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投资与发展分析
-
-
jhlu3
2009-07-10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同时全球还
有20亿人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这个时候,全世界都把目光投向了可再
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这之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
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
用的能源。太阳能每秒钟到达地面的能量高达80万千瓦,假如把地球表面
0.1%的太阳能转为电能,转变率5%,每年发电量可达5.6×1012千瓦小时,
相当于目前世界上能耗的40倍。
当电力、煤炭、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频频告急,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
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
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欧洲一些高水平的核研究机构也开始转向
可再生能源。截至2002年底,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能力已达56万KW,实际装
机容量近400万KW,组件成本下降到3.5美元/WP。预计,2020年光伏组件的
价格将下降到1美元/WP以下。目前世界最大的光伏工厂年产36MW,价格为3
-4美元/WP。
我国太阳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储量达每年17000亿吨标准煤。太阳能资源
开发利用的潜力非常广阔。我国地处北半球,南北距离和东西距离都在5000
公里以上。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大多数地区年平
均日辐射量在每平方米4千瓦时以上,西藏日辐射量最高达每平米7千瓦时
。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小时。与同纬度的其他国家相比,与美国相近,比欧
洲、日本优越得多,因而有巨大的开发潜能。
在国际光伏市场巨大潜力的推动下,各国的光伏制造业争相投入巨资,扩大
生产,以争一席之地。中国作为世界能源消耗第二大的国家也不例外。与国
际上蓬勃发展的光伏发电相比,我国落后于发达国家10-15年,甚至明显落
后于印度。但是,我国光伏产业正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05年底国内光
伏电池生产能力已达200MW以上。在国家各部委立项支持下,目前我国实验
室光伏电池的效率已达21%,可商业化光伏组件效率达14-15%,一般商业化
电池效率10-13%。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已大幅下降,太阳能
电池的价格逐渐从2000年的40元 / 瓦降到2003年的33元/瓦,2004年已经降
到27元/瓦。这对国内太阳能市场走向壮大与成熟起到了决定作用,对实现
与国际光伏市场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21世纪最有潜力的能源,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太阳能产业是新
兴的朝阳行业,再加上良好的政策环境、行业本身的特性,使得太阳能产业
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成长性好,是
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但要注意控制客观存在的经营风险,竞争风险等以取得
良好的投资收益。
目 录
第一章 太阳能
第一节 太阳能简介
一 太阳能资源的含义
二 太阳辐射与太阳能
三 太阳常数与太阳辐射的光谱
四 太阳能资源的优缺点
第二节 太阳能的利用
一 太阳能利用装置介绍
二 太阳能利用方法的分类
三 太阳能热利用的方式
四 太阳光能辐射利用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太阳能利用的四大步骤
一 太阳能采集
二 太阳能转换
三 太阳能贮存
四 太阳能输送
第四节 太阳能利用技术
一 太阳能电池技术开发进展
二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动态
三 太阳能光伏技术研究
四 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运用
第二章 全球太阳能及其利用现状
第一节 世界太阳能利用现状
一 世界主要城市太阳辐射量
二 世界各地太阳能装置建设
三 地球太阳能计划设想
四 世界各国的“阳光屋顶计划”
第二节 世界太阳能资源开发产业
一 人类太阳能产业的七个阶段
二 世界太阳能科技的高潮与低潮期
三 世界光伏发电应用总体状况
四 世界增加光伏制造业的投入
五 各国对太阳能产业支持政策
六 发达国家太阳能产业现状
第三节 世界纳米太阳能电源研制技术动向
一 光电化学太阳能电池
二 NPC电池的结构、原理及性能分析
三 染料光敏化剂研发进展
四 染料光敏化剂的分类及性能
五 NPC电池现存主要问题与对策
第四节 世界各国的太阳能开发应用
一 德国的生态村建设与太阳能利用
二 西班牙开发利用太阳能的客船
三 韩国研制成功高性能太阳能电池
四 日本太阳能发电装机居世界第一
五 美国能源部加紧太阳能利用脚步
六 非洲地区关注太阳能开发产业
七 希腊太阳能开发状况
第三章 我国太阳能资源及其利用
第一节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及技术应用
一 我国的太阳能资源储量与分布
二 中国太阳能资源开发现状
三 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的应用
第二节 中国太阳能开发利用概况
一 中国太阳能利用现状
二 太阳能在中国农村的利用
三 我国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优势
四 中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特点与建议
第三节 中国近年太阳能利用的进展
一 太阳能资源开发进入规模实用阶段
二 太阳能热利用技术世界领先
三 太阳能开发利用市场进一步扩大
第四节 我国各地太阳能应用现状
一 西藏太阳能利用总体概况
二 西藏太阳能利用率全国居首
三 宁夏太阳能利用现状
四 台湾太阳能利用现状
五 广东建成太阳能发电房屋
六 杭州城酝酿“阳光屋顶”计划
七 福州游泳馆采集太阳能供热
第四章 世界光伏发电产业概述
第一节 光伏发电原理及应用
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原理
二 光伏发电系统的部件构成
