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的日新月异,其发展的特点如下:
⑴不断研制新型传感器,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从目前的发展动向看,微波遥感、同一颗卫星装载多种传感器,如已发射的欧洲空间局欧洲遥感卫星一号和日本地球资源卫星一号装载的多种传感器是今后发展的重要遥感手段。
⑵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象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空间分辨率的跨度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气象卫星的1.1公里、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的80米,日本海洋观察卫星一号的50米,美国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和欧洲空间局欧洲遥感卫星的30M,法国资源卫星-1,2,3,4高分辨率可见光的10米、20米到印度资源卫星的5.8米,德国资源卫星的5米。
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法国资源卫星第一次实现CCD扫描仪的侧向立体成象功能,接着又有印度资源卫星的侧向立体成象,现在更有美国三家公司宣布他们将推出21世纪新型CCD-Eyeglass卫星,其立体观测是“全方位”——有前视、后视和侧视。
⑶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象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如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气象卫星每天可接受二次图象,美国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专题制图仪的重复周期分别是18天和16天,法国资源卫星为26天,印度资源卫星为24天。
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⑷尽可能增加光谱分辨率,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能透过大气的各类电磁波谱,向红外、远红外和微波方面扩展;另一方面则将光谱段划分更细。如美国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有七个光谱段,AVIRIS机载可见光和红外成象光谱仪,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段内划出224个波段,我国的航空成象光谱仪有71个波段,其中可见光32个波段,短波红外32个波段,热红外7个波段。
基于上述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向多种传感器、多级空间分辨率、多谱段和多时相方向发展。
1楼
0
0
回复
⑴不断研制新型传感器,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从目前的发展动向看,微波遥感、同一颗卫星装载多种传感器,如已发射的欧洲空间局欧洲遥感卫星一号和日本地球资源卫星一号装载的多种传感器是今后发展的重要遥感手段。
⑵形成多级空间分辨率影象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空间分辨率的跨度从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气象卫星的1.1公里、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的80米,日本海洋观察卫星一号的50米,美国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和欧洲空间局欧洲遥感卫星的30M,法国资源卫星-1,2,3,4高分辨率可见光的10米、20米到印度资源卫星的5.8米,德国资源卫星的5米。
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法国资源卫星第一次实现CCD扫描仪的侧向立体成象功能,接着又有印度资源卫星的侧向立体成象,现在更有美国三家公司宣布他们将推出21世纪新型CCD-Eyeglass卫星,其立体观测是“全方位”——有前视、后视和侧视。
⑶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象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辨率低的而时间分辨率高。如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气象卫星每天可接受二次图象,美国陆地卫星多光谱扫描仪、专题制图仪的重复周期分别是18天和16天,法国资源卫星为26天,印度资源卫星为24天。
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⑷尽可能增加光谱分辨率,一方面是充分利用能透过大气的各类电磁波谱,向红外、远红外和微波方面扩展;另一方面则将光谱段划分更细。如美国陆地卫星专题制图仪有七个光谱段,AVIRIS机载可见光和红外成象光谱仪,在可见光和红外光谱段内划出224个波段,我国的航空成象光谱仪有71个波段,其中可见光32个波段,短波红外32个波段,热红外7个波段。
基于上述遥感技术发展的特点,未来的遥感技术将向多种传感器、多级空间分辨率、多谱段和多时相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