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师论坛

石油化工社区

辽河油田数据信息化探讨

jhlu3
jhlu3

2009-09-15

大量的勘探开发原始数据、处理解释成果、地面工程信息、原油和成品油信息是辽河油田的重要资产。因此,辽河油田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建设以数据资产管理中心和数据调度中心为主要标志的、完善的数据中心,以勘探数据银行建设和勘探开发信息一体化为先导,初步实现勘探开发、地面工程、储运销售以及经营管理信息的集中管理,为建立知识型企业奠定基础。 

  数据中心是未来几年辽河油田信息化工程的重点,它决定着辽河油田数据库建设和管理以及应用集成的策略。它整合所有数据,运用科学的模型和分析方法,为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储运销售等各个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经营提供准确、快捷和全面的信息支持。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模型、数据接口、数据库,基本实现辽河油田各系统、各单位、各专业之间的数据共享。不论是管理人员,还是研究人员均可以从辽河油田数据中心中快速、准确的找到所需数据,解决长期以来数据无法共享、数据多路来源、数据手工收集等问题,把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从繁重的数据收集整理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
数据中心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数据采集是指规范各专业数据采集的工作流和数据流,实现数据采集的准确、完整与及时。数据经由采集、录入、处理、解释、审核、传输、加载、应用、质量跟踪控制、维护等过程,归档进入数据主库。数据源单位在进行数据采集的同时,又首先是数据应用的第一单位。数据的应用需求由本单位的厂和分公司的数据库系统提供。当涉及到跨系统的或在本系统内跨单位的数据应用需求时,由数据管理中心负责统一协调,并从数据管理中心主库中共享所需数据。各数据源单位向数据主库加载数据的方式,由数据主库规定,并通过基于元数据的自动化管理控制实现。数据主库对纳入资产管理的数据进行数据信息发布,供各部门、各单位进行检索。

  数据共享是指相对独立的数据管理中心数据主库以及生产管理数据主库。它的建立主要用于实现企业数据资产的共享和保护。数据主库是支持项目库乃至整个数据中心运作的核心,它通过数据调度的方式满足各项目数据库的共享应用需求,数据主库需要海量的存储设备,应用存储区域网技术(SAN),建立大规模的信息存储场所。油田公司各专业系统负责项目库的整体规划、设计、协调和应用工作。在应用项目开展过程中,数据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参与设计、监督、测试及运行,以达到数据资产共享的目的。各项目库在进行建设规划时,充分考虑到应用成果的存储和共享,以及高效、快捷地向数据主库提交信息。这需要通过建立合理的知识库结构、加强项目管理等方式来实现。已得到的应用成果要及时向数据主库移交,并受数据管理中心的统一调度以实现知识成果共享。按照勘探、开发、地面工程、储运销售、企业管理专业系统分类,构建数据管理中心数据主库和生产管理数据主库,并开发数据资产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产的加载、备份、检索、信息发布、安全控制、标准建设、维护管理等过程的自动化科学管理建立健全数据调度的元数据管理模型,在基于元数据管理的基础上,开发数据调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的使用申请、审批、调度、维护等功能,满足数据共享应用需求。并结合各专业系统数据主库的数据模型需求,开发一定的数据预处理程序接口,使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逐步与数据库建设工作分离。同时,开发标准化管理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系统,实现数据的完全性、一致性、准确性、及时性、标准化等方面的质量检查、分析和跟踪管理控制。

  数据主库包括数据管理中心数据主库和生产管理数据主库。它是利用先进的数据管理技术,遵循一致的石油数据模型标准,建立将整个油田公司数据统一、集中管理的多用户的GIS浏览查询界面。它是各专业数据库信息的总和,通过企业网及相关的基础服务把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管理活动中产生的各类数据收集和统一组织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管理的信息资源,并以企业资产的形式进行存储和备份。数据主库对各个专业数据库提供的数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并提供各个专业应用系统间的信息共享服务,支持全局性的生产管理和综合研究。各专业数据库向数据主库加载全部的数据,数据加载的方式由数据主库规定,并通过基于元数据的自动化管理控制实现。原则上,数据主库不直接面向应用服务,而是通过数据调度的方式,形成数据共享机制,为各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数据综合应用提供数据服务。数据主库的建设采用数据银行的技术,它是专门针对多学科应用软件间数据共享的需求建立的。石油数据银行的支持软件可以分为四类,一是数据银行的核心,综合有关数据管理、安全、通信及存取的实用程序,以POSC数据模型为基础;二是包括数据索引、存档、以及处理多层次的存储设备与数据的连接等存储管理类软件;三是输入输出实用程序和质量控制服务程序;四是各专业应用系统接口。

  

回帖

评论1

总共 , 当前 /
首页 | 登录 | 注册 | 返回顶部↑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 Copyright(C) 2016 CE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