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控制工程论坛网论坛 » 情感休闲 » 非洲热带草原中的津巴布韦石雕艺术

瑞雪照丰年

瑞雪照丰年   |   当前状态:在线

总积分:4510  2025年可用积分:0

注册时间: 2007-02-01

最后登录时间: 2016-01-14

空间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

非洲热带草原中的津巴布韦石雕艺术

瑞雪照丰年  发表于 2009/1/22 20:34:46      1161 查看 1 回复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手机阅读

  非洲热带草原中的津巴布韦石雕艺术
    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北部,150公里外的非洲热带草原中,有一个居住着八、九十户特殊居民的小山村,它的名字对于很多热爱非洲艺术的人并不陌生,它就是现代津巴布韦石雕艺术的发祥地——腾歌耐歌(Tengenenge)。腾歌耐歌是津巴布韦的重要文化区域之一,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我看过一些对于这里非常详细的报道,也欣赏过这里出产的精美的石雕,西方评论家一致认为:腾歌耐歌的成就不仅会被载入津巴布韦艺术及文化发展的史册,甚至在南部非洲文化发展历史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沿赞比西河谷延伸的大戴克山脉将腾歌耐歌与外部世界隔绝。这一地区石材资源丰富,很适合制作石刻雕塑,甚至有些石头本身就是上帝创造的雕像。从哈拉雷出发100公里后,汽车开始在蜿蜒的土路上颠簸,路边是茂盛的荆棘和野草,因为路不熟,而路上能遇到的当地居民中,有一半人说不出它确切的位置,行进的速度很缓慢,这让我的心情变得更加迫切,我急于想知道,在如此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环境中创造出令人瞩目成就的是一些什麽样的人。
  三个小时的车程后,沿着蜿蜒的小路穿过一片树林,眼前开阔了许多,放眼望去,山坡上、丛林中散落着漫山遍野大大小小的石雕,绿色的草地象是为那些石雕做的衬布,阳光透过树林一束束的照射下来,打在一尊尊的石雕上,寂静的山林变成了巨大的艺术展厅——腾歌耐歌到了!
  腾歌耐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近半个世纪之前。1957年一个来自南非的白人青年汤姆.布隆菲尔德买下这里两千多公顷的土地,拥有了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通过开矿和种植烟草,很快他便成为一位富有的农场主。1966年由于当时西方国家对津巴布韦的经济封锁,迫使汤姆放弃了已成规模的的矿产开发和烟草种植业,与伯纳德、马特马拉和约西亚.曼奇等十七位艺术家和七十多位来去自由的石雕艺人,在这片土地上成立了腾歌耐歌石雕艺术公社。

  公社位于津巴布韦烟草种植区霍斯述布洛克的中心地带。当地茂密的姆萨萨树和大块的岩石以及大片的烟叶田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卷。村子其实也没有什麽界限,地上数不清的石雕可算是标注出的村界,一条小路将人引进村,路边堆放着石材,小路的前边出现几座典型的非洲小圆屋,这儿就是艺术家们居住的地方。在这里,石雕仿佛是借助了大自然力量在不经意间大量增加。每天,从灌木丛到山顶都会出现新的雕塑。雕刻家们在家门口展示自己的新作、与来访的客人交流。尽管通过出售石雕艺术品,腾歌耐歌人获得了一部分财富,但他们更注重的是艺术境界,在这种无法用文字描绘的精神世界中不断的追求才是他们创作的真正动力。来访者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种动力。只要这种动力存在,雕塑工作就会继续下去。

  在一间非洲式小圆屋中与汤姆布罗姆菲尔德不期而遇,这位已经满头白发的老人热情的接待了我,并聊了两个多小时。他幽默健谈,对任何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汤姆懂得多种不同民族的语言,甚至能说几句简单的汉语。他认为语言是分享不同民族文化的重要环节。作为一个白人、一个艺术家们的领头人,他没有家长式的作风或白人至上的思想,尊重公社里的每一个人,尊重来自非洲不同地区艺术家们本民族的风俗习惯。这种文化背景成为了他艺术创作的源泉。他信俸上帝,认为无论腾歌耐歌还是他本人能有今天的成功,都离不开上帝的指引。当年,除了上帝没有人支持他改行,罗姆菲尔德夫人听到他要作艺术家的想法时吃惊地说:我记得我嫁的是一个农夫啊!

