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zzunzheng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180 2024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7-06-06
最后登录时间: 2009-10-12
-
怀旧是一种精神唠叨
szzunzheng 发表于 2007/9/13 11:58:31 665 查看 1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所有的怀旧都是一种精神唠叨。一个人处于怀旧的临界,他已经老得只剩下回忆。一个时代热衷于怀旧,恰恰因于缺乏记忆。没有记忆的今代,对于有记载的前代的钟情,分明的当下的苍白。历史可能是一把胡琴,拉过去咿呀,拉过来咿呀。变化的是节奏与音符,依旧那曲本。
如果怀旧不是一种精神唠叨,清史就不可能一次次被重复地搬上舞台,百看而不厌。还不是整部清史稿的铺展,单就康雍乾三个皇帝的戏说与正传,在每天的电视频道交错上演的事实,早已造就几年来的舞台血泪,长盛不衰。
2000年岁暮之际,日本《朝日新闻》说:中国电视剧中,历史题材的最受观众欢迎。其实1999年也一样,其实2001年也一样,其实2002年还一样。历史从未象今天这样被深情地关注。这个时代里的人们的眼睛,长在背后。这个时代的嘴唇的嗫嚅,都是卷舌。
关注历史的时代,仅仅算是一个有素质的时代。正视历史,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时代。在今天,所表现出极端的商业意义上的人文关怀,更多地趋向于炒作、作秀,或者收视率、点击数,功利的趋动,必然形成一个在关注中斜视或调戏历史的态度。这样,怀旧委实是一种彻头彻尾的精神唠叨,总是捡着舒服的来说,拿放着一种好心情来说,编造着儿女情长与无稽之谈,以博得关注历史却又不了解历史的观众的掌声与喝彩。
张爱玲在《更衣记》里分析时装与时代的关系,提及过旗袍。这发源于满洲的旗装,于入关后一直与中土的服装并行着。满族入关后不久,他们的妇女看到了中原服装妩媚的一面,也想改旗袍为较为亮丽的袄裤,然而皇帝下诏禁止。这样,汉满两族,各穿各的,井水与河水的关系,中华服装多出一种样式,岂不是一件好事?
有趣的是,清朝----这最后的封建王朝在人们快意的掌声中一倒,旗袍反成了彼时中国妇女一致采用的服装。时装是时代特质的表现,然而并非就能就旗袍的宠辱看出其间有什么怀旧的情结,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对晚清一往情深,1921年旗袍的兴盛,与复辟无关。张爱玲认为,这是因为那个时代的妇女蓄意要模仿男子。在我看来,她的解释,甚是牵强。倘若如此,那么今天世界上的华人妇女一统于庄重场合着旗袍,绝然没有模仿男子的意思。
我们还是来说说今年春节期间满街花红柳绿的唐装。唐装与旗袍之对比,前者男女老小咸宜,后者只适合妇女。换一句话说,并非每个人着唐装都好看,但每个妇女着旗袍一定得体。再换一句话问:为什么不着汉装、明装,或宋装?这当然与上海那个会议有关,但不是最要紧的联系。没有那个会议,中国人在某个时候,依然还是会着唐装。其实,这一直是每个时代的中国人的梦想:唐装。
可以不可以这么说,因为清朝是最靠近我们的一个朝代,唐朝是最靠近我们理想的一个朝代。怀旧,总是围绕着亲近的人和事,比如父母、子女、情人、最好的朋友。清史的翻新重演,是我们对太远的史资有点犯疑,注重于康雍乾,是我们对祥和强盛的一种念叨。无休止的念叨,看似的还不怎么烦人。那么,唐装,就是对一切一切的美好过去的再强调与总结。总结,其实就是一种唠叨。
一个善于唠叨的时代,必然是一个钟情于繁枝细节的时代。我们在这样的时代里生存,我们每个人都在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