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中水电三门峡海外分公司”承包非洲供水改造工程
现在,非洲多数国家已进入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初级阶段,特别在工业、商业和民用建筑、路桥建造、城市供水等方面尤为突出,中资公司在承揽项目后,一般会从中国国内采购大宗材料,但也有公司出于时间或其他方面考虑,从当地、南非和欧洲国家采购,让人有“肥水流入外田”之感。所以,国家外贸管理部门可以协调有实力的外贸公司,在非洲设立一至几个大型的物资、材料储存与供应基地,向非洲市场敞开供应,缓解中资公司和其他外国公司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材料短缺问题,同时也能赚取更多的外汇。在非洲经营建筑材料、五金水暖、电工器材的个体华商也应走出店门,主动与中资公司接触,争取物资供应机会。中资公司除了采购大宗材料外,还就近购买小件或缺损件,以做到拾遗补阙,在材料短缺后紧急进行补购,这给了个体华商极好的赚钱机会。或许有读者认为这是废话,谁开店都会如此,还用教?其实不尽然。中国人很多,但交际圈子很窄,除了打麻将,平常基本上互不来往。在非洲异国他乡的街上相遇,谁也不认识谁,“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早已成为笑谈,因为哭不过来。另外,中国个体商人不讲信誉,唯利是图,集体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喜好窝里斗,看同行笑话,整体素质偏低;他们对中资公司的概念十分淡薄,因为对方拿工资,吃皇粮,和自己不搭边,没必要去知道他们在这个国家干什么。而对于中资公司来讲,因涉及行业竞争,大家认识,见面后只是点头之交,有关行业话题讳莫如深,更谈不上交流。至于和个体华商交往,他们同样感觉没必要,也没时间和兴趣。笔者在非洲实地采访时就遇上这种缺乏交流的怪事,一家中资公司在做城市供水改建工程时被迫停工,因为基建部分所急需的200─300吨钢筋难以到位,我告诉现场的项目经理,这个国家有两家中国人自建的轧钢厂,有钢材低价销售。他当时颇感意外,整个公司就没人知道这个信息,所需钢材一直从南非高价购进。笔者随后通过电话与轧钢厂老板取得联系,发现他把精力集中在当地市场的低价倾销上,厂里没有一部电脑,更谈不上上网销售,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国家有几家中资公司,所以,也没有向螺纹钢消费大户的各中资公司推销自己产品的概念。
图片说明:这是非洲野外2人高的荒草,不是庄稼。
连载之四:农 业
非洲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0.2%,为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非洲种植业得天独厚,撒哈拉以南广袤的土地多为热带草原或可供种植的丘陵地带,很多国家人均可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出许多倍。由于数万年的腐殖作用,非洲的土地非常肥沃,很多耕地多年不用施肥,农作物却很茂盛。因地处热带,光照充足、雨水充沛,农作物可进行两季或三季轮耕。
非洲天地广阔 农业大有作为
非洲幅员辽阔, 土地肥沃,资源丰富, 草原广阔 气候条件得天独厚。许多中国人走进黑非洲后都会感到意外: 除了南非经济发达,农业耕种表现不俗外,其他国家的土地大半处于荒芜状态,粮食严重依赖外援,普通民众的生活水平仍处于温饱线以下。当一些穷国发生饥荒或其他灾难时,饥民们总是伸长脖子等待救援, 却不将目光转向脚下的土地展开自救,这些广袤而肥沃的土地,均能改造成万顷良田却长久被荒弃。非洲人对待土地无所谓的态度让世人产生误解,认为他们太懒。但笔者坚持认为,对此现象不能简单武断地下结论,因环境不同,历史发展的方向不同,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强加其中。例如,中国从历史上就非常重视土地,耕地面积不广却要养活众多的人口,土地便承载着人们太多的希望和浓厚的感情。在古代,中国人离开了土地就很难生存,土地是万物之根,是人们的衣食父母, 所以,中国在远古时期就出现高度的农业文明。而非洲大陆四处临海,海洋资源为沿海渔民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非洲还是一个盛产热带水果的大陆, 集中了全球最多的野生动物,人们外出狩猎,采摘椰子、香蕉、芒果、木瓜、菠萝、木薯等,饿了吃点水果,渴了喝些椰子汁,何须为生计而发愁。从历史上他们就是自然之子,大自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天然食物宝库, 无需向土地索取,可以不用刻意劳作就能得以生存,所以说正是上帝赋予了黑非洲如此优越的生存环境,才造成了黑人旷日持久的“惰性”。