  椐汤姆介绍,腾歌耐歌并没有具体的发展计划。他的目标是帮助艺术家们掌握自给自足的方法,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但不改变他们的生活传统。对于那些从未受过专业艺术教育的艺术家,汤姆评价说,如果我们中的某些人没上过艺术学校,他们将有可能成为更优秀的艺术家。艺术教育丰富了我们的基础技能,但它也向我们灌输别人总结出来的程式化的东西。在我们给自己的艺术理念下定义之前,我们不必受别人的思想影响。
  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使当地的艺人与石头有天生的亲近感,他们对各种石材都了如指掌,亲手采集和挑选的过程使他们可以观察石材的原生形状,更容易判断如何根据石材的形状进行雕刻。在与腾歌耐歌雕塑家们交谈中或是仔细观察他们的作品时可以发现,他们从来不刻意迎合西方人的审美观点。雕刻作品也不是必须给人以愉悦的感觉,更不拘泥于最初预想的创作模式。尽管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表现主义,但是表现主义的本质就扎根在他们的骨子里。因为在非洲的节日、庆典、和葬礼、祭祀等活动中的那些舞蹈表演、仪式其形式和过程都是不可预知的。腾歌耐歌艺术品也一样。有时腾歌耐歌的雕塑只有艺术家本人可以理解。艺术家的艺术作品经常体现在表现想象与现实的融合。
  一些腾歌耐歌的艺术家在表现形式上很成功。比如姚族雕塑大师约西亚.曼奇,经常把人体器官,如面部五官和四肢等放置在他们本不该在的地方。经常把嘴放在耳朵里,让眼睛来听,嘴来看。乳房的形状没有性别差异,男女都一致,而且总是多于两个。
  在腾歌耐歌,性别和年龄不是艺术创作的障碍,即使是象凯法拉一样的四岁男孩,也已开始用石头雕刻,象克韦利一样的八十岁老人也在雕刻中展现了他的创作潜力。在他的雕刻中大量出现的姆基什族面具的形象,这些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可以追溯到几百年前。来自古鲁韦的年轻雕刻家们是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他们的雕塑多为救世的内容。旺达.鲁卡是来自绍纳族的年轻雕刻家。他用疯狂的形式表现世界。比如瞪着大眼的塑像。齐姆布姆的雕塑反映现实。雕刻石头光的一面来讽刺人类生存环境。
  参观腾歌耐歌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与当地艺术家的交流也很有意义。这里有浓厚的艺术氛围,在这里大家相互都认识,有些人来了会在这里停留很长时间,有些人居住的时间很短。这里的交流没有一定的方式,而是自发的,每一个艺术家的艺术造诣和艺术作品的价值很直观的展现在参观者面前。在过去的两年中,有很多来自澳大利亚、美国和欧洲的作家、摄影师、人类学家、雕塑家和来自各种学院的学者都曾在腾歌耐歌居住了很长时间。这些艺术家和学者与公社的艺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学习弹奏安比拉琴;学习舞蹈;学习当地艺术家本民族的语言。他们也让当地的艺术家参与到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活动中,如下国际象棋等等。他们的这种做法使得公社中文化大同的气氛得到进一步扩大。腾歌耐歌也经常在国外举办巡回展览。

  在汤姆的家中,我结识了一位来自荷兰的大学教授、女建筑师吉亚斯丹森,她来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一个个人的志愿,她热爱这里的石雕艺术,她要为腾歌耐歌建造一个由她亲自设计的石雕博物馆,建造博物馆的钱是她不断把石雕带回欧洲卖掉的方式筹积的,为了完成这个计划她已经用了三年的时间,每年都在这里停留三个月。她带我参观了将要落成的博物馆。建筑虽然不大,但是十分优美、与周围环境非常协调。用木梁撑起的非洲特有的草屋顶,最精彩的是墙上镶了很多石雕,吉亚斯介绍说这些石雕都是搭建博物馆时在草丛中找到的,没人能说清它们是由谁雕刻的,但外形、雕刻手法的变化却能反映出腾歌耐歌雕塑的发展过程。镶在这里是它们的最好归宿。
  在腾歌耐歌的石雕中穿行,把每个艺术家的作品化为视觉的记忆,把这种记忆进一步转化为对艺术鉴赏,这一过程本身就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我想,最好的博物馆都是在鼓励参观者接受这样的艺术教育。对艺术品的辨别和分类以及对同类艺术作品前后关系的鉴赏也是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在腾歌耐歌虽然一些艺术家去世了,但他们的作品还在,绝大多数艺术家还在,他们还在进行着不断的创作,石雕艺术的发展过程,在这里得到完整的保存,腾歌耐歌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





后记:在不久的将来这里又将成为铬矿的开采区,那时又会变成是什么样子呢?



我的QQ:353202166  
1楼 0 0 回复
总共 , 当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