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分散控制系统技术管理
4.1总的要求
热工自动化专业除一般管理制度外,针对分散控制系统及其有关设备的特点,还应制订下列规章制度:
a)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b)工作票制度;
c)保护修改制度;
d)模拟量控制系统试验制度;
e)软件管理制度;
f)备件管理制度;
g)数据管理制度;
h)热工自动化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检修调校试验卡制度。
4.2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4.2.1热工自动化专业应有的图纸与资料
a)热工自动化设备清册;
b)管路及仪表图(Pipeand1nstrumentDiagram,简称P&ID图);
c)热工自动化设备互连图;
d)控制原理功能块图和逻辑图;
e)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图;
f)主辅机保护与报警定值清册;
g)模拟量控制系统整定试验与参数设置记录;
h)设备使用说明书;
i)热工自动化电源系统图;
j)热工自动化气源系统图;
k)仪器仪表清册。说明书、合格证及检定合格证;
l)设备校验报告;
m)设备检修台帐。
4.2.2图纸资料管理
热工自动化专业应建立相应的图纸资料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图纸资料的存放、修改、使用、版本更新等管理。
4.3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制度
4.3.1制度工作票的依据
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制度应根据电安生[1994]227号文《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热力机械工作票制度的补充规定”,结合分散控制系统特点制定。
4.3.2工作票的适用范围
在机组运行中检修时,需将主辅机保护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模拟量控制系统切至手动或改变控制与运行方式时,均应办理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工作票的格式见附录A。
4.3.3工作票的填写与签发
对涉及主机保护、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设备故障、重要的测量或控制设备故障,应由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填写,并由上级主管部门签发;其他工作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发。
工作票签发后,经机组运行部门有资质的许可人许可后方可执行。
4.3.4工作票内容
工作票安全措施应写明具体的检修设备的名称,热力设备隔离和信号隔离措施,关闭或开启的阀门(名称编号),必须停电的设备名称(包括开关、刀闸和保险),要求机组运行值班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的措施,还应写明与检修设备相关和必须退出运行的保护系统、模拟量控制系统。在需要退出保护时,按4.4执行。
4.3.5工作票的执行终结
机组运行人员执行热力系统隔离和运行方式转换,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保护退出安全隔离措施。隔离工作完成后,通知机组运行人员并在安全措施执行人栏内签名后方可开始检修工作。工作结束后,热工自动化人员必须解除热工自动化安全隔离措施,才能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保护退出安全隔离措施按4.4执行。
4.3.6工作负责人、签发人、许可人的要求及责任
4.3.6.1工作负责人应熟悉安全工作规程有关部分,掌握检修控制设备的设备情况和有关系统,掌握安全检修方法,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故障涉及的工作范围及对运行的影响,特别是对保护系统的影响。
工作负责人对热工自动化安全隔离措施的实施与解除的正确性及检修工作负责。
4.3.6.2工作票签发人应熟悉DCS设备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作步骤、安全措施、检修方法、隔离措施和保护投、退手续。
工作票签发人对机组运行和热工自动化所有隔离措施的正确性负责。
4.3.6.3工作许可人对热力系统隔离和运行方式转换的正确性负责。
4·4热工自动化保护修改制度
4.4.1热工保护及其定值的临时修改与退出
4.4.1.1运行中,因主辅设备或热工自动化设备维修,需要临时退出主辅设备的保护或更改保护定值时,应由提出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见附录B),说明申请原因及保护退出的时间和期限。电厂技术部门对保护退出与修改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核。
4.4.1.2热工自动化专业根据保护退出、修改、变更的性质和要求,填写保护退出、修改、变更的技术措施,报厂技术部门审核,厂领导批准。在机组运行人员许可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并对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在没有征得制造厂的同意或厂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取消、退投保护系统及改动保护定值。
4。4.1.3在主辅设备的维修工作结束后,应由主辅设备所属专业工程师提出保护投用申请,经机组运行人员许可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保护的投用,并对保护投用的正确性负责。
4.4.1.4运行中,在紧急情况下,需临时退出热工保护或更改保护定值时,经值长同意或必要时由值长向有关领导提出口头申请,征得同意,热工自动化人员可先实施,事后补办规定的审批手续。
4.4.2热工保护系统的改进和修改申请
4。4.2.1因主辅设备的异动。更改,要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改进和修改时,由主辅设备所属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因热工保护系统的改进,要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修改时,由热工自动化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应写明具体工作内容和软、硬件修改内容。
4.4.2.2热工自动化专业负责填写保护修改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报厂技术部门审核,经厂领导批准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实施,并对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在没有征得制造厂的同意或厂领导批准的前提下,任何人不得擅自取消。退投保护系统及改动保护定值。
热工保护的修改宜进行离线模拟试验,有条件时应进行在线试验,验证保护系统软件与硬件改进的正确性。
4.4.3热工保护系统修改的执行
热工保护系统修改应根据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进行。热工保护系统修改申请批准后,经机组运行人员许可,方可执行。
热工在保护系统修改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护,并对保护修改的具体操作进行核实和记录.
