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新周期:数据包与包之间的间隔,请求指令发出后,设备正确应答后,第二次发送的时间间隔,通常仪表要大一些100MS以上,其它可以小一些。
2、超时时间:请求数据包发出后,设备不能正确应答超过这个时间后,系统自动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3、故障后恢复查询:
周期:是指设备故障后重新查询设备的周期,默认是5分钟查询一次。
最大时间:是指故障后重复查询设备的最长时间,默认最长时间为60分钟。如图,如果设备在12:00故障,那么在12:00-13:00之间系统就会按照上面所设置的周期(如5分钟)去查询。如果设备在13:00也就是60分钟以后仍没有恢复,那么系统 就对这个设备放弃查询了。
4、动态优化:只采集活动点数,其余的点不采集这样可以提高采集效率。 活动点就是当前画面的点数+组态历史参数的数据点。
5、初始禁止:运行力控后先不采集,需要采集的时候可以用DEVICEOPEN()函数来打开设备并采集。
1楼
0
0
回复
2、超时时间:请求数据包发出后,设备不能正确应答超过这个时间后,系统自动发送下一个数据包。
3、故障后恢复查询:
周期:是指设备故障后重新查询设备的周期,默认是5分钟查询一次。
最大时间:是指故障后重复查询设备的最长时间,默认最长时间为60分钟。如图,如果设备在12:00故障,那么在12:00-13:00之间系统就会按照上面所设置的周期(如5分钟)去查询。如果设备在13:00也就是60分钟以后仍没有恢复,那么系统 就对这个设备放弃查询了。
4、动态优化:只采集活动点数,其余的点不采集这样可以提高采集效率。 活动点就是当前画面的点数+组态历史参数的数据点。
5、初始禁止:运行力控后先不采集,需要采集的时候可以用DEVICEOPEN()函数来打开设备并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