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面对持续蔓延的金融危机造成的以钢铁、冶金、水泥等重工业的发展停滞、萎缩,对诸多自动化厂商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长期以来在上述行业已经建立巨大的竞争优势的厂商,因为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金融危机,而导致业务量减少。对于这些厂商而言,是继续耐心地等待经济的复苏,还是在“冬天”里寻找新的机会,在未来把握新的发展趋势?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总书记这一郑重宣告,令亿万人民振奋。
同样地,对于自动化行业的未来发展也同样可以从这九个字中找到答案。
不动摇 --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不懈怠 -- 坚持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不停止前进的步伐。
不折腾 -- 不做那些盲目而有害的行为,忠诚于品牌,从用户需求出发,提供简单的解决方案。
具体的讲,从目前诸多的观点中,个人比较认同如下观点,也将决定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趋势:
1,价格和性能
2,产品的细分和差异化
3,品牌意识
4,绿色环保和节能
5,产品和解决方案
6,免维护和策略性维护
7,创造简单
8,服务至高无上
下面就第一点谈一些个人看法,以后有机会陆续就后面的观点谈一些看法。
毫无疑问,就如同消费产品一样,由于大量的客户对经济危机缺乏信心,而且即使在经济危机过去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这种心理影响依然会存在,依然会影响用户保守的消费习惯。这样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剧,一方面,客户会越来越关心厂家是否能提供价格较低、更低甚至最低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关心厂家是否能提供性能更好,功能更强的产品。 这两种不同的需求,看似矛盾,实际上是共存的。好比手机的发展已经逐步往两个方向发展一样:一方面,用户希望提供平民化的手机,拥有基本的功能,价格更低,最低,使得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用得起--因此造成了山寨手机的盛行;另一方面,商业用户希望手机能够具备更多的商务功能,比如:日程安排,收发邮件,词典,上网等 -- 因此造就了智能手机的普及。同样,对于自动化产品,用户会希望产品的功能在能够满足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提供更低的价格! 但是会存在另外一种高端用户群,他们希望开发出更先进、功能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解决他们的难题。可以预见,这两种需求会越来越快的分化,走向不同的极端。 因此,谁能够开发出功能单一、质量可靠、性能稳定但是价格低廉的产品,谁就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占据主动!
控制价格成本的主要方式:
-- 提高产量,用大批量生产规模优势来获得成本优势;
-- 大量实现国产化
-- 简化功能,将一些多余的不实用的功能尽可能的简化而又不影响正常的使用和质量;
个人认为简化功能是可以采用较为理想的方式,既可以减低价格,又不影响品牌的形象和高端产品的市场。另外,针对一些高端用户的高端需求,即使推出针对性很强的高性能、超功能或长寿命产品,是拥有技术标准的厂商需要考虑的发展方向,但由于厂商的庞大身躯很难转身,通常都会显得反应迟钝许多,因此部分规模较小的厂商会借助这部分厂商的技术优势,开发高性能的专业产品,解决方案,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
实际上,我们依然可以在钢铁的高炉炼铁、水泥、电力以及化工尤其是煤化工等领域找到这样的需求,谁能具有“火眼金睛”,谁能更投入地研究和掌握现场的应用技术,谁就能占据这部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