热工保护系统修改完成后,执行人与监护人共同在热工保护修改单上签字并作必要的说明和记录.
4.4.4热工自动化专业应及时对保护定值变更和系统逻辑修改后的图纸进行整理,进行组态文件拷贝,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应及时存档.
4.5模拟量控制系统试验
4.5.1扰动试验
4.5.1.1投入运行的模拟量控制系统应定期做扰动试验.扰动试验分为内扰试验和外扰试验。除定期试验外,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应做扰动试验:
a)设备大修;
b)控制策略变动;
c)调节参数有较大修改;
d)模拟量控制系统发生异常
4.5.1.2试验前应编写试验措施,经审批后方可执行。试验结束后,应填写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如达不到规定的调节品质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4.5.2内扰试验(包括定值扰动)
内扰试验应在70%负荷以上进行,扰动量宜为被调介质满量程的10%。调节过程衰减率应在0.7~0.9,被调节量的峰值不应达到保护动作值(对于主蒸汽压力和负荷控制系统,衰减率应在0.9~0.95)。
4.5.3外扰试验(负荷扰动)
负荷扰动试验应在机组负荷70%以上进行,负荷变化分慢、中、快三种工况,各工况下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应按DL/T657—1998执行。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见表2。
表2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
负荷状态给定负荷变化速率
稳态(<1%Pe/min)慢速变化(3%Pe/min)快速变化(5%Pe/min)
主汽压力Mpa±0.3±0.5±0.8
汽包水位mm±25±40±60
新蒸汽温度℃±4±8±10
再热汽温度℃±5±10±12
炉膛压力Pa±100±200±250
4.5.4存档资料
存档资料应包括:
a)试验大纲;
b)试验报告;
c)整定参数。
4.6分散控制系统软件管理制度
4.6.1软件拷贝及核对
4.6.1.1操作系统装在硬盘上时,应每年拷贝一次;操作系统固化在EPROM上时,应详细记录模件与EPROM的编号和版本号。
4·6·1·2组态软件在检修前后必须完整地拷贝一次,检修后进行核对,并拷贝。
4·6·1·3操作系统(装在硬盘上)和组态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应不少于两份,并分级管理。软件保存宜采用光盘作备份,保存周期不宜小于5年。
4·6·2软件升级
4·6·2·1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包括相关的硬件升级)升级前应写出专题报告,在论证操作系统升级的安全性及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升级类型,并取得制造厂技术支持,方可进行操作系统升级。
4·6·2·2未征得厂技术部门及厂领导批准,未取得制造厂同意,严禁修改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或进行软件升级。
4·6·2·3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升级应严格按制造商的要求和步骤,具体要求按6.3执行。
4.6.3软件保护
4·6·3·1热工自动化人员应分级援权使用工程师工作站。操作员站等人机接口。
4·6.3.2严禁在分散控制系统中使用非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
4·6.3.3严禁非授权人员使用工程师工作站和操作员站组态功能。
4.7备件管理
4.7.1存放要求
模件存放应满足下列要求:
a)各种模件必须用防静电袋包装后存放或根据制造厂的要求存放;
b)模件存贮室的温度。湿度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c)存取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禁止任何时候用手触摸电路板;
d)模件存取时应登记,办理进、手续。
4.7.2定期检查
4·7·2·1工自动化专业应有对各种模件进行检查和试验的试验控制柜。试验控制柜应该具备对各种模件。电缆、端子板及电源进行可靠性。功能性、稳定性检查的功能。
