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技产业在一些方面已经超越美国,站在了全球最前端。即便是硅谷的一些高科技企业,也开始对中国科技企业的一些产品或技术进行效仿。
美国的硅谷,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全球高科技之都,风靡全球的苹果iPhone和社交媒体Facebook等产品都诞生于此。而中国则一直被认为是硅谷科技企业的追随者,因效仿美国而推出中国版的YouTube、Twitter以及Google。
但最近《纽约时报》发文称,中国在一些科技产业——尤其是移动业务领域——已经领先美国。西方一些科技企业,甚至是巨头公司,已经开始转向中国企业寻求灵感。
在我国,移动端的二维码功能已经十分普遍。微信和支付宝应用很早就将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以及社交互动,用户能够通过手机扫描他人的二维码进行添加好友和转账支付等便捷操作。在中国,使用手机进行付款、订购服务、观看视频、查找内容的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地都要多。
在去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总额超过了美国。
2011年,支付宝将二维码引入支付领域
而Facebook在近期才宣布开始研究这项功能,并准备将其添加到通讯APP中。
我国的视频直播平台遍地开花,更是催生了以直播为生的“网红经济”。视频直播服务平台YY.com已经在中国年轻人中流行了很多年,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的摄像头进行直播互动。
对比美国企业,Facebook和Twitter最近才宣布开通视频直播功能。
中国视频直播平台遍地开花
我国在无人机应用领域也是独占鳌头。作为本土无人机公司,大疆创新在全球民用无人机的市场份额高达70%,公司估值一度高达80亿美元。
同时,国内其他后起之秀如昊翔、亿航等无人机公司也在追赶大疆的步伐。中国无人机产业占领了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
此外,我国的互联网巨头也被视为全球唯一能成为美国互联网企业的竞争对手。在旷日持久的打车价格战后,滴滴出行于上周正式宣布收购Uber中国,这一收购被外媒认为是Uber在华业务的“惨败”。
在移动应用、无人机应用到数据挖掘等许多领域上,中国正在逐渐缩小与美国之间的差距。
这样的转变表明中国可以在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方向上有更多的话语权。
在国外约会软件Tinder问世之前,中国就已经开发了一款名为陌陌的陌生交友app。
在亚马逊首席执行官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提出利用无人机送货时,我国媒体就已经报道了顺丰速运正在进行无人机送货的试验。
微信推出应用内即时新闻比Facebook早很多,它还在WhatsApp之前开发出了对讲功能,在Snapchat之前开始使用二维码。
在应用程序Venmo成为美国年轻人们转账的工具之前,我国不论老少都早已知道如何使用基于智能手机的电子钱包,进行转账、支付账单以及在商店购买商品等行为。
曾经被贴上“山寨”“抄袭”标签的中国,已经渐渐扭转了这样的形象。科技调研公司Stratechery的创始人Ben Thompson表示:
“老实说,中国‘抄袭’美国的说法早在多年前就已经过时了。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美国企业时常效仿中国。比如Facebook 新推出的Messenger app,其发展路线就是在向微信看齐。”
不足之处
但是,我国在其他一些重要的领域仍然处于落后地位。本土企业的高级终端服务器和超级计算机等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于美国的技术。大部分本土VR(虚拟现实)初创公司仍然在跟随国外VR的领先企业。
就像时常被媒体用来对比的谷歌和百度两家企业,谷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已经遥遥领先百度。
而用“追赶”“超美”等词来形容科技产业的发展壮大,也表明我国在这一块的整体水平较美国还是差距明显。
尽管如此,我国科技产业依然拥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发展态势保持良好。
对比其他国家,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为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利好政策和鼓励措施。在历经30年时期的经济高速腾飞后,近年来我国重视科研工作,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尊重技术人才,对科技产业的众多领域都进行税收减免优惠和财政补贴等。
我国是半导体消费大国,但芯片消费主要靠进口。现在,政府计划10年内投资10万亿加强本土芯片的竞争力,促进产业发展。
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第二个优势在于科技消费市场的庞大和灵活性。美国科技消费市场已经成形,消费者的需求较为稳定。但中国不同。我国中产阶层的崛起在扩大消费群体范围,科技产品对普通民众的吸引力也在提高,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促进了移动业务市场的发展。
此外,着眼于现实应用也是中国企业能够在科技应用领域大放异彩的原因之一。对于我国来说,手机的普及率远远高于笔记本电脑(尤其在较不发达的地区),因此多数企业都在移动端应用上创新开发,移动支付和移动端社交软件应用都领先其他国家。
“美国是信用卡普及度最高的国家,而且几乎所有美国人都有个人电脑。但在中国,所有人都是时刻在使用手机。在移动商务和移动支付方面,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因为它跳过了PC和信用卡的阶段。”Ben Thompson说。
在中国和加州门洛帕克两地生活的周一华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