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03
4月上旬,我公司发生一起甲循环水泵电机扫膛的一类障碍。下面是该案例分析过程:
1、事情经过
4月1日 9:09分,1号机甲循环水泵电机出风口处有冒烟现象,紧急停运甲循环水泵(停前甲循电流155A稳定运行,电机线圈温度最高93℃,轴承温度1/2分别为69.7℃/63℃),现场检查,轴瓦没有磨损现象,对轴承箱进行了清洗,更换了润滑油,各部位进行了测量,同时进行了中心测量,圆周10丝,张口8丝。装复后电气专业进行了气隙调整,负荷侧(上/南/北 2.30/2.40/2.45 )尾侧;(上/左/右2.40/2.40/2.45)并于23:00进行空试载。
4月2日,2:55启动带负荷试运,测得各部最大振动2.1丝,电流温度正常,轴瓦自由端温度为64度,传动端温度56度,较稳定。
4月3日14:30运行中的1号机甲循泵电流突然由155A↑182A,电机线圈温度开始突升,就地冒浓烟。紧急将甲循泵倒为乙循泵运行(事后查DCS历史曲线电流波动持续18分钟)。
2、原因分析
4月3日,抽转后检查发现电机定子扫膛,北侧线圈绝缘受损,摇测绝缘有20G。处理了43根线棒绝缘。对轴承进行常规检查,轴瓦靠北侧有轻微磨损现象,进行了修刮。
4月12日,电机重新安装就位,调整气隙。对轴瓦紧力、间隙、中心进行了测量调整(张口5丝、圆周4丝)。
4月13日,空试电机正常。10:35带负荷试运,试运期间温度2点(传动端)温度上升较快,11:04达70度,立即启动乙泵,停止甲泵运行,对轴瓦进行检查,有轻微磨损,修复后进行安装。
4月14日 11:03分,启动甲泵,15:30轴承温度1(自由端)达70.1度,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14:10上升至71度,停止运行,并进行解体检查,瓦底部只有两侧靠油囊下部有两条线接触,分析为接触不好引起轴承温度偏高,并进行了修刮。
4月15日2:32,带负荷进行试运,至16日2:34发现1号机甲循环泵轴承温度1上升至69.4℃,即安排人员前去检查,2:38该参数异常升至72℃,立即启动乙循环水泵运行,2:39分停止甲循环水泵,检查发现自由端南侧有磨损,对自由端进行了研磨修刮处理。20:19进行甲循环水泵带负荷试运,电流156.8A,20:25停止乙循环水泵。
就地多次测得电机轴承两端温度最高54℃。DCS画面上显示A相线圈温度2(最高)121℃,B相线圈温度1(最高)119℃;轴承温度1(最高)48℃。因A相线圈温度2及B相线圈温度1一直呈较快的上升趋势,无法稳定,故于21:20将甲循环水泵倒为乙循环水泵运行。
4月17日,在对甲循环水泵电机轴承常规检查时发现,水泵左右(南北)中心数据偏差0.12mm(即数据左右数据差0.23mm),而后重新调整与修复。传动端北侧侧隙为45丝,南侧0,且有轻微磨损,对中心进行了检查,上下张口均为3丝,左右中心偏差为23丝(往南侧偏),之前侧隙为南侧0.20mm,北侧0.25mm。并对传动端、自由端、侧隙进行了研刮处理,同时对中心进行了调整,结果为左右圆周0.07mm,上下圆周0.09,上张口0.03mm,左右张口0.06mm,并装复。之后18日、19日进行了两次试运,因电机线圈温度偏大,停止试运。
4月19日,召开了专业会讨论,决定将电机百叶窗拆除、加电风扇对电机进行冷却等方法处理后,进行了试运:1号机甲循环水泵一直带负荷运行。各振动参数如下:
电流:158A
振动(单位:mm): ⊙ ⊥ -
自由端: 0.013 0.019 0.052
传动端: 0.035 0.024 0.061
DCS上显示电机线圈温度(最高):A2:115.3℃;B1:110.2℃;
轴承温度:自由端48.7℃;传动端47.1℃。
17:00后因环境温度下降,各测点温度逐渐回落。轴承温度在正常范围内,并保持运行。
3.结论
电机扫膛原因分析为电机安装检修质量把关不严,在运行中转子与定子间发生了相对位移。一是定子在安装后虽然进行了螺栓紧固,但未焊接,存在定子位移可能。二是12日检修瓦时,中心偏差合格,但17日检修时前复查时,不合格,检修过程中存在质量把关不严。三是转子可能存在动不平衡现象,需下次返厂校验。
评论8
楼主 2014/6/3 21:23:25
支持原创
楼主 2014/6/3 22:09:29
支持原创。
楼主 2014/6/4 6:05:50
楼主继续,赞一个!
楼主 2014/6/4 10:07:14
自动化程度高一些有好处,本案例装有DCS系统对事故判断很有帮助。
楼主 2014/6/8 22:53:21
看来你们工厂很大,实力很强呀@!这么大电机反复拆修直是折腾坏人。
楼主 2014/6/11 21:45:04
我们厂也经常有这样的故障,最主要的是事前预防。
楼主 2014/6/12 6:09:01
支持原创,楼主继续!
楼主 2014/9/2 13:36:27
建立养成定期检查的制度,消除事故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