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2-28
吉自刚,黄秀清
(中铝山西分公司,山西河津,043300)
摘要:通过对WSBQ-II无刷变阻起动器与用时间继电器控制的BP2-704频敏变阻器起动的比较,阐述了WSBQ-II无刷变阻起动器的优点以及WSBQ-II无刷变阻起动器的安装和检修要点。
关键词:无刷变阻起动器;起动转矩;起动器安装;起动器检修
中图分类号:TQ051 文献标识码:A
中铝山西分公司氧化铝烧成车间II期8台排烟机均采用JR1512-8,475KW绕线式电机,原来采用转子串联4台BP2-704频敏变阻起动器,由于控制回路复杂,问题较多,于2002年9月份,7#排烟机首先试用了四川大学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成都聚能达起动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WSBQ-II无刷变阻起动器。一年来,运行、起动正常,效果很好,后在其他排烟机上推广应用,现全部改完。
1、 原来起动方式存在的问题
(1) 体积大,占地多。原来每台电机转子径滑环、碳刷串联接入4台BP2-704频敏阻起动器。
(2) 控制复杂,检修时间长。由于控制回咱元件多,接点多,故在故障处理时,时间长。且常因时间继电器内部元件损坏或中间继电器接头接触不好使接触器不吸合,变阻器线圈长时间带电烧坏。
(3) 滑环、碳刷打火影响设备风机正常运行。随着窑的运行周期延长,碳刷磨损、压簧失去压力,常常成为影响风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由于碳刷与滑环的磨擦产生的碳粉卡死碳刷,或碳刷太短,弹簧太小,造成碳刷与湎环接触不良产生火花。轻者需停风机更换碳刷,重者需更换滑环、电机。
2、 WSBQ-II无刷变阻起动器的结构及产品安装
“无刷变阻起动器”安装在电动机转轴上(原安装滑环的位置)与转子同时旋转,结构比较紧凑。它由轭板、线圈绕组、接线柱、内外铁轴套等零件线成一个整体,具有安装、拆卸方便,不需备件,维修少等优点。安装过程如下:一是先拆下电动机的护罩、短咱环、碳刷、滑环、刷盒、刷架等易损零件;二是拆卸滑环时,一要注意转子6根出线的相序(A、A、B、B、C、C);三是用游标尺分别检查电动机的轴径、键宽、键高是否与起动器轴套的尺寸相符合,如有差异就不能安装;四是在套内涂上少许机油或轴承脂,将起动器轴套上的键檀对准电支轴上的键位置,然后用套管或铜棒顶住轴位置,并用铁锤敲打到安装位置;五是起动器有接线柱的一端与电动机出头线为一个方向,装配时注意不要弄错。
3、 起动器与转子的连接
(1) 起动器6组线圈的12个头,在内部已经作了固定连接,只留有6个接线柱在外作为转子出头线相连接之用;
(2) 连接方案:起动器接线柱上,CC压在第三个接线柱上;
(3) 由于该起动器已代替了原转子外接的二次回路系统,所以二次回路系统不起作用,可把时间继电器电源进线切断,原二次回路系统即不再动作。
4、 试车
(1) 安装完毕后,用户要对起动器、整个传动设备、控制箱进行全面检查,确无对地(装配好后用500V兆欧表测约缘不低于1MΩ)、卡死、接触不良等故障即可起动;
(2) 如发现起动跳闸,可适当将过流保护调大一些,或将延时时间调长一点;
(3) 由于电机参数不同,安装该产品后,运行电流与原工作方式相比在±3%范围内均属正常现象;
(4) 起动器由于不需切除,并参与转子运行,舟有一点温度属正常现象,其温升与电动机B级绝缘温升标准相同。如温升过高,应停机检查原因,是否相序接错(可用交流调压器和万用表交流电压档检测相序),或压接不良;
5、 起动器的卸下与维护
(1) 外接6个接线柱与转子6根线一定要加弹垫压接牢固,若松动应拧紧,最好每月检查一次是否松动;
(2) 起动器内部6个线圈相互连接,出厂时已压紧,但长期运行,亦有可能松动,每隔半年亦应检查一次是否松动,若松动可先拆开转子6根接线头,再用梅花板手套住接线柱里面的螺母,或用螺丝刀等工具顶住螺杆的凹口,然后用扳手从外边把紧固接线柱的螺母拧紧,注意不要损伤线包;
(3) 起动器一般不用拆散,因出厂时已调式到最佳处·若万一6个线圈松动厉害,必须拆轭板才能把内部6个接线端压紧时,可一一作记号按拆下位置原套原位装上。检查是否复原,可在组装时观察内铁芯是否赐好贴合紧。
6、 WSBQ-II无刷变阻起动器的优点
(1) 检查费用降低。原来每次停窑检修时,检查风机总要换一部分碳刷、压簧、刷架等,再加上平时所换时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交流接触器等,每年每台电机检查用备件、材料平均约4000元。现在采用无刷变阻起动器接与转子引线串联、减少了二次回路及碳刷等元件,并且无刷变阻起动器出厂时已调试到最佳状态,所以平时只需检查接线柱是否松动,工人的劳动强度也大大减轻了。
(2) 起动、运行平稳。在这一年中,风机运行平稳,起动平滑,可以满足起动所需转矩。起动时间约13.8,减少了大电流时对绕阻的冲时间,几乎没有影响生产和设备的运行。
经过近一年时间 的试运行,WSBQ-II无刷变阻起动器在排烟机试用中运行平稳,节省检修费,可以推广使用。(责任编辑:胡建平)
第一作者简介:吉自刚,男,1968年11月生,山西省临猗县人,1990年毕业于吉林电专,工程师,中铝山西分公司氧化铝二分厂三车间,山西省河津市,04330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