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14:53:29
王晟磊: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1 22:50:00http://bbs.gongkong.com/Detail.Asp?id=343595&page=11
呵呵呵,我做了一个仿真,大家有空可以看看,当然与实际情况会有一些出入,主要是电机的启动前和启动后的影响不是特别精确。王晟磊: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1 22:56:00
<http://bbs.gongkong.com/Detail.Asp?id=343595&page=11>;
我做的一个仿真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14:53:29 发表于562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14:54:11
TO 王晟磊: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编辑 2006-9-22 11:34:00
TO 王晟磊:你做的一个仿真,和下面的文字表述有差别吗???!!!
晶闸关控制输出的占空比可控的非正弦波形的交流电,产生的磁场大小间歇性振动(其频率为100HZ),转动角速度也是脉动式前进,其产生的电磁转矩也是脉动式,相当于一个每秒做功100次的内燃机活塞对曲轴做功。用它启动电动机的过程是一个高无功损耗、低功率因素、低转矩的高过热启动过程,高次谐波在绕组上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机绝缘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14:54:11 发表于563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2:51:43
通讯网: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2 12:53:00晶闸关控制输出的占空比可控的非正弦波形的交流电,产生的磁场大小间歇性振动(其频率为100HZ),转动角速度也是脉动式前进,其产生的电磁转矩也是脉动式,相当于一个每秒做功100次的内燃机活塞对曲轴做功。用它启动电动机的过程是一个高无功损耗、低功率因素、低转矩的高过热启动过程,高次谐波在绕组上产生过电压,损坏电机绝缘
刘大s:有绝对纯正的正弦波么?电网里有绝度纯正弦波么?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2:51:43 发表于564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2:53:18
希望进步: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2 17:00:00
我们单位用的入软启动,可是要小2万的,用于启动200多KW的电机,可以一拖二,启完一台,断开,再启动另一台,然后直接带负荷运行,而不是启完就必须断开,据供应商介绍,只能降低对电网冲击,不能节能,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2:53:18 发表于565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2:53:49
雪之狼: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3 10:45:00
太激烈啦!我很关注,很好!雪之狼: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3 10:45:00
太激烈啦!我很关注,很好!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2:53:49 发表于566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2:55:19
这是为什么: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9:58:00
1、为什么SCR直流调压用于直流电机可实现软启动、平滑调速,就是因为没有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的问题;V与U是正比关系;
2、为什么SCR交流调压用于热控、光控可实现自动平滑控制,就是因为没有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于1的问题;P = U×I;
3、为什么传统降压启动可大幅度降低异步电机启动电流,原因就是降压不降功率因数;M = U×I×COSφ;
4、为什么SCR交流脉冲作用于异步电机就不能降压启动,原因是降压、又降功率因数,电磁转矩以3次方的速度急剧下降;电机无力启动;
5、SCR软启搞了这么多年,总是在风机这样的负载上打转子,原因就在于此;
6、由于SCR降压又降功率因数,电机无力启动,只有在电压接近正弦波、数值接近全压时电机才可启动,你只要用交流电压表测一下电机实际启动时的电压即可证明我的结论是否正确!!!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2:55:19 发表于567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3:00:03
王晟磊: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21:30:00
真是晕啊,你反来复去都讲不出一个所以然来。
你要是真懂点什么电磁学、电机学就应该这样反驳
答:因为用不用SCR对于电机的静特性影响不大,而功率因数关系最大的是移相角度,纯电感应该是90度,但电机就算是启动时都还不是纯电感所以功率因数不可能为0.
有SCR后,电到磁的变换效率是不会变的,因为电机的静特性不会变,RC不会变,但磁到有效动能的变换效率可能会下降,并以90度为一个拐点。
可惜啊,你还想不明白,假设一个正弦波的电机启动功率因数为0.1,假设功率因数会由于SCR的导通角的增大而功率因数下降,你还是错的!