三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四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使用事项
五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效率组成
六 对太阳能发电的认识误区
七 几种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介绍
第二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经济性分析
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单位供电成本
二 与火电及其它发电系统单位供电成本对比
三 光伏发电应用的经济使用范围分析
第三节 世界光伏发电产业概况
一 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大纪事
二 国际光伏发电产业现状
三 国际光伏产业的发展动向
四 2004年全球太阳能发电产业增长六成
五 光伏发电成为世界发展最快高新技术
第四节 世界各国的光伏发电产业状况
一 德政府鼓励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
二 日本光伏发电产业概述
三 日本光伏发电能力全球居首
四 荷兰光伏发电产业现状
五 美国光伏发电产业剖析
六 美国百万屋顶计划与光伏发电产业
第五节 国内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最新动向
一 光伏发电趋于与建筑体系结合
二 不同国家BIPV系统的发展介绍
三 光伏发电成本将大幅降低
四 太阳能电力的使用开始走向普及
第六节 欧洲的光伏发电与建筑结合
一 欧洲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规划
二 欧洲BIPV的发展及对电池的要求
三 开展BIPV应该注意的问题
四 德国的BIPV与十万光伏屋顶计划
第七节 国内外光伏发电产业比较
一 技术比较
二 产业比较
三 市场比较
四 对我国的启迪
第五章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概况
一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现状
二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研发现状
三 太阳能发电在中国成为新兴产业
四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实力达到世界一流
五 光伏产业基地把阳光变成绿色能源
第二节 我国光伏发电产业的优势与好处
一 我国发展光伏发电的必要性
二 西部地区发展光伏产业的三大优势
三 太阳能电力填补电网供电“死角”
四 光伏产业驱动硅材料产业增速迅猛
五 光伏发电将有效缓解未来能源短缺
六 《可再生能源法》打开光伏产业局面
第三节 全国各地太阳能光伏产业
一 江苏组成光伏产业联盟向太阳要能源
二 云南光伏产业解决偏远地区缺电问题
三 河北保定力争成为光伏产业基地
四 青海兴建太阳能光伏电站
五 上海光伏发电产业目标三年达百亿
六 BP、壳牌争抢新疆太阳能光伏市场
七 无锡率先施行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
第四节 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及动向
一 光伏技术与工业的发展进展
二 PV/光伏发电技术介绍
三 光伏扬水与照明应用系统结构
四 电力电子技术在光伏系统中的应用
五 发展中国太阳光伏电池技术的建议
六 上海地区太阳能发电系统最佳化设计
第五节 光伏发电与建筑结合
一 与建筑结合的并网光伏发电简介
二 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的形式与特点
三 太阳能建筑的技术途径及优点分析
四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研究进展
五 国内建成首个屋顶光伏并网示范电站
六 建议尽快制定“中国屋顶计划”
七 新型太阳能屋面发电建材与并网系统
第六节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光伏产业处处受到牵制
二 国内光伏利用存在五个问题
三 中国光伏面临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四 我国光伏产业有待突破瓶颈
五 太阳能光伏发电亟待更快发展
六 光伏发电产业存在"两头在外"现象
第七节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 光伏产业是突破能源瓶颈的出口
二 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应加快发展
三 节约型社会城市可向太阳要能源
四 光伏发电产业腾飞需“政策+技术”
五 光伏发电市场开发需各方共同努力
六 公共建筑应优先考虑光伏发电系统
第六章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分析
第一节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概述
一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历程
二 中国当前光伏市场的分类
三 中国光伏发电的潜在市场
四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容量
第二节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运行状况
一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现状
二 户用光伏系统市场应用现状
三 我国光伏产业公益性大于市场性
四 中国西北民用光伏发电市场状况
五 我国光伏企业的商业化道路
六 中国光伏发电产品欧美市场站稳脚跟
第三节 全国各地光伏发电市场分析
一 西藏地区光伏市场
二 青海无电地区光伏电源市场
三 江苏地区光伏市场
四 上海地区的光伏市场
五 北京地区光伏发电市场
六 台湾光伏发电市场
七 其它地区光伏发电市场
第四节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开发面临的问题
一 光伏发电市场化的障碍分析
二 国内光伏市场尚待政策拉动
三 边远无电地区光伏应用亟需开发
四 太阳能电力产业与市场难以对称
第五节 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建议
一 用政策启动我国光伏市场
二 光伏产业应当采取跨越式发展
三 着力开发和培育中国光伏应用市场
第七章 光伏电池产业概况
第一节 太阳能电池简介
一 光电转换原理
二 太阳能电池的性质及应用
三 太阳能电池的种类
四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生产
五 太阳能电池应用领域
六 纳米技术制备太阳能电池
七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历程
