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冰:观众朋友您好,欢迎收看《决策者说》。今年9月1号开学的时候,对于我们国家近两亿中小学生还有他们家长来说,应该有一个不错的心情,因为在那一天,新的《义务教育法》开始实施了,在这个法里面就明确规定了,像学校不能够征收杂费,并且学校还要
这是一本谈教育的书,叫《未安集》,之所以名叫《未安集》,作者在后记中解释说,我国的教育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而其现实状况与中国的未来,与人们对它的希望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作为一名关心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怎能心安?这本《未安集》的作者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 1954年,17岁的许嘉璐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从此与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北师大的40年里,许嘉璐先生历任中文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文系主任,以及北师大副校长。 1988年,许嘉璐进入全国人大担任副委员长。在全国举行的第一次《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大检查中,他就作为团长检查了甘肃和青海的义务教育法执行情况。 同时,他所领导的中国民主促进会本身就是一个以教育、文化、出版界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参政党,所以对于教育的关注就从来没有停顿过。 沈 冰:许先生您好,作为全国人大的副委员长,同时也作为一个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您这次应该说是全程参与了《新义务教育法》的出台过程,我们特别想知道,在这个新的法案通过的时刻您在想些什么? 许嘉璐:应该说心头当时的感觉是五味杂陈。 沈 冰:不是单纯的高兴? 许嘉璐:《义务教育法》通过了20年,我们全国人大的组成人员经过了四届,每一届的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代表都为《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为了让中国一两亿孩子受益,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在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里,原有的《义务教育法》的不足之处不适应新的形势的地方逐渐显露了,于是又为《义务教育法》如何修订费劲心血。 沈 冰:之前讨论了多长时间? 许嘉璐:每一次《义务教育法》的执法检查之后,在人大常委会都会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集中议论,几乎没有断过,所以当这样一个无数人参与精心修订的法,以非常高的票通过的时候,当然有喜悦,同时也觉得心里边一块重压落地了。 沈 冰:石头落地。 许嘉璐:当然还有担心,就是今后这个法能不能够按立法的本意,真正完全地贯彻实施,与它配套的法规和规章能不能及时出台,即使出台了,人们是不是能把握住义务教育这一法律的核心精神,而且不怕任何困难,排除很多的阻挠去落实它,还是一个有待观察的事情。 沈 冰:是一个未知数。能不能再具体说说您刚才说到的,这一次新的《义务教育法》的核心立法精神是什么? 许嘉璐:我用最通俗的话说,最核心的是名与实的相符,什么意思?这部法律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所谓义务,包含两个含义,一,国家有义务让受教育者、适龄儿童,每个人都受到九年的教育。第二,孩子有义务从一年级入学读到初三毕业。 沈 冰:义务是不是包含了免费的含义? 许嘉璐:对,国家尽义务,要承担孩子上学的一切费用,家长有什么义务?就是保证孩子能上学,不辍学,不逃学。 1986年制定和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义务教育的法律。义务教育法对免费的表述是:“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国家设立助学金,帮助贫困学生就学。”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直接将义务教育定为“免费”。 在1992年3月14日发布的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更是明确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收取杂费”。至此,杂费以各种名目出现在学生们的缴费单上,成为农村乃至城市居民的主要开支之一。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免收学杂费是该法的一个根本性的条款。我国义务教育跋涉百年,免费终于在望。 许嘉璐:过去由于国家的财力和整个国家的教育文化水平的局限,义务二字没有完全做到,我们还有很多地方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有很多孩子半路辍学,即使是上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可是由于地区的不平衡,城乡的不平衡,学校条件很差,教学大纲、课本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让孩子受益。这次《义务教育法》最大的亮点,我认为就是落实了政府和家长两方的义务。