因为假如正常的正弦波的启动功率因数为0.1,那么在加入SCR后功率因数按你的想法也是和导通角从正比的,偏偏你死活转不过弯来,一口咬住10倍,并号称只有0.01,好像加入SCR后就算导通角是0和导通用是90度功率因数都是一样的都是0.01一样,这么简单的道理,如果你不是过于偏激并且语不惊人死不休。对于我方的SCR余量有效说法不假思考的进行盲目反对。
你啊!每天不事生产以盲目反对和盲目发贴为己任,我回一个贴你就要造一堆垃圾贴,并且反来复去没有一点新义,让人怀疑和你说这么多到底对你有没有一点作用。
当然我更愿意你是明白了为了面子而不愿承认,否则我再列理由都是浪费表情了。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3:00:03 发表于568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3:00:53
刘志斌: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21:42:00
TO 王晟磊关于:“ 假设功率因数会由于SCR的导通角的增大而功率因数下降”的回应:
1、这句话是错的,应该是触发角增大、导通角减小功率因数急剧下降!!!
刘志斌: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21:50:00
TO 王晟磊
关于“那么在加入SCR后功率因数按你的想法也是和导通角从正比的”的回应:
1、这句话又是错的,应该是触发角增大、导通角减小功率因数急剧下降;
2、“功率因数也是和导通角从正比”这是胡说八道!!!刘志斌: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22:08:00
TO 王晟磊关于“SCR对于电机的静特性影响不大,而功率因数关系最大的是移相角度,纯电感应该是90度”的回应:
1、“移相角度”这是“王晟磊”自创的概念吧?!
2、根据你上下文的意思,应该是阻抗角、功率因数角;
3、“功率因数关系最大的是移相角度”这种说法又错了,应该是阻抗角的余弦就是功率因数;
4、“纯电感应该是90度”又错了,应该说:纯电感的阻抗角是90度;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3:00:53 发表于569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3:02:01
王晟磊: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22:18:00
我倒,什么是正比,按你这么说是成反比吗?真是晕人,你这才叫胡说八道!
急剧下降?有多急?你有没有科学的用语基础的?是线性还是指数还是几次方?
你可是一开始就给了一个定论,用了SCR就是0.01是正弦波的10分之一,你不会反水不认帐吧?现在你给我说是一个急剧下降,你的变化也太快了吧?急剧下降是多快,有没有中间过程?
我一直劝你要讲科学,不要用一些更过激的语言!
你看看你的第一页的贴子:*******************************************************
刘志斌: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8-9 23:41:00
我的第三个命题:1、晶闸管移相式软启动原理质疑
2、晶闸管软启动是个骗局
3、晶闸管软启动的骗术---- 秘诀*******************************************************
在经过我的讲解后,你现在是不是认为你错误一大把,是不是误人子弟?我给你罗列了这么多理论依据和事实,并说得很清楚,懂软启就可以用好它,不懂就只会让电机在那里抖动半天启动不了还发热。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3:02:01 发表于570楼的内容
-
-
-
-
刘志斌 发表于 2008/9/25 23:04:12
刘志斌: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22:35:00
TO 王晟磊
关于:“有SCR后,电到磁的变换效率是不会变的,因为电机的静特性不会变,RC不会变,但磁到有效动能的变换效率可能会下降,并以90度为一个拐点。”的回应:1、这一句话又是王晟磊咬文嚼字,故意把话说得叫人听不懂,然后开始胡说八道,含糊其词,掩饰自己似懂非懂,不懂装懂的尴尬本质!
2、“电到磁的变换效率”是你自编的概念吧?!
3、“磁到有效动能的变换效率”是你自编的概念吧?!
4、什么叫“有SCR后”?!
5、“并以90度”谁是90度?!
6、“为一个拐点”,哪一个函数关系在什么变化情况下的“一个拐点”
7、请回答!!!
刘志斌: 引用 加为好友 发送留言 2006-9-25 22:45:00
TO 王晟磊
关于:“经过我的讲解后,你现在是不是认为你错误一大把,是不是误人子弟?我给你罗列了这么多理论依据和事实,并说得很清楚,”的回应:1、“经过我的讲解后,你现在是不是认为你错误一大把”,你这句话……
2、“我给你罗列了这么多理论依据和事实,并说得很清楚”,你这句话……
3、我真与上了一个“活宝”!!!
引用 刘志斌 2008/9/25 23:04:12 发表于571楼的内容
-