槽面板的颜色可做成白色、乳白色、浅绿色、粉红色等等浅色调, 以供用户选择。
         b . 线槽的安装。在解决了线槽材料的前提下,在实际应用中需遵循一个原则, 就是线槽只安装在插座、接口比较密集的墙面上。配合土建施工中, 在能够贯通的墙面上分段预留墙槽(水平贯通仅用于砼墙面), 然后在每段线槽的起端与从源头来的线管连接,根据设计的布置方位, 在+ 500 mm 或+ 1 300 mm 有需要延伸的地方, 从线槽上T 接配管, 以延伸到位。
         4 改革与推广
        在民用住宅建筑的建设中, 实施强、弱电管线施工方式的改革, 除在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得到支持以外, 还需要得到建设市场上更多房产开发商和施工单位的支持和认可, 并促使他们能有足够的勇气和实力进行推广应用。从目前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房屋造价承受能力(因线槽敷设费用可能要比传统线管敷设略高一点) 来看, 应该说不会是个问题。从二次装修时避免预埋在楼板里的管线遭受破坏来看, 上述方案无疑是民用住宅建筑中强、弱电管线敷设的改革方向。

 

原论文完整pdf版下载:

1楼 0 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