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主席、中国金融网总裁何世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风电行业蜂拥而入的各路资金,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狂热之后,现在开始冷静下来思考这个行业的投资风险。在3个月后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上,风电产业的发展前景及投资风险,将成为能源金融界关注的焦点。
据何世红介绍,由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研究院等主办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除风电、核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话题外,会议还将探讨如何抑制油价暴涨带来的金融隐患、高油价背景下各国战略选择、能源供给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
跑马圈地之虞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编写的《2007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
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近年来发展形势判断,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3000万KW的目标前景良好。风电的长期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准备,大约在2020年前后,使得风电能够与其他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相竞争,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常规发电电源。至少达到装机容量3000万KW,积极创造条件实现1亿KW,占届时总发电装机容量的8%-10%。2040年或2050年实现5亿KW乃至8亿KW,在届时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中占据20%以上。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表示,《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为风电这类蕴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风力发电装机实现了快速发展,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0%。2005年全国风电装机126.6万KW,2006年达到259.9万KW,增长105%,2007年新增装机330.4万KW,增长127%,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一五”风电装机500万KW的目标。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建成100多个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为600多万千瓦时,到年底预计在1000万千瓦时左右。在全球范围内,我国风电装机已飙升至第五位。此外,中国还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电气化的开展。
诱人的前景,使得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竞相进入这个游戏。
朱俊生介绍说,进入者不仅包括五大发电公司,而且还有外资和民营企业。例如,国电旗下的龙源公司风电装机已超过160万KW,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华锐、协鑫也已投资风电。国外大的金融集团也纷纷抢滩登陆。今后,风电发展将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北京中碳平衡公司总经理赵觅认为,五大发电集团存在明显的跑马圈地倾向。他分析说:“这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不排除强者吞并弱者的可能,所以它们都在拼命加大包括风电在内的投资,把地盘尽可能做大,让对方无法吃掉自己。”
“现在上马的风电项目,大都提交了碳减排交易申请,希望能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解决投资缺口。”赵觅分析说,“我们正是从风电项目对CDM的狂热上,看到这个产业潜在的风险,就是盲目圈地,快速上马,其结果必然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并导致资源浪费!”
银联信行业研究部能源组负责人赵妍表示,风电项目占地不开发的问题亟需解决,这一点在民营企业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多民营企业看到风力发电前景广阔后,纷纷投入资金,占据大片风能资源的地皮。然而,风电机组的投资成本太高,最终使这些企业没有实力开设风电场,最终大片土地闲置了。前期的投资风电行业的很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为金融系统带来了不可小视的风险“黑洞”。
在业内,风电有“垃圾电”之称,意指受自然条件制约其电量通常很不稳定,如果过量上马风电项目,将对电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赵妍认为,目前我国通过风能发电的电量还不足总电量的1%,而我国又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大有可为。但是,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滞后和风电站现存的一些问题,建设千万KW级的大型发电站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将会时刻面临着电网崩溃的风险。例如在甘肃酒泉建立千万KW级的风电基地,必然造成该区域电网的不稳定电量大增。 五大瓶颈带来投资风险
朱俊生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这些瓶颈正成为风电投资风险放大的根源。
其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风电项目效益不理想,增大了投资风险。在风电场建设中,有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未充分进行,特别是资源环境未搞清之前,用一些不完整或者过期的数据进行科研、做决策、上项目、选机型。结果和预期的差距较大,造成投资效益差,电价缺乏竞争力,使投资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二,重建轻管,维修服务跟不上,设备效益未能充分发挥。重视扩大建设规模,关注已装机多少万千瓦时,忽视实际发电量,追求业绩,忽视效益。项目建成后,管理和维修服务跟不上,对故障停机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长期停机维修,影响效益的充分发挥。
“在美国,风电维修工人的服装都有专门的厂家设计、生产,充分考虑他们经常爬上爬下的工作特点,以及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朱俊生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还远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更谈不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
其三,新产品未经严格考核就上批量上工程,造成浪费。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有40多家,多数是引进技术未经认真消化吸收就急于批量生产,由于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发展很快,新产品组装后未经严格考核,就有企业找上门来订货,生产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就急于扩大生产上批量,上工程,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不断进行维修,有的还需反复吊装更换零件,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设备效益难以发挥,同时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
