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泊尔被指偷工减料粉饰业绩 外资入主未见提升
-
-
xuwenbin
2011-10-18
四年前开始,法国小家电巨头SEB(赛博集团)为将苏泊尔72%的股权收入囊中,付出高额代价。而如今,SEB统治下的苏泊尔,却让业内为之"大跌眼镜"。
近期突有媒体爆出,苏泊尔"问题锅"在青岛等全国各地销售,被哈尔滨市工商局检查出81个型号不合格,此消息一出,引起一阵市场轩然大波。究竟是虚惊一场还是揭黑一幕,SEB不惜重金囊括的苏泊尔在中国市场还将能走多久?
冷处理"质量门"事件
近日,苏泊尔被媒体指出:苏泊尔200元以下的产品全部存在问题,哈尔滨市工商局道外分局的执法人员在检查中发现,大量"苏泊尔"不锈钢器皿不合格,存在锰含量超标、镍含量不达标的问题。从今年8月至今,哈市工商部门已经先后查扣苏泊尔不锈钢器皿共计1000余件,涉及型号81种。
虽苏泊尔"质量门"风波大起,而无论是哈尔滨还是北京等地,苏泊尔相关产品并未在得到被要求下市或者召回的消息。
苏泊尔10月15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制造的所有相关产品,历次均通过国家相关机构检验,检测结果均合格。
消费电子行业专家梁振鹏表示:"这件事出现之后,实际相关问题已经累计多次发生,恶意多次屡教不改,到现在无论上市公司还是股东层面均未公开采取措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而家电行业观察家刘步尘则认为:"苏泊尔的否认声明也十分简单,声称苏泊尔所有产品均通过国家检测,但是,并未附具检测报告,尤其是未附具所谓问题产品的检测报告,因此,声明也给人以证据不足的印象。"
记者致电苏泊尔董秘办,对方声称:"公司高管在外出差,而相关与媒体相关事宜联系的张先生也已外出。"
被质疑意在粉饰业绩
早在几年前,法国小家电巨头SEB就相中了苏泊尔,且异常钟情,赶上在外资屡屡收购国内品牌的大潮,苏泊尔宣布与法国SEB联姻。并购后,法国SEB持有苏泊尔52.74%-61%的股权,苏泊尔成为法国SEB控股的外商投资企业,赛博3年内不得转让苏泊尔股权。
而2010年苏泊尔实现净利润4.05亿元,每股收益为0.70元。2011年上半年利润总额30亿元,同比上涨28.10%。法国SEB以较高溢价收购苏泊尔第二大股东苏泊尔集团、第三大股东苏增福合计的苏泊尔股权,从账面来看,法国SEB对于苏泊尔的投资回收似乎是个漫长的过程。如此一来,苏泊尔业绩和股价成为提升其价值的重中之重。
梁振鹏认为:"但是从此次事件来看,苏泊尔及其股东层面特别注重业绩修饰,此次被爆出产品质量不合格,有故意偷工减料之嫌,在中国不锈钢器具已经生产几十年,是传统工艺,已经非常成熟,为了修饰上市公司漂亮的业绩报表,苏泊尔偷工减料,却使得消费者受到伤害,作为上市公司,苏泊尔置消费者的健康安全于不顾。"
法国SEB非常让人失望
梁振鹏告诉记者:"苏泊尔此前被法国SEB收购,本应使得苏泊尔整体产品质量、工艺向发达国家靠拢,对于生产工艺和质量体系并未严格监管和提升,非常让人失望。"
"中国品牌为外资做代工,很多产品出口发达国家,采取发达国家当地技术标准,而目前苏泊尔股东SEB对中国市场和海外市场采取职业操守非常不同,以次充好,此次事件足以凸显法国SEB真实的心理状况,长此以往SEB很难在中国市场打开更大局面。"业内人士认为。
"苏泊尔在中国市场真正辉煌在于五金领域,虽然苏泊尔在家电企业很多年,但是和美的、九阳等某领域的强势品牌差距很远,法国SEB想大幅度提升中国市场销售业绩,首先应该提高跨国公司的质量品牌和口碑。我们看到,飞利浦、松下等小家电产品价格比国内品牌虽然高,但是还是有很多消费者购买,法国SEB与飞利浦同样为跨国公司,却没有把外资品牌的质量优势突出,我们看不出变成外资企业工厂生产技术优势可言,仗着洋品牌优势还是延续中国小品牌投机取巧的做法是必须没有出路的。"一位行业内分析人士告诉记者。
近几年,法国SEB在北美、欧洲业绩停滞不前,盈利甚微,而在亚太地区业绩同期增长了近3倍。如此一来,以中国为首的亚太地区潜能被其视为眼中一块"肥肉",对苏泊尔的收购,亦成为其在亚太地区布局的重要一步。而如今,盲目追求业绩却忽视质量引起的此次轩然大波,险些使得法国SEB的全球布局梦断中国。
苏泊尔应采取召回措施
记者了解到,小家电品牌整体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相对于大家电产品,小家电品种多,国家统一标准欠缺,质量差距很大。
"行业相对乱,问题较多。不管苏泊尔知名品牌还是外资身份,目前不能以二三流本土小家电品牌同样的不规范心理竞争,如果不与国际质量标准看齐,将可能惨遭淘汰。"上述业内人士认为。
一家国内知名家电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苏泊尔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对我们来说值得警戒,质量是基本,口碑和业绩都是建立在其之上的。所以在产品质量和服务上加大功夫,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此前松下冰箱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均采取召回措施,同样是跨国品牌,此种做法值得法国SEB学习,目前来说无论苏泊尔还是法国SEB并没有采取相关措施,回应也较为敷衍,社会责任感非常差,危机公关手法也是非常落后和不成熟。企业和大股东企图以"拖"解决问题,也可以看出质监部门对产品质量监控仍有非常大漏洞。目前按照规则,产品质量不合格也只是做出下架处理,如果法国在欧美市场这么做早就被罚得破产,目前国内处罚措施非常不严厉,没有真正警戒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