4·7·2·2热工自动化专业应每半年对本专业保存的各种少量常用备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文口下:
a)表面清洁、印刷板插件无油渍,轻微敲击后无异常;
b)软件装卸试验正常;
c)通信口、手操站工作正常;
d)模拟量、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工作正常;
e)装入测试软件,正常工作不少于48h以上;
f)冗余模件的切换试验。
检查后应填写检查记录,并贴上合格标志。
4.7.3使用前检查
模件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下列检查:
a)功能检查:各通信口、I/O功能、控制算法等;
b)状态检查:在工程师站上对模件状态进行检查;、
c)组态检查:在模件内装人组态,检查是否正确。
正式投用时,应该对模件地址和其他开关设定,并经监护人确认后,方可插入正确的槽位,并填写记录卡。
4·8数据管理制度
4·8·1分散控制系统数据包括运行记录、设备状况及性能等各种技术数据;是分析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资料,具体包括:
a)机组安全运行数据报告(振动、应力、超温、超压、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等);
b)机组经济运行数据报告;
c)主机寿命报告;
d)主辅机累计运行小时数。
4.8.2数据保存与管理
对存储数据的磁带、磁盘、光盘等应分类保存,并作好标签。异常、事故工况下的事故趋势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以及事故追忆记录应明确汇集的责任人,并负责拷贝一式三份,并送有关部门分级管理。
4.9热工自动化的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检修调校试验卡制度
为使分散控制系统设备运行检修标准亿、减少重复性工作,避免项目漏检漏查,应根据各厂设备具体情况,制定现场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检修调校试验卡制度。
1楼
0
0
回复
4.1总的要求
热工自动化专业除一般管理制度外,针对分散控制系统及其有关设备的特点,还应制订下列规章制度:
a)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b)工作票制度;
c)保护修改制度;
d)模拟量控制系统试验制度;
e)软件管理制度;
f)备件管理制度;
g)数据管理制度;
h)热工自动化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的检修调校试验卡制度。
4.2图纸资料管理制度
4.2.1热工自动化专业应有的图纸与资料
a)热工自动化设备清册;
b)管路及仪表图(Pipeand1nstrumentDiagram,简称P&ID图);
c)热工自动化设备互连图;
d)控制原理功能块图和逻辑图;
e)分散控制系统配置图;
f)主辅机保护与报警定值清册;
g)模拟量控制系统整定试验与参数设置记录;
h)设备使用说明书;
i)热工自动化电源系统图;
j)热工自动化气源系统图;
k)仪器仪表清册。说明书、合格证及检定合格证;
l)设备校验报告;
m)设备检修台帐。
4.2.2图纸资料管理
热工自动化专业应建立相应的图纸资料管理制度,内容应包括:图纸资料的存放、修改、使用、版本更新等管理。
4.3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制度
4.3.1制度工作票的依据
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制度应根据电安生[1994]227号文《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热力和机械部分)“热力机械工作票制度的补充规定”,结合分散控制系统特点制定。
4.3.2工作票的适用范围
在机组运行中检修时,需将主辅机保护系统停止运行或退出备用,模拟量控制系统切至手动或改变控制与运行方式时,均应办理热工自动化工作票。工作票的格式见附录A。
4.3.3工作票的填写与签发
对涉及主机保护、模拟量控制系统的设备故障、重要的测量或控制设备故障,应由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填写,并由上级主管部门签发;其他工作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专业负责人《或专业技术负责人》签发。
工作票签发后,经机组运行部门有资质的许可人许可后方可执行。
