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PLC与PAC » 工业控制计算机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之7

强强

强强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4136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7-08-18

最后登录时间: 2008-03-03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工业控制计算机产业现状与发展策略之7

强强  发表于 2007/10/27 16:54:48      909 查看 2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1)工业PC:化工、电力、轻工、石化、及机械等行业需要工业PC及OEM产品几十万套,35~45亿元;
 (2)嵌入式计算机:家用电器等行业需要嵌入式计算机OEM产品,单片机、单板机、控制器,家电等配套控制器1500~2000万台,25~30亿元;
(3)PLC装置:炉窑、机床、机械、冶金、各种生产线、铁路、水处理设备等需要PLC装置20万套,25~30亿元;
(4)DCS系统: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需要DCS系统工程1500套,30~35亿元;
(5)FCS系统:石化、化工、电力、冶金等行业试点采用FCS系统,3~4亿元;
(6)数控装置:机械、建材、轻工、能源、冶金等行业需要CNCS万套,20~25亿元;
(7)进口成套设备配套控制系统30~40亿元。
近几年来,我国工业控制计算机得到快速发展,年增长速度达10-15%,有几种品种系列国产比重在增加。如工业PC占40%、DCS占40%、数控占20%、PLC占10%以下。
2.8 几个主要领域“十五”需求情况
电力:水电工程、水电改造以及农村电网改造与建设,预计需求量比“九五”增长10-15%;冶金:冶金企业技术改造,预计维持“九五”的需求水平;
石化:随着国产工控机系统性能和可靠性的提高,企业技术改造将会增加国产化系统的比例,预计需求比“九五”增长5%;
环保:环保工程将是国家“十五”发展的重点之一,预计比“九五”增长150%;
交通:随着高速公路、铁路、城市交通等建设和改造,对交通控制、监督、管理及新型运输工具的自动化提出了要求。预计比“九五”增长50%;
建筑:随着现代建设和城市居民小区的建设速度进一步加快,这是工控机应用 不可忽视的一个领域,“十五”需求预计比“九五”增长60%;
西部大开发:西气东输、基础设施、环保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建设,对工控机提出新的需求,市场十分广阔。
3. 我国工控机发展策略
3.1 我国工控机发展制约因素
制约我国工控机发展的因素很多,主要如下四点:
(1)工业企业效益不好,就投资类需求看出,我国还没有很好完成工业化任务(正处在工业化中期),传统工业改造的任务十分繁重,因我国经济基础不好,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这都使企业直接效益不好,因此向工业投资力度明显不足,往往是新建工业企业设备因钱少,只考虑机(机械),不考虑“电”或“控制”(微电子、电力电子、计算机 和工业控制计算机),因此,一次投资较多的DCS、大型PLC、工业PC等工控机,NC、FMC、FMS等数控,以及CAD、MB、机器人、自动化立体仓库、交流电动机调速器等设备很少被采用。已建成的工业企业需要改造也缺“电”的投资,因而形不成工控机的需求。投资力度不足是主要的,在计划体制下,设计院知识更新慢,设计不选用先进设备也是一个因素。
(2)微电子技术落后,不能很好支撑工控的发展。工控要配套的集成电路、电力电子器件,关键外部设备和系统软件等基本依靠进口,致使工控机整机产品开发周期较长,投入市场的产品除STD总线、工业PC机、DCS、经济型数控只形成小批生产外,所有工控产品均未形成规模生产,如:FCS、数控、PLC、变频调速器等产量少,很难形成产业,容易受到国外新机型的冲击。
我国已下定决心,加大投入给政策,尽快把软件产业、集成电路搞上去。
(3)我国的工控机人才整体水平不高。工控机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对人才要求较高,都要即懂机又懂电,即懂工控机硬软件 又懂应用工业工艺的复合人才。这类复合人才我国比较缺乏,人才使用机制又不尽合理,因此工控机的成果不多,为数不多的成果也难商品化和推广应用,形不成规模市场,整体效益很难体现。
(4)我国(工控机)企业对市场不适应。尤其是国有企业由封闭到开放;由计划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到面对技术、质量、价格激烈竞争的世界市场。企业在制度、组织、管理、技术等方面均需要改革和创新,以提高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以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但这均有个过程,需要时间。
1楼 0 0 回复
总共 , 当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