其中,为了保证这一项,政府方面就制定了义务教育的支出完全由国家财政承担起来,这就是由中央、地方来分别负担。 教育资源均衡—城乡差异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强调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均衡发展,是因为不断扩大的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和校际差异,严重挑战着我国教育公平的目标。 以城乡差距为例,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均经费是148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为3803.3万平方米,其中,农村高达3117.5万平方米,占81.97%;从教师学历看,城乡中小学教师总体平均相差30个百分点。如果将教师学历要求提高一个层次,农村教师将有70%至80%成为学历不合格教师。 沈 冰:这次新的《义务教育法》当中大家都注意到,还有另外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关于教育资源的均衡这点,但是大家也在问,这均衡到底什么意思,比如说城市和农村差异就很大,东部和西部差异也很大。 许嘉璐:我认为教育均衡问题最重要的也可以说关键是师资水平,所以应该在未来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把西部地区教师的培训和输送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国家要有相当的投入,现在这个工作已经开始了,教育部也考虑了很多方案,也有很多预算,但是量太大了,也可能逐步来实施。 沈 冰:这是您讲到的教学资源方面您认为是最核心的一块,可能还会涉及到其它物质方面的资源,我们原来也强调要集中资源办学,尤其在西部地区建中心小学,让周围的小学都往上集中,但我们现在又提要搞教学资源的均衡,这是不是又意味着要把原来集中起来的资源要分散下去? 许嘉璐:不是,中心校的含义是什么呢?首先,一般指小学,中心校是一个完小,就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齐备的,它要负担,有的地区实行这种办法,它要负担周围几个自然村或者行政村里面,比如三五十户人家有一个小学,也就是六七个学生,山高路远,孩子又小,是不能集中的,谁来管理呢?可能一个老师在教,或者两个老师在教,谁负责提高他呢?谁跟他一起备课呢?中心校来负责,同时中心校的校长有责任、有义务,他要巡视,我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在我下去调研的时候,也算是突如其来地走访,到一所小学去,这个小学是从生活环境更为恶劣的地方迁来的,就碰到一个中心校的校长正在到这儿巡视,那个学校只有八个学生,一个老师在教,我进教室了,当时正赶上一个学生发高烧,赶快让随队的医生给孩子治疗,那个校长来做什么呢?看看你物质上、教学上、管理上有什么问题,他负责帮助,中心校的意思是要辐射,因为是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孩子,所以设施是齐备的,一年级到四年级的孩子,就八个学生,能把所有的东西都齐备吗?这是义务教育将来实施的很困难的因素。我几年前去云南,他们汇报,云南一人一校的学校还有一万多所,又是校工,打钟,又是厨师,要给孩子烧开水,做点饭,又要解决,还要种菜给孩子们吃,自己吃,上四个年级的课,每一个年级一个到两个孩子,在一个教室里,先照顾照顾这个年级的孩子,你们做作业,然后再照顾照顾那个年级的孩子,怎么办?云南那个地方,彼此能招手,见面要半天,从这个山头下来,再上去,小孩子能让他走吗?豺狼虎豹,下雨、河流、滚石,家长不放,学校也不放心,所以我们恐怕要和新农村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的设备发展要结合起来,比如将来人数较少的、生活条件恶劣的、生存条件恶劣的村庄,要不要本地移民呢?要合并呢?这些都要提到日程上来,这是西南。我再举西北的例子,我到青海,在唐古拉山上 跑车,看着远远山坡上一个黑色的帐篷,外面几个牦牛,这是一户人家,我的车以80公里的速度在山上跑,跑半小时,又看到一个帐篷。 沈 冰:是学校吗? 许嘉璐:牧民,有时候走半个小时一个人遇不到。七岁的孩子就这样离开爸爸妈妈,把他送到学校去,我的汽车跑半小时才遇到他的邻居,我真正跑到学校可能要一个多小时,马要走多长时间?哪个孩子不是爸妈心头的肉?能送去吗?所以在那里办寄宿制小学,这个寄宿制小学不仅仅有老师、校长,还要有厨师,还要有生活辅导员,你们都没想到,还需要有饲养员,因为学校必须养一群牦牛,挤出奶来给孩子们打酥油茶。牛粪又是冬天取暖的东西,包括马背学校都无法实行,老师骑着马到这个帐篷给孩子上课,时速80公里我跑了半小时,40公里外还有一家,老师骑着马得走半天,住在这个帐篷,回去了,说下星期又该巡回了,再来,只剩下一堆牛粪,帐篷已经迁移了,不知道哪儿去了。打手机问,你在哪儿,对不起,那里没有机站,信号收不到,连广播都收不到,这些问题怎么办?也需要逐步解决。 沈 冰:教育均衡,教育资源的均衡在这些地区可能就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均衡了。 许嘉璐:刚才我反复说了,这些问题要解决,应该让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儿童都能按时入学,受到完整的九年义务教育,我想做到这一点,就是均衡的最关键的一步,至于说他入学以后,校舍怎么样,教学设施怎么样,老师水平怎么样,是第二步,也是要解决的,但是最迫切的是让每个孩子都有学上。 沈 冰:有机会上学,这是最重要的。 许嘉璐:对,最重要的,有一个机会,他就迈进一个门槛,一个新的天地,如果国家继续提供越来越好的条件,让孩子就读,很可能一个孩子将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