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师论坛

智能制造

机器人踩着快板的节奏走来

xuwenbin
xuwenbin

2016-05-27

  在上周结束的全国科技活动周暨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上,参观者目之所及,机器人的身影最为频繁,有码垛机器人、运输机器人、勘探机器人,还有各式各样的服务机器人。而且,这些机器人可以让参观者零距离接触,进行互动和体验。
  无论是科幻片里的那个力大无比的钢铁侠,还是车间里有节律地挥动着的机械臂,说实话,曾经感觉离自己生活还很遥远的机器人,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不管你关不关心,不管你需不需要,它们正踩着快板的节奏,快速向我们走来。
  尤其是在工业领域,悄然之间,机器人已经开始引领风骚,足迹覆盖了许多行业。


  需求呈爆发式增长
  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高速发展,中国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目前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买家。
  作为我国制造的标杆企业,富士康正在大手笔地生产和使用机器人:2012年,以日产千台的速度制造了30万台机器人用于生产;之后,大手笔地投资至少1000亿元引入100万台机器人。如今,在全国17个省的26个富士康园区中,都可以看到机器人工作的身影。
  中国首个国字号机器人试点集聚区芜湖,作为皖江重要经济城市,机器人产业正步入发展快车道。截至2016年2月,机器人产业园入驻机器人企业56家。其中,工业机器人主机15家,服务机器人主机7家,关键及核心零部件6家,系统集成21家,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3家,机器人投资平台公司一家,租赁平台一家。
  就在机器人企业涌入芜湖之时,江西的企业也对机器人表现出了极大热情。目前,江西机器人主要集中在汽车及零部件、军工、采矿、医药、服装业等制造企业。据悉,为促进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避免遍地开花、单打独斗,江西省委政研室、省工信委调研组发出建议,积极搭建机器人产业发展平台,依托省内高校和企业科研成果,统筹规划建设江西机器人产业园,重点培育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究成果产业化。
  享誉全球的“世界工厂”东莞,目前集聚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已接近200家,工业机器人市场应用约为1万台,智能装备制造企业约400家。目前,东莞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开始投入建设。
  同样,引领新技术发展的深圳,如今很多企业也都有了机器人,机器人制造企业超过3000家,其中专业机器人企业有200家,部分企业跻身全球第一梯队。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也别有一番景象,在一些企业中,可以看到机器人正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沈阳政府目前提出,将机器人产业和智能装备产业作为先导产业、支柱产业来优先发展,组建机器人产业联盟,培育机器人产业的高端人才,把沈阳打造成世界级机器人产业基地。
  据了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加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中国很多企业对机器人的需求,会在今后几年呈爆发式增长。
  十八般武艺集一身
  湖南株洲优瑞科有色装备有限公司是一家金属冶炼企业,传统的生产线完全靠工人纯手工操作,不仅工艺不精细,而且还造成效率低、产品质量差等问题。同时,操作工人面临环境危害。
  于是,这里便有了“机器人有色金属冶炼自动化智能化成套装备的研制与产业化”项目,承担着各装备之间的转运、操作、监控等功能。据介绍,机器人抓取一个部件安装到另一个机组只需7秒钟,误差可减少至0.0001秒,精准度高,效率也高。它还有个智能调度的功能,就是可及时发现生产线上某个环节出现的状况,并迅速反应至处理器,再由人工来处理。
  “机器换人,并不是简单地代替一个人,而是要提高产品质量、生产效率,降低产品成本、能耗、管理费用等。”该项目负责人介绍,整套设备的投入使用,为企业减少了230个工人。
  减少人工,正是我国很多企业“机器人换人”的一个主要原因,既能在生产中代替人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耗时的作业,又可以代替人工进行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例如,在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简单装配等工序上,以及在原子能工业等部门中,完成工艺操作或对人体有害物料的搬运。
  由于机器人承担了很多危险或令人厌烦的工作,许多职业病、工伤及因此需要付出的高昂代价都可以避免。由于机器人总是以相同的方式完成工作,所以产品质量十分稳定,会给企业带来确定效益。此外,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工作,产品生产率可预测,库存量也可以得到较好控制。
  机器人的另一优点,是能用于小批量生产,灵活性较高。在生产线终端,机器人还能甄别生产出的产品质量好坏。
  不可否认,机器人也存在弊端,即不能像人一样有回转余地,对零部件以及前道工序标准化要求甚高。因此,使用机器人对于企业管理能力要求非常之高,包括对机器人本身的研究,对整个生产线的综合协调,以及对原料的选择和把控。
  面对机器人的到来,不同人群表现出不同心态:劳动者希望它的脚步来得慢些,企业家却希望它的脚步走得更快,而机器人生产企业则希望机器人飞奔而来。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机器人的脚步能慢下来吗?


  规模替代人工已成趋势
  近年来,在我国廉价劳动力优势逐渐消失、用工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工程机械行业“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织在一起,压缩了加工企业的盈利空间。为寻找新出路,很多制造商开始利用工业机器人技术提高产品含金量,实现机器人自动化生产。
  在发达国家,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己成为自动化装备主流及未来发展方向。比如汽车行业、电子电器行业、工程机械等行业,已大量使用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以保证产品质量和生产高效率。自动化成套装备的使用,将大大提升制造技术的水平,推动行业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工业机器人将推动制造业走向机械自动化、无人化、更高附加值、更创新的制造方向。
  还有,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工作环境的改变和多元化市场竞争,制造业必将加快“机器人换人”速度。
  中国已经成为工程机械制造大国,但与一些制造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要成为制造强国,中国必然要向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转型,这就更加需要精密的加工与制造手段,因而,机器人代替人工将成为发展趋势。
  2013年,我国工业与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须形成完善的工业型机器人产业体系,高阶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所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达到100以上——这就意味着,国家推动工业机器人的数量在未来6年成长约四倍;同时也意味着,“中国智造”时代即将来临。

回帖

评论3

总共 , 当前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返回顶部↑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16 C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