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人口数字的成倍增长使自然资源逐渐减少,非洲人也因为农业文明的停滞不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农业不兴,国家不稳,经年发生的饥荒已让各国政府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必须要发展农业,做到粮食生产的自给自足,才能解决民众的温饱问题。目前,非洲的可耕地已耕率不到20%,粮食原产不到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3,只相当于中国的1/4─1/5。很多国家在独立后过分依赖资源经济,并不重视农业,农业多为粗放经营,国家缺乏农业机械和农具的生产加工业,农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和社会环境极为薄弱,靠天吃饭,土地荒芜,缺乏平整,谈不上机械耕作,所使用的种子严重退化,种子培育方面几近空白。农民实行锄耕农业,迁徙种植、轮种和摞荒等,粮食单产很低,不能自给,一些主要经济作物的单产也是世界最低的。非洲内陆的许多农民现在种地仍沿用刀耕火种的方式,在雨季来临之前,拿小锄头挖个坑,丢下几粒种子,用脚将土赶回坑内,没有肥料可施,更无灌溉设施,种子发芽后,既不松土,也不除草,原始耕作,任其自生自灭。目前,非洲的粮食和蔬菜严重缺乏,依靠进口,导致粮食价格高于世界平均粮价的2-3倍,蔬菜价格也居高不下。非洲粮油蔬菜的种植、加工落后,农作物基本上是原粮原吃,深加工的粮油副食产品更为缺乏,市场供不应求。
图片说明: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人只用占世界1/20的耕地面积却解决了全球1/5人口的粮食问题,这本身就是奇迹。中国的普通农民到了非洲就可成为专家,一般的农业技术人员来到非洲则可称为教授。几内亚总统孔戴曾说过:“非洲人要解决吃粮吃菜吃肉问题,必须要和中国合作。”中国农业生产发展历史悠久,在种子培育、作物种植、粮油蔬菜的加工、农田水利技术、机械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等方面积累了多年的经验,可以帮助非洲国家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单位面积产量。另外,作为农业生产体系中的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由于资源禀赋的差异,互补性亦较强。中国农村闲余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业种植养殖加工方面的技术和生产资料并未充分发挥作用,因此,中非应加强农业合作,优势互补,资源配置,促进双方在农、林、牧、渔等诸多方面的共同发展。
图片说明:中国菜仔的适应能力与中国人一样强
非洲各国渴望中国人赴非投资农业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称,目前非洲约有2800万人面临严重粮食短缺,非洲常年缺粮,农产品难以达到完全自给,年进口粮食耗资达80亿美元。中非在政府间的高层交往中,各国领导人均对与我国加强农业领域的全面合作抱有强烈的兴趣,尤其是希望我国企业投资于农场项目,依此借鉴中国发展农业的经验,消除贫困,并对外资投资农业,制定了十分详细的优惠政策。
赞比亚 副总统姆瓦佩2005年访华期间和回国后多次向中方提出,赞政府计划辟出北方省一块60-80平方公里的土地作为农业开发区,提供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希望我国投资者前往考察、投资。2006年3月,赞比亚总统、副总统及农业部长接见来访的中国商务部魏建国副部长和全国人大农业委员会万宝瑞副主任率领的农业代表团,双方举行亲切会谈,赞对我国企业加大对赞比亚农业开发力度抱有一定期待。赞比亚现政府非常重视农业,将之视为与采矿业、旅游业并列发展的重点行业,现政府实施的农业政策和优惠措施包括:土地采用租用形式,一次租用年限为99年,并可续租99年,承租方可在租赁期结束前转租他人;建立自由贸易区,增强与周边地区农产品的竞争力;在铁路和公路等道路沿线设立了农业开发区;取消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增值税;对大规模的农业投资者,头五年的红利免税;用于农业的机械设备,前两年每年可按50%的折旧率计算;对用于农业的绝大多数资本货物和机械设备免除进口关税;对进口的原材料免征关税,如有机和无机化肥、橡胶、钢材和塑料,等等。