其四,重复引进,同水平竞争,风险加大。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增长很快,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业,蜂拥进入风电机组的开发。新进入的企业缺乏经验和自主研发能力,急于进入,多数为引进许可证生产,国外雷同机型多家引进,造成国内企业在同一其五,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我国整机研发和生产企业已超过40家,生产几十个型号机型,需要大批高质量的零部件与之配套,目前关键的零部件,如轴承、液压件,电控等部分关键零部件还需大量进口,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工夫解决。没有高质量的零部件生产不出高质量机组,也无法支撑整机技术的快速提升,因此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实现国产化是当务之急。水平上进行竞争。如果不在消化吸收创新上下工夫,在激烈竞争中企业将陷入被动,带来风险。
1楼
0
0
回复
据何世红介绍,由世界能源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研究院等主办的世界能源金融大会将于11月3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除风电、核能、光伏发电等新能源话题外,会议还将探讨如何抑制油价暴涨带来的金融隐患、高油价背景下各国战略选择、能源供给与可持续发展等热点话题。
跑马圈地之虞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组织业内专家编写的《2007中国风电发展报告》指出,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风电市场。
这份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近年来发展形势判断,2020年实现装机容量3000万KW的目标前景良好。风电的长期目标是,经过10-15年的准备,大约在2020年前后,使得风电能够与其他常规能源发电技术相竞争,成为火电、水电之后的第三大常规发电电源。至少达到装机容量3000万KW,积极创造条件实现1亿KW,占届时总发电装机容量的8%-10%。2040年或2050年实现5亿KW乃至8亿KW,在届时的发电装机和发电量中占据20%以上。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朱俊生表示,《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为风电这类蕴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近年来风力发电装机实现了快速发展,连续两年增幅超过100%。2005年全国风电装机126.6万KW,2006年达到259.9万KW,增长105%,2007年新增装机330.4万KW,增长127%,提前三年实现了“十一五”风电装机500万KW的目标。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已经建成100多个风电场,风电总装机容量为600多万千瓦时,到年底预计在1000万千瓦时左右。在全球范围内,我国风电装机已飙升至第五位。此外,中国还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小风机产业和市场,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电气化的开展。
诱人的前景,使得各式各样的投资者竞相进入这个游戏。
朱俊生介绍说,进入者不仅包括五大发电公司,而且还有外资和民营企业。例如,国电旗下的龙源公司风电装机已超过160万KW,国内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如华锐、协鑫也已投资风电。国外大的金融集团也纷纷抢滩登陆。今后,风电发展将吸引更多资金投入。
北京中碳平衡公司总经理赵觅认为,五大发电集团存在明显的跑马圈地倾向。他分析说:“这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关,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不排除强者吞并弱者的可能,所以它们都在拼命加大包括风电在内的投资,把地盘尽可能做大,让对方无法吃掉自己。”
“现在上马的风电项目,大都提交了碳减排交易申请,希望能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解决投资缺口。”赵觅分析说,“我们正是从风电项目对CDM的狂热上,看到这个产业潜在的风险,就是盲目圈地,快速上马,其结果必然造成行业的无序竞争,并导致资源浪费!”
银联信行业研究部能源组负责人赵妍表示,风电项目占地不开发的问题亟需解决,这一点在民营企业身上表现得最为突出。在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很多民营企业看到风力发电前景广阔后,纷纷投入资金,占据大片风能资源的地皮。然而,风电机组的投资成本太高,最终使这些企业没有实力开设风电场,最终大片土地闲置了。前期的投资风电行业的很多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这为金融系统带来了不可小视的风险“黑洞”。
在业内,风电有“垃圾电”之称,意指受自然条件制约其电量通常很不稳定,如果过量上马风电项目,将对电网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赵妍认为,目前我国通过风能发电的电量还不足总电量的1%,而我国又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发展风力发电大有可为。但是,由于我国风电设备制造技术的滞后和风电站现存的一些问题,建设千万KW级的大型发电站不能操之过急,因为将会时刻面临着电网崩溃的风险。例如在甘肃酒泉建立千万KW级的风电基地,必然造成该区域电网的不稳定电量大增。 五大瓶颈带来投资风险
朱俊生向记者详细阐述了制约风电产业发展的五大瓶颈,这些瓶颈正成为风电投资风险放大的根源。
其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导致风电项目效益不理想,增大了投资风险。在风电场建设中,有些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未充分进行,特别是资源环境未搞清之前,用一些不完整或者过期的数据进行科研、做决策、上项目、选机型。结果和预期的差距较大,造成投资效益差,电价缺乏竞争力,使投资处于长期亏损状态,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和积极性。
其二,重建轻管,维修服务跟不上,设备效益未能充分发挥。重视扩大建设规模,关注已装机多少万千瓦时,忽视实际发电量,追求业绩,忽视效益。项目建成后,管理和维修服务跟不上,对故障停机不能及时处理,造成长期停机维修,影响效益的充分发挥。
“在美国,风电维修工人的服装都有专门的厂家设计、生产,充分考虑他们经常爬上爬下的工作特点,以及对环境的特殊要求。”朱俊生举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还远没有考虑到这么细致,更谈不上延伸产业链的发展。”
其三,新产品未经严格考核就上批量上工程,造成浪费。目前我国风电机组制造企业有40多家,多数是引进技术未经认真消化吸收就急于批量生产,由于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发展很快,新产品组装后未经严格考核,就有企业找上门来订货,生产企业为了占领市场就急于扩大生产上批量,上工程,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就不断进行维修,有的还需反复吊装更换零件,长时间不能正常运行,设备效益难以发挥,同时造成人力物力大量浪费。
其四,重复引进,同水平竞争,风险加大。随着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风电机组市场需求增长很快,有实力的装备制造业,蜂拥进入风电机组的开发。新进入的企业缺乏经验和自主研发能力,急于进入,多数为引进许可证生产,国外雷同机型多家引进,造成国内企业在同一其五,关键零部件发展滞后。我国整机研发和生产企业已超过40家,生产几十个型号机型,需要大批高质量的零部件与之配套,目前关键的零部件,如轴承、液压件,电控等部分关键零部件还需大量进口,成为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下工夫解决。没有高质量的零部件生产不出高质量机组,也无法支撑整机技术的快速提升,因此提高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实现国产化是当务之急。水平上进行竞争。如果不在消化吸收创新上下工夫,在激烈竞争中企业将陷入被动,带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