第二节 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
一 国际太阳能电池产业现状
二 国外太阳电池和光伏发电的进展
三 摩尔定律在太阳能电池新领域生效
四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现状
五 我国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
六 太阳能电池设备生产行业增长迅速
七 中国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第三节 太阳能电池产业动向
一 三企业共建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二 南京开建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
三 本田推出低成本太阳能电池
四 安泰科技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化龙头
五 日本京瓷开发出200W太阳能电池
六 2007年日本三菱将生产太阳能电池
七 德国肖特集团开拓中国光伏电池市场
第四节 太阳能电池市场
一 世界太阳能电池市场现状
二 全球太阳电池产量增幅显著
三 太阳能电池全球供不应求
四 国际太阳能电池市场潜力巨大
五 推广太阳能电池势在必行
六 太阳能电池市场上的双巨头
第五节 不同材料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一 硅系列太阳能电池
二 多元化合物薄膜太阳能电池
三 纳米晶化学太阳能电池
四 氧化金属材料太阳能电池取得进展
五 高效塑料太阳能电池研制成功
六 利用集成电路废晶片生产太阳能电池芯
第六节 各国太阳能电池技术进展
一 日本弯曲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
二 中国太阳能薄膜电池突破转效难题
三 加拿大塑料基材太阳能电池
四 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特性
五 美国有机光伏太阳能电池研究
六 德国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七 薄膜型太阳能电池科研动态
第八章 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前景与预测
第一节 世界光伏发电产业的未来
一 未来世界光伏发电的畅想
二 光伏发电是人类最理想的能源
三 21世纪国际光伏产业展望
四 21世纪光伏发电产业的趋势
五 光伏发电有望成为世界主导能源
六 大规模利用光伏能源的时代即将到来
第二节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前景
一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方向
二 中国光伏发电应用的前景展望
三 中国光伏产业的前景广阔诱人
四 中国并网光伏发电发展前途看好
五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未来规模预测
第三节 太阳能光伏发电市场预测
一 太阳能光伏发电推广前景光明
二 太阳能电池市场前途广阔
三 全球光伏发电市场的走势
四 国际太阳能光伏市场五点发展趋势
五 2006年太阳能电池行业利润率将有回落
第四节 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及前景分析
一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呼唤投资商
二 光伏行业投资机会及前景分析
三 西部地区风能、太阳能发电投资升温
四 天威英利投资亿元完善光伏发电产业链
五 众企业争相投资山东光伏发电
第五节 光伏发电技术进步的趋势
一 世界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进展预测
二 国际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趋势
三 未来光伏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 国内外光伏技术及市场发展趋势
第六节 沙漠大规模光伏发电利用前景展望
一 沙漠大规模利用光伏发电的可行性分析
二 大规模光伏发电能源基地选择及运行特性
三 2050年电网对大规模光伏发电的适应性
四 极大规模光电外送方案设想及障碍
五 发展我国大规模光伏发电的步骤与建议
第七节 太阳能电池产业发展前景
一 世界各国的太阳能电池计划
二 太阳能电池开发及应用方向
三 太阳能电池产业的发展潜力
四 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前途可期
五 太阳能电池新技术使之廉价实用
六 中国太阳能电池产业未来光明
七 不同材料的太阳电池发展趋势
第九章 行业主要企业介绍
第一节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 公司简介
二 市场业绩
三 销售服务网络
第二节 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
一 企业简介
二 产品性能
三 产品应用范围
第三节 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 公司简介
二 营销网络
第四节 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
一 企业简介
二 科技实力
三 人才战略
四 公司发展战略
第五节 其它相关公司介绍
一 上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二 昆明天达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 北京世华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四 深圳创益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第十章 产业相关政策法规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第三节 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运行管理暂行办法
第四节 2000-2015年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要点
第五节 2005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
第六节 光伏项目销售赠款管理办法
第七节 2005年部分省(区)风能和太阳能激励政策
第八节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控制器、逆变器的技术要求与质量
第九节 家用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GB/T19064-2003)摘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