莫桑比克 总理迪奥戈于2006年3月22日亲切会见了到访的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和全国人大农业委员会副主任万宝瑞率领的农业代表团。迪奥戈欢迎中国企业来莫桑比克投资,希望中方在农业人力资源培训、农产品加工、水利、煤炭、石油开采、矿产开发以及旅游等方面加强与莫合作。其中,莫政府已经将农业问题列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中国在发展农业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和成功的经验,更希望加强两国在该领域的合作,学习和借鉴中国的经验,消除国内贫困。莫桑比克农业政策和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包括:鼓励外资以货币和机器、设备以及经营外资项目所需进口的物资进行投资,也可以技术转让等无形资产进行投资;允许外商开办独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材料、销售本企业产品;享 受2─10 年的免税政策;免除进口税、增值税以及减免50%海关手续费;大豆出口不征关税;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5年内免征所得税;农业投资土地使用费每年每公顷0.25至1美元,使用期限50年,到期可续延,等等。
卢旺达 中国驻卢旺达大使馆戚德恩大使在2006年4月28日应约会见了卢旺达政府农牧业部长安纳斯塔斯•穆莱凯兹,就卢方希望加强双方在农业技术合作事宜上交换了看法。部长说,中国给予了卢旺达包括在农业在内多方面的援助与合作,卢政府和人民非常感谢和赞赏。目前卢旺达农业方面仍十分落后,粮食短缺问题严重,农村人口摆脱贫困问题远未解决。而中国在农业技术方面有非常好的、成熟的技术和经验,卢政府和人民迫切希望能向中国学习农业发展技术,亟盼中国在农业多个方面给予技术援助,并欢迎中方企业来此投资。
加蓬 联合国粮农组织、加蓬、中国在2006年5月于利伯维尔签署一项名为“食品安全特别计划”协议。旨在利用中国农业技术帮助加蓬提高农业生产力,向加蓬传播中国的蔬菜、粮食、家禽养殖方面的技术。中国将在头三年派出8名农业专家、36名农业技术员到加蓬工作。据加蓬农业部长透露,这是发展中国家的南南合作项目,也是联合国实现千年减贫发展目标的一部分。
……
图片说明:
行业可行性投资项目链接
应该说,赴非创办农场,形势一片大好,起码这属于中国人的优势项目,但笔者建议投资人士,与其他行业一样,进军农业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应当实地考察,详细论证,谨慎行事。中国人现在非洲经营农场并不是想象得那么多,其中不乏失败者,在此,笔者给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非洲地处热带,适合种植热带气候下的农作物和经济类作物,最好从中国南方选派农业技术人员赴非进行技术指导。
2,开办农场,所需资金较多,实际花费比预算也多,对于私营企业来说,先缩小规模,部分运营,在实际操作中磨合环境,亡羊补牢,积累经验,待熟悉情况、有把握后才循序渐进,扩大规模。
3,对于私营企业来说,种植农作物时,可以酌情上马家畜家禽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规模大小自己控制,进行多品种经营,形成良性循环。
4,对于私营企业、个体经营者来讲,非常想到非洲开发农业项目,但一时拿不定主意,不知干什么为好!鉴于此,不妨先到非洲某首都大城市郊区租地种菜,投资少,风险小,周期快,做好“菜篮子”工程,不愁无钱可赚!
如何走进非洲投资农业,国人可以先从网上收集信息,选择项目。非洲各国政府一般设有投资促进中心,专门负责联系投资事宜。另外,政府和私人也会不定期发布招商信息和出售农场公告,可从网上及时联系。例如,纳米比亚首都温德和克以南85公里的雷霍博特,是农业环境较好的区域之一,水源充足,土壤适合种植大豆、花生、土豆、西红柿等经济作物,现寻求中方的技术、管理和资金合作;布隆迪工商会主席恩迪库马萨博(NDIKU MASABO)先生拥有的400公顷私人农场及牛奶加工厂一座,现寻求与中方合作;莫桑比克现有一家中资农场和2家华侨农场,寻求合作或转让。莫农业部也有一些面向中国人的农业合作项目;赞比亚购买和转让土地价格比较便宜,而且市场上存在着大量成熟的农场待售。赞比亚投资中心提供了两个农业开发项目,供我国投资者参考,有意者可从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经参处获取更多、详细的信息。
图片说明:农业最好与养殖业合起来做
行业可行性投资项目部分如下,仅供参考。
一,粮油、副食、机械等对非贸易
1,粮油、精米、面粉、玉米面等粮油作物对非出口。
2,方便食品、挂面、蘑菇、酱醋调料、袋装各类蔬菜、各种糖果、副食品的出口。
3,化肥、农药、兽药、蔬菜种子、农机农具、农用车辆、水泵、喷灌设备、粮油加工设备、饲料饲养设备、养殖机械的出口。
二,农作物的种植与加工
1,玉米、水稻、小麦、豆类、薯类等粮食种植。
2,西红柿、黄瓜、洋葱、土豆、生菜、豆角、芹菜、香菜等蔬菜种植。
3,草莓、西瓜、甜瓜、咖啡等经济作物种植。
4,粮食种子和蔬菜种子的培育及种植。
5,农业技术、劳务输出。
6,原粮加工、粮食制品的加工;精制米厂、面条厂。
7,蔬菜加工。
8,食品、豆制品、调味品的加工。
三,油类作物种植与加工
非洲盛产花生、大豆、玉米、向日葵、蓖麻、棕榈油、油橄榄等油类、果类经济作物,可建立榨油厂对此榨油并精炼。原料价格低,市场销量大,利润丰厚。
四,蔬菜种植
种植面向当地人喜食的各类蔬菜,打造“菜篮子”精品,努力将精加工的蔬菜打入各大超市,提升产品附加值,扩大利润;同时种植韭菜、中国大白菜,制作豆腐,附带经营中国白酒、大蒜、方便面、调料副食等,面向所在国中资公司和个体华人。
