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CE休憩园 » 50天1000亿突击花钱的隐忧 (转)

wj321

wj321   |   当前状态:离线

总积分:1211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3-05-12

最后登录时间: 2009-11-05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50天1000亿突击花钱的隐忧 (转)

wj321  发表于 2008/11/17 10:58:00      772 查看 2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这几天,国家发改委正在为分割一个大蛋糕弄得手忙脚乱、心力交瘁,因为这个蛋糕不仅有点大,关键是时间短,要在50天时间里花掉1000个亿,这个花掉,不是指把钱从中央下拨到地方,而是要把它用出去。于是,各路诸侯带着准备上报国家发改委的项目报告书纷纷进京,希望在这个盛宴中分得一杯羹。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近日说“(这些项目)要保证今冬明春见效。”

  也许把这1000个亿全部扔到股市里去,倒真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真想不出,这世界上还有什么项目能够这么快地看到投资的成效。有许多项目就土建也得半年六个月,就是那些不需要搞基本建设的项目,从设备的购买、到设备的运输、安装、调试,哪一件不是费时费工的活计?!就设备的购买而论,总得到市场去考察一番,看一看设备的品质、价格、性价比,然后和厂商商谈价格,落实运输、安装、调试、培训、维修……等等问题,没有十天半月的时间也恐怕弄不下来。这可不是村妇到农贸市场去买一只能够生蛋的母鸡,就是买母鸡也得认真地挑选一下,看看毛色、掂掂分量、摸摸骨骼,不可能随便抓一只,扔下钱就走人。

  一位地方官员就说,“时间太急,我们很多项目的报告都没有弄出来。”在说话期间,他还拿起电话语气焦急地给省内的下属下令:“务必在今晚以前将环评和投资审批报告传到北京,再晚就报不上了。”都说慢工出细活,这心急火燎赶出来的东西往往大多是粗制滥造!出一点纰漏、留一些瑕疵应该已经是小意思了,只怕因为时间仓促,凭着发热的头脑一时所见、所思、所想,盲目地让一些项目出台、上马,到了实施阶段,才发现远不是那么一回事,感觉到这里不对,那里欠妥,直至最后变成骑虎之势,上也不是,下也不是,即便瘦驴拉硬屎,硬着头皮上了马,最终不是煮了夹生饭,就是免不了成为一堆废墟,一摊垃圾。

  因此,作为国家发改委如何甄别每一个呈报上来的项目之优劣这一关就显得尤为重要。你的选择对了,或许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如果你的选择错了,那么这个钱就等于打了水漂。所以,此时此刻,千万不要饥不择食,以为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而是要沉住气,不要为时间所左右。时间并不是问题。尽管你在时间要求以内完成了所有选择,但是,如果你的选择是错误的,这个任务的完成绝对不是一种荣耀,而只能是一种浪费!一种耻辱!一种罪过!我们中国尚不富裕,远没有到可以把1000个亿不当一回事的阶段。所以必须做到宁缺勿滥,不要只讲究数量,关键是要如何保证每一个项目的质量,因为只有优秀的、高质量的项目,才能保证起到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才能让这1000亿的投入物有所值。

  既然已经说了,把这1000亿钱花出去并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为稳定国内经济,扩大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花钱的终极目的是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达到利润增长、经济发展。如果花了钱不能拉动内需,不能保证促进经济增长,或者拉动的内需和经济增长远远不能达到国家的要求,甚至我们的投入大于产出,这种钱花的非但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价值,更没有任何必要!倒不如不花这个钱,把它存在银行里还能生几文利息,至少我们的本钱还在,我们的希望还在,我们不必如此兴师动众,收获一个劳民伤财的苦果。

  我们应该吸取惨痛的历史教训,不要修了机场,却发现本地没有客源,建了钢厂;才知道附件没有能源;造了化工厂,才发现带来的是难以处理的污染……我们不应该让今天看着是一个个理想的投资,明天变成一个个恼人的投诉、麻烦、包袱!1000个亿不是唐僧肉,不能谁想吃就都可以伸手割一块。我们要记住一句俗语,叫做“急事缓办”,这个缓,不是拖着不办,而是该审的审,该查的查,该论证的必须论证,该核实的一定要核实,该进行的环节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减少了必要的程序,或者即使走了这个程序,也只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似的走走形式,那么,吃了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萝卜,肚子是一定要痛的,代价一定是沉重的。

  这次花钱非比寻常,它不光具有振兴经济的重要作用,还具有历史使命、政治意义和国际影响三大关联,一旦出现瑕疵或者弊端,又岂是一个贪腐、渎职之词所能够敷衍塞责的。这次花钱责任重大,希望花钱的人一定要慎之又慎。

1楼 0 0 回复
总共 , 当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