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晚,100多位村民手持铁棍等工具,冲进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普安制革集控区4家工厂进行了打砸,凡是能碰到的玻璃无一幸免,两条看门的狼狗也被打死。据了解,村民打砸工厂的原因是“难忍工厂废水、废气污染”,也有人认为是“污染补偿款”迟迟不发。当晚,当地政府、公安局、环保部门等紧急介入调查和协调。(4月11日《海峡都市报》)
村民打砸工厂,自然要承担责任,这一点无需笔者赘言。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村民们在无端遭受环境污染的巨大伤害之后,还拿不到相应的“污染补偿款”,发怒似乎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情绪流露。如今,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都“紧急介入调查和协调”了,可这种介入和协调未免有些滞后了。试想,如果他们早一点积极出面治理污染、协调关系,事情还会闹到今天这个地步吗?当然,有些污染可能短时间内无法彻底根治,但至少应该提前给村民们讲清楚,政府有难处,村民也不是不能理解,你只要把工作做在前面,理顺污染企业与村民之间的关系,该发放的“污染补偿款”要及时发放到位,让村民对问题解决有个盼头,我想,他们也会有足够的耐心去等待。
企业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企业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如今,福建泉州市泉港区普安制革集控区受大气污染、水污染的村民已经达五六万人,“废水处理厂上空飘着一股难闻的气味,被风吹到附近村庄后,一些人会感到恶心、呕吐,部分人会感到头昏昏沉沉的”,面对这种情况,当地政府部门不应该不清楚,如果不是他们懒政的话,这些问题早就该得到重视和治理了,又何至于等到今天不得不“紧急召集各方代表紧急商讨”呢?我不否认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处理方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这种意义还仅仅局限于缓解矛盾上,如果污染问题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得不到解决,“污染补偿款”还不能及时发放到村民手中,我相信,村民迟早还会采取其他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也许有人会说,村民为什么非要采取这种极端手段呢?但仔细想想,除此之外,他们还能有别的选择吗?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我相信,任何一个村民都不愿意去为难某个工厂或企业,除非他们的利益受到了严重伤害。村民怒砸村里企业,从某种程度上讲,恰恰折射出了当地管理者和决策者的最大失败:不注重问题的及时妥善解决,不按科学发展观办事,对污染睁只眼闭只眼,直到矛盾不可开交的时候,他们才想着去善后。在这种管理思维作用下,难免会出现环保部门对污染两耳不闻、政府领导对污染矛盾缺乏认知、村民与企业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局面。
如今,泉州市各职能部门都已经介入处理了。笔者希望这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良好开端:对于环保部门而言,应该从中吸取教训,真正做到聆听民声民意,把村民最关心、与村民关系最密切的污染问题及早解决妥当;而作为政府和警方,也应该从中反思问题的根源,而不是简单地采取行政手段将闹事村民处罚了之。毕竟,地方政府心中是否装着百姓、是否以人为本,这次事件就是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