4.3.4工作票内容
工作票安全措施应写明具体的检修设备的名称,热力设备隔离和信号隔离措施,关闭或开启的阀门(名称编号),必须停电的设备名称(包括开关、刀闸和保险),要求机组运行值班人员在运行方式、操作调整上采取的措施,还应写明与检修设备相关和必须退出运行的保护系统、模拟量控制系统。在需要退出保护时,按4.4执行。
4.3.5工作票的执行终结
机组运行人员执行热力系统隔离和运行方式转换,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保护退出安全隔离措施。隔离工作完成后,通知机组运行人员并在安全措施执行人栏内签名后方可开始检修工作。工作结束后,热工自动化人员必须解除热工自动化安全隔离措施,才能办理工作票终结手续。
保护退出安全隔离措施按4.4执行。
4.3.6工作负责人、签发人、许可人的要求及责任
4.3.6.1工作负责人应熟悉安全工作规程有关部分,掌握检修控制设备的设备情况和有关系统,掌握安全检修方法,能正确判断和分析故障涉及的工作范围及对运行的影响,特别是对保护系统的影响。
工作负责人对热工自动化安全隔离措施的实施与解除的正确性及检修工作负责。
4.3.6.2工作票签发人应熟悉DCS设备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工作范围、工作步骤、安全措施、检修方法、隔离措施和保护投、退手续。
工作票签发人对机组运行和热工自动化所有隔离措施的正确性负责。
4.3.6.3工作许可人对热力系统隔离和运行方式转换的正确性负责。
4·4热工自动化保护修改制度
4.4.1热工保护及其定值的临时修改与退出
4.4.1.1运行中,因主辅设备或热工自动化设备维修,需要临时退出主辅设备的保护或更改保护定值时,应由提出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见附录B),说明申请原因及保护退出的时间和期限。电厂技术部门对保护退出与修改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审核。
4.4.1.2热工自动化专业根据保护退出、修改、变更的性质和要求,填写保护退出、修改、变更的技术措施,报厂技术部门审核,厂领导批准。在机组运行人员许可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并对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在没有征得制造厂的同意或厂领导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取消、退投保护系统及改动保护定值。
4。4.1.3在主辅设备的维修工作结束后,应由主辅设备所属专业工程师提出保护投用申请,经机组运行人员许可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执行保护的投用,并对保护投用的正确性负责。
4.4.1.4运行中,在紧急情况下,需临时退出热工保护或更改保护定值时,经值长同意或必要时由值长向有关领导提出口头申请,征得同意,热工自动化人员可先实施,事后补办规定的审批手续。
4.4.2热工保护系统的改进和修改申请
4。4.2.1因主辅设备的异动。更改,要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改进和修改时,由主辅设备所属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因热工保护系统的改进,要对热工保护系统进行修改时,由热工自动化专业填写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应写明具体工作内容和软、硬件修改内容。
4.4.2.2热工自动化专业负责填写保护修改的技术措施和安全措施,报厂技术部门审核,经厂领导批准后,由热工自动化人员实施,并对执行的正确性负责。在没有征得制造厂的同意或厂领导批准的前提下,任何人不得擅自取消。退投保护系统及改动保护定值。
热工保护的修改宜进行离线模拟试验,有条件时应进行在线试验,验证保护系统软件与硬件改进的正确性。
4.4.3热工保护系统修改的执行
热工保护系统修改应根据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进行。热工保护系统修改申请批准后,经机组运行人员许可,方可执行。
热工在保护系统修改过程中,应有专人监护,并对保护修改的具体操作进行核实和记录.
热工保护系统修改完成后,执行人与监护人共同在热工保护修改单上签字并作必要的说明和记录.
4.4.4热工自动化专业应及时对保护定值变更和系统逻辑修改后的图纸进行整理,进行组态文件拷贝,热工保护修改申请单应及时存档.