五,番茄加工厂
据笔者了解,非洲沿海国家一般建有鱼罐头加工厂,在加工海鱼过程中,需要添入大量的番茄酱。例如,纳米比亚每年出口鱼罐头需进口约19000吨番茄酱,喀麦隆著名企业FOKOU集团也在求购番茄酱生产线。所以,赴非考察,寻求鱼罐头加工厂配套产业商机,然后建立番茄种植基地,建立一个番茄酱加工厂。
六,蘑菇食用菌栽培
非洲人喜食蘑菇,但市场供应较少,非洲气温高,木材多,中西部非洲以及沿海国空气较为潮湿,种植条件很好。国内每公斤售价3元左右,但在非洲价格在10元左右。中国有蘑菇种植的成熟技术和养殖高手、专业户,可去非洲大显身手。据南非华人报纸<<非洲时报>>称,中国食用菌技术专家将蘑菇种植技术引入南非,并教会祖鲁族人成功种植出蘑菇,当地政府已把此项技术作为脱贫致富项目加以推广。
七,木薯粉条厂
非洲大多数国家种植木薯,且极易生长,产量很高。木薯是非洲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木薯淀粉含量很高,可依此加工食品,制成粉丝、粉条、方便粉丝,市场潜力巨大。也可以加工成木薯粉或木薯干出口,国际市场需求旺盛。
八,花卉种植
东部非洲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很适合花卉种植,像莫桑比克、津巴布韦、肯尼亚等国,所产花卉基本直接出口至南非或欧洲国家。园艺业市场周期短,外汇回收较快,鲜花市场前景看好。
图片说明:
连载之五:经济作物
非洲大陆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撒哈拉以南广袤的地区多为平原或起伏不大的丘陵,连绵沃野,一年两季(旱季和雨季)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河流纵横,为植物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中小企业赴非投资,除了开办农场,开发廉价的土地资源外,对于土地上生长的多种经济作物不应忽视。2006年11月初,中国政府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宣布,为鼓励对非投资,增大中非贸易,将非洲出口到中国享受零关税的190种商品的数量扩大至440多种。我们一直提倡到非洲开发资源类产业,不仅因为非洲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原料有保证,还在于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作为战略物资,原材料越发体现其重要地位。中国企业可到非洲设厂,利用自身的技术、设备对相关经济作物进行粗、细加工,也能从事贸易,把资源购回国内,享受零关税待遇,改善中非贸易结构。非洲经济作物品种较多,这里只能择要粗略述之。
信息采集
咖啡 咖啡是埃塞俄比亚主要的出口商品。西南部省咖法(Kaffa)遍植咖啡,是咖啡的故乡,咖啡即从“咖法”一词转化而来。咖啡是安哥拉最主要的经济作物,已有一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是该国重要的出口物资。布隆迪产的咖啡香味浓郁,粉末细腻,质量上乘,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是该国首要的出口物质。科特迪瓦的咖啡产量占据世界重要位置,以产量高、味道香、质量优而闻名国际市场。咖啡曾是肯尼亚最大的创汇行业,但在后来被旅游业超出。乌干达的咖啡以单位面积产量高闻名非洲,曾经是仅次于科特迪瓦、安哥拉的非洲第三大咖啡生产国。
可可 加纳,又称“可可之乡”。半个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世界上重要的可可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近年来年产量不断增多,与木材和矿产品一起构成国家三大出口物资。科特迪瓦早已跃居世界可可产量大国的地位。尼日利亚是个农业大国,可可的产量曾进入世界前3位之列。
腰果 坦桑尼亚年产腰果25万吨,现是非洲最大的腰果生产国。莫桑比克盛产腰果,上世纪70年代曾是世界上最大的腰果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该国又有“腰果之乡”的称号。腰果树,又名鸡腰果,是一种常绿乔木树,果实形似鸡腰,果实香脆可口,可食用或酿酒。果实榨出的油,可以用于制作绝缘油漆、防水纸、厚纸板等的胶粘剂。
茶叶 肯尼亚的茶叶以质地优良在国际市场上久享盛名,是国家出口创汇收入的主要财源之一,是非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和出口国。马拉维为非洲重要产茶国,茶叶是该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乌干达是仅次于肯尼亚和马拉维之后非洲第三大产茶国。
烟叶 津巴布韦的烟草生产高踞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巴西和美国。烟草是津巴布韦最重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平均每年出口创汇约4─6亿美元,约占国家外汇收入的1/3。津出产的烟草品质优良,香气醇厚,形态幽雅,享誉世界,每年生产的烟草99.5%供应出口,是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烤烟出口国。马拉维和赞比亚也是烟叶大国,烟草为两国重要的出口物资。
棉花 棉花一直是埃及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埃及大面积种植着世界上的优良棉花品种-长绒棉,棉花的纤维长达4cm多,雪白如银,埃及又有“棉花之国”之称。苏丹是世界主要产棉地之一,盛产优质长绒棉,产量占全国棉产量的80%,仅次于埃及,居世界第2位。乌干达是非洲重要的产棉国,棉花是国家第2大出口物资。此外,科特迪瓦、贝宁、津巴布韦、莫桑比克等许多非洲国家均盛产棉花。
香料 科摩罗又称“香岛”,栽培香料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生产和出口华尼拉香草、鹰爪兰和丁香的主要国家之一,年产华尼拉香草150多吨,丁香1500多吨,鹰爪兰50多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留尼汪盛产香草、天竺葵,香料种植为该岛主要的经济支柱。马达加斯加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香料作物生产国之一,其中华尼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丁香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盛产丁香,有“世界丁香国”的称号,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一直是国家重要的出口物资。
乳香和没药 索马里盛产乳香和没药,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香料之邦”。乳香是乳香树茎皮渗出的树脂凝固而成的一种胶状体,性温和,味辛苦,可用作活血、止痛的药物,治疗胸腹疼痛、跌打损伤以及痈肿等症有显著疗效。没药也是树的茎皮渗出的脂汁凝固而成的胶状体,可以制成消炎镇痛、活血通脉的药物。
除虫菊 肯尼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除虫菊生产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0%,是重要的经济作物。除虫菊也是坦桑尼亚和卢旺达的主要经济作物。
剑麻 坦桑尼亚有“剑麻之国”的美称,现是非洲最大的剑麻生产国和出口国。
金鸡纳 金鸡纳是卢旺达主要的经济作物。金鸡纳是产于热带地区的一种常绿乔木,树皮肿中可提制带苦味的白色结晶或无定形粉末,即奎宁,亦称金鸡纳霜,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
阿拉伯树胶 苏丹以盛产阿拉伯树胶闻名于世,产量和出口均排名世界之首,是该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2003年,苏丹出口阿拉伯树胶3.6万吨,占世界市场的70%以上;苏丹的邻国乍得出口1.5万吨,位居世界第二。阿拉伯树胶溶于水,无色无味,一直是食品工业中用途最广及用量最大的水溶胶,是天然乳化稳定剂、增稠剂、悬浮剂、粘合剂、成膜剂,、上光剂和水溶性膳食纤维等。目前全世界年需要量仍保持在4—5 万吨,生产树胶的国家另有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和塞内加尔。
图片说明:
情报分析
腰果 提起腰果,人们都知道这是一种色、香、味俱佳的食品,营养特别丰富,饭店里常见的腰果鸡丁、腰果虾仁等菜谱也就是拿腰果来配菜。其实,腰果除了食用价值外,研究人员又发现了它的提取物在化工高分子领域有着广泛的独特的作用。腰果从树上被采摘后,是带壳的壳腰果,长期以来,世人对壳腰果进行加工时,主要是取仁食用,即我们常吃的腰果仁,而腰果壳或遭丢弃或当作燃料,不被重视。近年来有人从壳里淬取出壳液用做摩擦料并获得成功,从而使腰果壳具备了与腰果仁一样的价值。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科技工作者又从果壳液中分离出可以替代石油酚的腰果酚,使它的利用价值一下提高了好几倍。腰果酚是一种非常难得的天然生物质酚,在高分子化学合成材料、黏合剂、涂料、复合材料、药品、生物农药等领域中有着特殊功能,其独特的性能将成为未来高端化学建材、车船、航天航空、电子化学品材料等领域最有发展前途的材料之一,也是目前能够投入实用的最廉价、最易得、最现实的生物质高分子原材料。腰果酚利用前景无限看好,壳腰果由单纯的食用价值向食用和工业化利用同步发展转变的时代即将到来,或许在未来5年后,它会因腰果酚的潜在价值而发展成重要的战略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