4.5模拟量控制系统试验
4.5.1扰动试验
4.5.1.1投入运行的模拟量控制系统应定期做扰动试验.扰动试验分为内扰试验和外扰试验。除定期试验外,出现下列情况时也应做扰动试验:
a)设备大修;
b)控制策略变动;
c)调节参数有较大修改;
d)模拟量控制系统发生异常
4.5.1.2试验前应编写试验措施,经审批后方可执行。试验结束后,应填写试验报告。试验结果如达不到规定的调节品质要求,应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
4.5.2内扰试验(包括定值扰动)
内扰试验应在70%负荷以上进行,扰动量宜为被调介质满量程的10%。调节过程衰减率应在0.7~0.9,被调节量的峰值不应达到保护动作值(对于主蒸汽压力和负荷控制系统,衰减率应在0.9~0.95)。
4.5.3外扰试验(负荷扰动)
负荷扰动试验应在机组负荷70%以上进行,负荷变化分慢、中、快三种工况,各工况下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应按DL/T657—1998执行。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见表2。
表2机组主要参数变化范围
负荷状态给定负荷变化速率
稳态(<1%Pe/min)慢速变化(3%Pe/min)快速变化(5%Pe/min)
主汽压力Mpa±0.3±0.5±0.8
汽包水位mm±25±40±60
新蒸汽温度℃±4±8±10
再热汽温度℃±5±10±12
炉膛压力Pa±100±200±250
4.5.4存档资料
存档资料应包括:
a)试验大纲;
b)试验报告;
c)整定参数。
4.6分散控制系统软件管理制度
4.6.1软件拷贝及核对
4.6.1.1操作系统装在硬盘上时,应每年拷贝一次;操作系统固化在EPROM上时,应详细记录模件与EPROM的编号和版本号。
4·6·1·2组态软件在检修前后必须完整地拷贝一次,检修后进行核对,并拷贝。
4·6·1·3操作系统(装在硬盘上)和组态软件以及应用软件应不少于两份,并分级管理。软件保存宜采用光盘作备份,保存周期不宜小于5年。
4·6·2软件升级
4·6·2·1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包括相关的硬件升级)升级前应写出专题报告,在论证操作系统升级的安全性及技术经济性的基础上,提出升级类型,并取得制造厂技术支持,方可进行操作系统升级。
4·6·2·2未征得厂技术部门及厂领导批准,未取得制造厂同意,严禁修改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或进行软件升级。
4·6·2·3分散控制系统的操作系统升级应严格按制造商的要求和步骤,具体要求按6.3执行。
4.6.3软件保护
4·6·3·1热工自动化人员应分级援权使用工程师工作站。操作员站等人机接口。
4·6.3.2严禁在分散控制系统中使用非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
4·6.3.3严禁非授权人员使用工程师工作站和操作员站组态功能。
4.7备件管理
4.7.1存放要求
模件存放应满足下列要求:
a)各种模件必须用防静电袋包装后存放或根据制造厂的要求存放;
b)模件存贮室的温度。湿度应满足制造厂的要求;
c)存取时应采取防静电措施,禁止任何时候用手触摸电路板;
d)模件存取时应登记,办理进、手续。
4.7.2定期检查
4·7·2·1工自动化专业应有对各种模件进行检查和试验的试验控制柜。试验控制柜应该具备对各种模件。电缆、端子板及电源进行可靠性。功能性、稳定性检查的功能。
4·7·2·2热工自动化专业应每半年对本专业保存的各种少量常用备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文口下:
a)表面清洁、印刷板插件无油渍,轻微敲击后无异常;
b)软件装卸试验正常;
c)通信口、手操站工作正常;
d)模拟量、开关量输入、输出通道工作正常;
e)装入测试软件,正常工作不少于48h以上;
f)冗余模件的切换试验。
检查后应填写检查记录,并贴上合格标志。
4.7.3使用前检查
模件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下列检查:
a)功能检查:各通信口、I/O功能、控制算法等;
b)状态检查:在工程师站上对模件状态进行检查;、
c)组态检查:在模件内装人组态,检查是否正确。
正式投用时,应该对模件地址和其他开关设定,并经监护人确认后,方可插入正确的槽位,并填写记录卡。
4·8数据管理制度
4·8·1分散控制系统数据包括运行记录、设备状况及性能等各种技术数据;是分析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资料,具体包括:
a)机组安全运行数据报告(振动、应力、超温、超压、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等);
b)机组经济运行数据报告;
c)主机寿命报告;
d)主辅机累计运行小时数。
4.8.2数据保存与管理
对存储数据的磁带、磁盘、光盘等应分类保存,并作好标签。异常、事故工况下的事故趋势记录、事件顺序记录以及事故追忆记录应明确汇集的责任人,并负责拷贝一式三份,并送有关部门分级管理。
4.9热工自动化的现场设备和控制系统检修调校试验卡制度
为使分散控制系统设备运行检修标准亿、减少重复性工作,避免项目漏检漏查,应根据各厂设备具体情况,制定现场的设备和控制系统检修调校试验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